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庆元发现的王应麟族谱是假的
近日的爆点新闻无疑是《浙江庆元发现王应麟族谱,《三字经》或诞生于此》,称“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日前发现宋代学者王应麟家族的族谱,证明王应麟晚年隐居地在庆元,而相传其晚年所著的《三字经》极有可能诞生于庆元。”
刚出版《王应麟学术评传》(中华书局2011年)、《王应麟与传统中国学术形态嬗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的宁波大学钱茂伟教授称:这样的消息,对于一个历史学学者来说,实在不值得一驳。
据王应麟《浚仪遗民自志》,王安道生子王晞亮,王晞亮生子王撝,王撝生子王应麟。
此报道称王撝是“守澄公之子”,误。其夫人为张氏,非“周氏”,惟“登嘉定癸未蒋重珍榜登第”是对的。王应麟为淳祐元年辛丑年(1241),非“登嘉熙戊戌进士第”,戊戌为嘉熙二年(1238),前后差3年。最终官“王应麟寻转礼部尚书兼给事中”,非“官礼部尚书寻调工科给事中”。“配陈氏夫人”也误,王应麟前后有三位妻子,分别是郑氏、李氏、舒氏。“合葬廻龙潭后坐,丁向癸,生一子,始迁之系”,也有误。王应麟死后葬于宁波东面的宝幢同谷,至今尚存。这是王氏祖坟所在地。
“由鄞县鄮山徙居庆元竹口”更是奇闻。考南宋后期至元代,宁波府称“庆元府”,此所谓“庆元”,就是“庆元府”或“庆元路”。至于“竹口”,当系“竹林”之误。据全祖望《湖语》记录,始祖王安道迁居宁波城内月湖竹洲之西的锦里,有别业,故称“竹林王氏”,与“庆元县竹口镇”毫无联系。如果一定要说有联系,则可能是庆元县王氏根据祖上“竹林”来命名新居地,而不是倒过来。王应麟晚年一直生活于宁波城内凡二十一年,过着十分平静的遗民生活,怎么可能逃难到丽水庆元呢?
《三字经》成于晚年,但至今没有实证,姑且称“王应麟著”。《王应麟学术评传》于此考订得十分详细,有兴趣的读书可参阅。此处称王应麟作品有“《三字经》”,倒是第一个记录。
王应麟有二个儿子,长子王良学(1248-1280)早卒,次子王昌世(1267-1327),卒于宁波。王昌世有二个儿子,即王厚孙(1301-1376)王宁孙(1306-1364)。王厚孙有二个儿子王升与王骘。王骘有二个儿子,即王宗传与王中传。王宗传有二个儿子即王驯、王骈。王驯为永乐六年(1408)举人,官至教授,曾修《王氏家乘》。嘉靖间,王骈四世孙王镇重修《王氏家乘》。这一支,迁到了鄞县南部的唐家汇村(原茅山镇唐家汇村,今改姜山镇唐叶村)。唐家汇原属宁波市鄞州区茅山乡唐家汇村,现与叶家村合并,称唐叶村,茅山乡也并入姜山镇。2009年3月,钱教授曾去唐家汇作了实地调查,村民称他们的祖先是宁波市区迁来的,太公是一位礼部尚书,这位尚书公葬在宝幢同岙,他小时曾随父亲去过一次。目前,唐家汇的王姓后裔不多,也就十多户人家。他们还透露,在梅墟,也有王姓后裔,每年来上坟,必定要烧锡箔。当然,宝幢同岙守墓人一支,也是王氏后裔。
这部修于咸丰二年(1852年)《王氏族谱》的发现,唯一的价值是,有庆元王氏以王应麟为文化鼻祖而已。所谓“文化鼻祖”,就是找一个同姓名人作本族的祖先,不是血缘上的直系祖先。相信只有拿《王氏族谱》所列十九代的名字与前面所考王应麟后裔谱系对一下即可知真伪。至于庆元县竹口镇的王氏是如何迁移过去的,又是如何拉上关系的,则是值得进一步考订的。
来自钱茂伟的博客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