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都堂王氏世系
据明大学士杨荣撰(明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王公神道碑铭)记载;王彰系东周灵王太子晋后裔,从三槐始祖王言开始,其世系为:
一世言,字帷瑾,仕唐黎阳令,配邵氏,生二子彻、永。
二世彻,字文通,举后唐状元,仕左拾遗。配许氏,生三子;长祜,字景叔,次祐、三祉。
三世祉,字景安,又字锡畴(932-1002),举茂才,授河南汝州教授。卒葬莘县群贤堡,以孙轸贵,赠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配田氏,生一子献。
四世献,字子朝(952-973),宋大理评事,迁将作监。卒于开宝六年(973)癸酉八月初一日,享年二十二岁,葬于父茔。以子轸贵赠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配何氏,生一子轸。
五世轸,字应宿,宋由上舍登进士,除太常博士,历工部尚书,直秘阁,知鲁州,三迁至司农少卿,以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当时在馆开谈经术,有五朝春秋二十五卷。因河决,与从叔勉等徙家陈之宛邱。配贾氏,生五子;景阳,景章,景华,景庄,景恪。
勉为王祜笫四子,历荆湖南路安抚副使,卒年五十八岁,葬于宛邱料马村。料马村也是王祉后裔聚居地。
六世景章,宋庆历六年(1043年)贾黯榜进士,除国子博士,历尚书屯田员外郎,卒赠金紫光禄大夫,配 氏,生一子直恕。
七世直恕,宋朝议大夫致仕。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致仕。配时氏,赠宜兴县君,生一子伋;继配陈氏,生二子;俣、伶。伋、俣为余姚派,伶为山阴派。
八世伋,宋授文林郎,官丰州推官随驾南度,卒归葬宛邱料马村,配李氏,生一子迥。
九世迥,宋承德郎,任全州德化县知县,卒葬双林寺前,配口氏,生三子;中孚,中权,中德。(见余姚乐安湖并东门石堰诸族谱)。
十世中孚,南宋朝议大夫,配□氏,生四子;大有,大端,大声,大成。
十一世大有,(葬河南西华县马王庄,有墓碑)。
十二世资,学名资元,河南鹿邑学官。
十三世良,
十四世赐,以孙彰贵赠都察院右都御史,
十五世能,字汝能,定居郑州城内,始称郑州都堂王氏始祖,明永乐五年卒,葬于郑州城西南二里许,即今二七纪念堂北侧。以子彰贵,赠都察院右都御史。配郭氏,生四子:彰、焕、辉(早卒)、炳。
十六世彰,字文昭(1366-1427),明都察院右都御史,明宣德二年卒于任,葬于父茔,始称郑州都堂王氏。配郝氏,生二子:长瑾、次瑜(早卒)。
王彰简历:彰幼颖悟好学,稍长选为州庠生(秀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时年21岁,河南乡试中举人。礼部会试,弗利,补国子监生。
明洪武二十一至二十八年(公元1388-1395年)间,出使山东平价收购军储,有廉洁能干的名声,因此,被升为吏科源士。逾年,革源士,改给事中,又任吏科左右给事中,未几,升刑部福建司员外郎。
明洪武二十九年至建文四年(公元1396-1402年),时年30岁,任山西布政司左参政。
明永乐初(公元1403年)时年37岁,任礼部右侍郎(掌管礼仪之政),封阶为嘉议大夫(文散官);永乐五年(1407)父亲去世,守孝期满后,他改到户部。陕西发生严重瘟疫,他奉命出使祭祀西岳,闻新安百姓卖子女交纳赋税,他上奏免除当地赋税,并赎回所卖的子女。
