王光禄:老王家的端午节



端午节临近,蓬莱市潮水镇富阳耿家村年过七旬的王凤花奶奶,与老伴王名兴开始忙着准备过节的各种用品。
门前挂艾蒿和桃枝,是当地的传统习俗。王爷爷说,艾蒿代表招百福,是可以治病的药草,能散发出一种奇特的香气驱赶蚊蝇虫蚁;桃枝取“桃”的谐音字“逃”,转意“避”,辟邪,妖魔鬼怪等各种不干净的东西进不得门。两样东西拼在一起用红绳儿扎成束挂在门旁,相当于请来了门神,保佑一家人百毒不侵、平安健康。端午时节,暑气上升,艾蒿接近成熟,据说最好在端午当天早晨,趁鸡叫前采回带着露水的艾蒿效果最佳。当然,艾蒿还可以阴干,夏季点燃以烟熏蚊很好使,掐尖的艾蒿还是做艾灸的好选材。王爷爷年轻时,生产队的活计很重,村里人多是头天傍晚放工时,顺带捎几枝艾蒿回去。至于桃枝,王爷爷说,他要到村西的沟坡去寻那毛桃枝,那是无人打理的野生植株,生命力旺盛,辟邪更灵验。
早在端午节前,王奶奶就在村里的集市上采购了糯米和粽叶,花生米和大枣是儿子儿媳提前送回家的。王奶奶说,过去一过节,要包满满一大锅粽子,馅料有白米(糯米)的,也有黄米(小米)的,这两年她的肠胃不太好,加上年岁大了,孩子们执意不让包难消化的黄米馅儿,也不让包前几年那么多,说是尝尝鲜吃个稀罕就成了。她头天晚上把白米、花生和大枣用水泡上,又把芦苇叶煮熟连同包扎用的稻秸秆泡在一起,“花生和大枣是用来封堵粽角防止漏米的,花生又叫长生果,蓬莱人叫长儿果,大枣代表着甜蜜,都是很好的寓意,而且两样东西煮熟,味道与白米混合一起很协调;稻秸秆比马蔺草要好,煮出的粽子有一股特殊的香气”。大儿子住在本村,家里有果园,这当口正是苹果套袋、葡萄打杈的大忙时节,所以等在城里上班的小儿子、小儿媳一回家,王奶奶就跟小媳妇儿张罗开包粽子了。为了方便蒸煮,今年的粽子包得很小巧。“到时候搬块石板压在锅盖上,大火烧它四个钟头,再焖上三两个钟头,应该就能吃了”。王奶奶说,单干(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端午节往往赶上拔耩地麦子,有的农户干脆包一大锅粽子,反正黏糯的东西不容易坏,简单扒两个粽子吃还能挤出时间多干活。而更多的人家根本没有时间包粽子,于是有闲的亲友邻居就会送几个上门。有些家庭妇女提前几天在农历五月初一“小端午”就包粽子,往往还被人嘲笑为“馋嘴老婆早过节”,败家不会过日子。过去日子穷,粽叶今年用完洗净来年再用,陈货失了叶子原有的鲜香,而且零碎发脆,包出来不但吃头不行,往往还不齐整、不好看。白米是黏性东西,不好消化,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蘸着相对便宜的红糖吃,更多的则是把糖精化到水碗里取代糖。老人这时都会嘱咐,不许惹正在吃粽子的小孩子哭,说是不但容易噎食,还可能导致吃进肚里的粽子结块不消化会落下病。

粽锅里通常是要放鸡蛋一起烀的。王奶奶说,还可以放鸭蛋、鹅蛋,这叫做“滚财运”。因为这鸡蛋煮得时间跟粽子一样长,粽子的香气充分融进鸡蛋中,其口感的绝妙是其它做法所不能相比的。吃了粽锅煮的鸡蛋,据说还明目生津,保证眼睛不招病、身上不生疮。但是在农村,像王奶奶家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孩子们,只在端午时能吃到煮鸡蛋,而且数量极其有限,所以孩子们分外珍惜,吃前都会玩“顶鸡蛋”或者“碰鸡蛋”的游戏,就是两人各单手握一枚鸡蛋,相互抵顶或者碰撞,谁的蛋壳先碎谁就输了。有心眼儿的孩子往往都知道把鸡蛋实贴的小头儿向外半露,碰撞时借助拇指或食指的骨关节来击碎对方的鸡蛋,过去这样的场景经常看到。现在物资富足了,孩子们不缺鸡蛋吃,反倒少了这种游戏的乐趣。


“往常年,村里有些妇女尤其是一些新来的媳妇儿,不会包粽子,经常喊我去帮忙,关键不止包她自家吃,还要捎给七大姑八大姨,所以包一顿就是八印锅(锅口的直径为80厘米)一满锅。有时候一天包好几家,泡得手都脓挤(全是褶皱)甚至能脱一层皮。”说这话时,王奶奶眼神里非但没有丝毫埋怨,甚至还透出几分自豪。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