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时年46岁,任都察院(全国最高监察机关)右副都御史,执法严明,人不敢干以私,弹劾甚众,如:陕西佥事马英激肃州番人为变,杀死御史和都指挥,他弹劾马英,处以极刑。他又弹劾御史陈孟旭受贿枉法、文献盗取银税、金吾指挥李严逐出母亲不赡养,三人都被判死刑。他弹劾的其他人还很多(略)。十一年,随从皇上北巡。他有已八十余岁的老母,皇上命他回去探视,并赐给他的母亲冠服和金币,对他说:“君子居官不忘亲,居家不忘君。凡所经过的地方,百姓是否安居,官吏是贤或不肖,你都要报告上来。”他回来后,所奏的事很合皇上心意。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时年54岁,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封价为资善大夫。十九年,皇帝派廷臣二十六人巡抚天下,他和给事中王励前往河南。终明一代,大臣得巡抚本人乡土的,只有他和叶春。
永乐中,为右都御史,奉敕巡历天下,敕曰:“自良乡、涿州、直抵万里云南,五品以上任尔究参,五品以下,任尔诛戮。”按皇明大政纪,时有告周府将为不轨者,上欲及其未发讨之,以问彰,彰曰:“事未有迹,讨之无名。”上曰:“非汝所知也,兵贵神速,彼出城则不可为矣”。彰曰:“以臣之愚,可不烦兵,臣请往任之。”曰:“若用众几何?”曰:“得御史三四人随行足矣,然须奉敕以臣巡抚其地方可。”遂命学士草敕,即日遂行。黎明直造王府,周王惊愕莫知所为,延之别室问所以。来者曰:“人有告王谋反者,臣是以来。”王惊跪,彰曰:“朝廷已命大帅将兵十万将来,臣以王事未有迹,故来先谕,事将若何。”举家环哭不已。彰曰:“哭亦何益?顾求所以释上疑者。”曰:“愚不知所以出,唯公教之。”彰曰:“能以三护卫为献,无事矣。”从之,乃驰驿以闻。上喜。彰乃出示曰:“护卫军三曰不徙者,处斩。”不数日而散。於是命其下为微行,有司有贪酷者,处以极刑,人情震詟。
河南发生水灾,百姓多流亡,当地长官不进行抚恤。他上奏罢黜了一百余名贪婪刻薄的官员,停罢不紧迫的征敛等十多件事,招回流民,发放仓米赈济,使许多人活了下来。回朝后,皇上命他督运粮饷北征。仁宗即位后,黄河漫进开封城,命他与都指挥李信前往赈济和抚恤。
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时年59岁,任都察院右都御史,进资政大夫(正二品),得推恩封赠其祖、考,皆如公官,母封太夫人,人咸以为荣。
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巡按山海关至居庸诸关隘,踰二月还,奏将士擅离者,帝命逮治。同年三月,奉命到今新郑致祭于周世宗柴荣皇帝(御制祭文碑,现存郭店乡陵上村柴荣墓前)。宣德二年,卒于任。《明史?王彰传》载:“彰严介自持,请托皆绝,然用法过刻。其母屡以为言,不能改。时刘观为左都御史,人谓彰公而不恕,观私而不刻云”。
因王公其行有特勋,其品有盛德,在明嘉靖郑州地方志“名宦乡贤祠”中,以“郡人右都御史王公彰”,列入乡贤祠,常年祭祀。后经郑州知州申请,逐级向上呈报审批,经皇帝批准,赏赐银两,为都御史王彰,明景泰庚午科举人、陕西都县令王瑢(镕)在老城内建“世科坊”,用来宣扬封建礼教的忠孝节义人物,时人称“王都堂”。郑州学科题名记载:都御史王公彰其最为显赫,其风流余烈,后生小子渐没无闻。
公配郝氏,有贤行,封夫人,生男二,长子瑾,次子瑜,早卒;女四:长适太原卫指挥孔胜、次适杨祥、三适李远、幼许邹敏。
一世言,字帷瑾,仕唐黎阳令,配邵氏,生二子彻、永。
二世彻,字文通,举后唐状元,仕左拾遗。配许氏,生三子;长祜,字景叔,次祐、三祉。
三世祉,字景安,又字锡畴(932-1002),举茂才,授河南汝州教授。卒葬莘县群贤堡,以孙轸贵,赠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配田氏,生一子献。
四世献,字子朝(952-973),宋大理评事,迁将作监。卒于开宝六年(973)癸酉八月初一日,享年二十二岁,葬于父茔。以子轸贵赠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配何氏,生一子轸。
五世轸,字应宿,宋由上舍登进士,除太常博士,历工部尚书,直秘阁,知鲁州,三迁至司农少卿,以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当时在馆开谈经术,有五朝春秋二十五卷。因河决,与从叔勉等徙家陈之宛邱。配贾氏,生五子;景阳,景章,景华,景庄,景恪。
勉为王祜笫四子,历荆湖南路安抚副使,卒年五十八岁,葬于宛邱料马村。料马村也是王祉后裔聚居地。
六世景章,宋庆历六年(1043年)贾黯榜进士,除国子博士,历尚书屯田员外郎,卒赠金紫光禄大夫,配 氏,生一子直恕。
七世直恕,宋朝议大夫致仕。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致仕。配时氏,赠宜兴县君,生一子伋;继配陈氏,生二子;俣、伶。伋、俣为余姚派,伶为山阴派。
八世伋,宋授文林郎,官丰州推官随驾南度,卒归葬宛邱料马村,配李氏,生一子迥。
九世迥,宋承德郎,任全州德化县知县,卒葬双林寺前,配口氏,生三子;中孚,中权,中德。(见余姚乐安湖并东门石堰诸族谱)。
十世中孚,南宋朝议大夫,配□氏,生四子;大有,大端,大声,大成。
十一世大有,(葬河南西华县马王庄,有墓碑)。
十二世资,学名资元,河南鹿邑学官。
十三世良,
十四世赐,以孙彰贵赠都察院右都御史,
十五世能,字汝能,定居郑州城内,始称郑州都堂王氏始祖,明永乐五年卒,葬于郑州城西南二里许,即今二七纪念堂北侧。以子彰贵,赠都察院右都御史。配郭氏,生四子:彰、焕、辉(早卒)、炳。
十六世彰,字文昭(1366-1427),明都察院右都御史,明宣德二年卒于任,葬于父茔,始称郑州都堂王氏。配郝氏,生二子:长瑾、次瑜(早卒)。
王彰简历:彰幼颖悟好学,稍长选为州庠生(秀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时年21岁,河南乡试中举人。礼部会试,弗利,补国子监生。
明洪武二十一至二十八年(公元1388-1395年)间,出使山东平价收购军储,有廉洁能干的名声,因此,被升为吏科源士。逾年,革源士,改给事中,又任吏科左右给事中,未几,升刑部福建司员外郎。
明洪武二十九年至建文四年(公元1396-1402年),时年30岁,任山西布政司左参政。
明永乐初(公元1403年)时年37岁,任礼部右侍郎(掌管礼仪之政),封阶为嘉议大夫(文散官);永乐五年(1407)父亲去世,守孝期满后,他改到户部。陕西发生严重瘟疫,他奉命出使祭祀西岳,闻新安百姓卖子女交纳赋税,他上奏免除当地赋税,并赎回所卖的子女。
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时年46岁,任都察院(全国最高监察机关)右副都御史,执法严明,人不敢干以私,弹劾甚众,如:陕西佥事马英激肃州番人为变,杀死御史和都指挥,他弹劾马英,处以极刑。他又弹劾御史陈孟旭受贿枉法、文献盗取银税、金吾指挥李严逐出母亲不赡养,三人都被判死刑。他弹劾的其他人还很多(略)。十一年,随从皇上北巡。他有已八十余岁的老母,皇上命他回去探视,并赐给他的母亲冠服和金币,对他说:“君子居官不忘亲,居家不忘君。凡所经过的地方,百姓是否安居,官吏是贤或不肖,你都要报告上来。”他回来后,所奏的事很合皇上心意。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时年54岁,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封价为资善大夫。十九年,皇帝派廷臣二十六人巡抚天下,他和给事中王励前往河南。终明一代,大臣得巡抚本人乡土的,只有他和叶春。
永乐中,为右都御史,奉敕巡历天下,敕曰:“自良乡、涿州、直抵万里云南,五品以上任尔究参,五品以下,任尔诛戮。”按皇明大政纪,时有告周府将为不轨者,上欲及其未发讨之,以问彰,彰曰:“事未有迹,讨之无名。”上曰:“非汝所知也,兵贵神速,彼出城则不可为矣”。彰曰:“以臣之愚,可不烦兵,臣请往任之。”曰:“若用众几何?”曰:“得御史三四人随行足矣,然须奉敕以臣巡抚其地方可。”遂命学士草敕,即日遂行。黎明直造王府,周王惊愕莫知所为,延之别室问所以。来者曰:“人有告王谋反者,臣是以来。”王惊跪,彰曰:“朝廷已命大帅将兵十万将来,臣以王事未有迹,故来先谕,事将若何。”举家环哭不已。彰曰:“哭亦何益?顾求所以释上疑者。”曰:“愚不知所以出,唯公教之。”彰曰:“能以三护卫为献,无事矣。”从之,乃驰驿以闻。上喜。彰乃出示曰:“护卫军三曰不徙者,处斩。”不数日而散。於是命其下为微行,有司有贪酷者,处以极刑,人情震詟。
河南发生水灾,百姓多流亡,当地长官不进行抚恤。他上奏罢黜了一百余名贪婪刻薄的官员,停罢不紧迫的征敛等十多件事,招回流民,发放仓米赈济,使许多人活了下来。回朝后,皇上命他督运粮饷北征。仁宗即位后,黄河漫进开封城,命他与都指挥李信前往赈济和抚恤。
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时年59岁,任都察院右都御史,进资政大夫(正二品),得推恩封赠其祖、考,皆如公官,母封太夫人,人咸以为荣。
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巡按山海关至居庸诸关隘,踰二月还,奏将士擅离者,帝命逮治。同年三月,奉命到今新郑致祭于周世宗柴荣皇帝(御制祭文碑,现存郭店乡陵上村柴荣墓前)。宣德二年,卒于任。《明史?王彰传》载:“彰严介自持,请托皆绝,然用法过刻。其母屡以为言,不能改。时刘观为左都御史,人谓彰公而不恕,观私而不刻云”。
因王公其行有特勋,其品有盛德,在明嘉靖郑州地方志“名宦乡贤祠”中,以“郡人右都御史王公彰”,列入乡贤祠,常年祭祀。后经郑州知州申请,逐级向上呈报审批,经皇帝批准,赏赐银两,为都御史王彰,明景泰庚午科举人、陕西都县令王瑢(镕)在老城内建“世科坊”,用来宣扬封建礼教的忠孝节义人物,时人称“王都堂”。郑州学科题名记载:都御史王公彰其最为显赫,其风流余烈,后生小子渐没无闻。
公配郝氏,有贤行,封夫人,生男二,长子瑾,次子瑜,早卒;女四:长适太原卫指挥孔胜、次适杨祥、三适李远、幼许邹敏。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莘县三槐王氏宗谱
- · 三槐王氏家谱述正
- · 太原郡-三槐堂衍派敦睦堂王氏族谱
- · 遵义县鸭溪镇石板镇枫香镇《三槐堂•
- · 缙云箬川王氏家世考索
- · 上海馆藏鹤沙王氏三槐堂家乘
- · 淮阴三树王氏宗谱序
- · 三槐堂连云港海州王氏
- · 三槐堂赣榆上堰王氏
- · 三槐堂王氏下乔村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