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西沙王氏历史文化

2013-01-23 22:17:31来源:无锡谱牒研究

打印 字号: T|T

    三沙王氏历史文化续修会自2006年6月展开工作以来,已有四周年了。在这几年中我们承梅青、金中等先生指导,依据:1906年版《王氏三沙宗谱》、1894年版《三槐王氏通谱》、1876年版《三沙统谱》三个时期的版本着手:一、寻访各分支的现今地方:二、诚邀拜爱历史文化人士续修、研讨文化:三、收集历史文化(碑文);四、查号脚史丈人仁沙头书写的景物等(沙头十八景、开化八等)几方面切实开埏了基础工作。
    一、寻访  我们依据三套宗谱等查考了西沙支发源地一一沙头。据明末清初抱承先生的“开化乡志”记载:沙头北起沙木桥南,南至太湖.东起浮沙头,西至太湖。该处有沙头山又名白龙山是宋惠济利民侯王越祖旧址(生、葬于此)为兵火不到之地,子孙闪族届焉。栽梅种梨植桃,每春烂漫游躍所争,真如入万花谷中,片片落红,未许渔郎问渡!该地原届开化乡(现南方泉)丙站头、沈家、席山头一带,于明初扩大到抱承先生“开化乡志”之说范围,现辟为滨湖街道“红沙湾农业生态闶”。
    西沙乇氏遍及无锡、江阴、宜兴、常州、苏州、常熟、张家港、苏北筹地,丙子版确定为168大分支,内有16支当时未编入,且这些分支均以百年前旧址地冠名。在这地翻天复的一百多年后,确实很难找寻到,特别是出发源地较远的“支系”.现我们已寻访到110个分支,其中4个分支的后代在6。年前后已不明去向,90个分支已分别轄理和初稿完工:如堂前支、方泉二房支、青桥头支、东浜斗、三房塘曹支、方湖寺支、方湖水争头支、将洞桥支、朝西巷、北桥头、祝埭桥、河潭桥、后洪王甲卫、北龚、龟行桥、六店桥、颜巷、方桥、北坊前、王岸圩、六国桥、苏团桥、无锡在城、灿塘洪渡霸、后方桥、胡埭孔山、连扑支、朱家浜乇家台、前洲雁宕;、赤湖孝;、  (包括洛社龙池头)鹅子岸支、玉祁龚巷、排舍支、东北塘大河头、蒋巷支、江刚尔常支等箅。苏州牡桥支(该支在1876年未编入)均期待港、台、海外复信后均可定稿。已完成的有:江溪桥女、邹家弄支、西漳王家宕支、杨市大岸桥支、万思桥王墙巷支、兰州金城支、石塘湾泾滨支、甘露小桥分陈墅支(宁臣世系)、洛社马塔宾支,通过四年的寻访,已结识俩系到500多人,热愛、关心这项历史文化的研究、抢救工作。
    二、收集与保护
    我西沙支自南宋初定居沙头山(白龙山)以来,已有850多年了,西沙历史文化衔接了三槐堂在北宋前期安帮定国之道,上朔周朝立国800年贤德之策,是传承佛、道、儒三大宗派统一国家的忠信礼义之脉,至今已生息繁衍到36代,历代有功绩於民,且不忘旧地,不忘根源,收集保护先祖们的历史文化、碑文也是一项迫切的工作,现收集到大清顺治九年立的西沙三世王炯(细七公)墓碑一块,清乾隆五十八年重修西沙宗祠碑文一块。赿祖公墓志铭一块正在整理中,另在十三世讷公宅基附近保存着上马石一块及其墓地发现的石刻等。
    三、 查考
    西沙支王氏是三沙中最突出的一支。他承着北、南宋中原主流文化(农业、林业、工艺业)等充分发挥,和太湖流域文化的交流,与开化乡资源的结合,发展民生大计、开拓商贸,在沙头山前、山后植桔千棵,在钱桃坞种桃、梨,让杏花酒招行人问酒来,植万株松於太保山一带(於抗战时被日军砍伐掉),插柳、栽梅、设酒亭美化环保了沙头山。又於明中期王氏一支沿袭汴京相国寺为商贸中心的长泰寺旁辟鱼市场(现称鱼行桥),运用太湖特产带动了酿造业的发展。到粮食统购统销前开化乡内之一小镇,还有六、七家糟坊。其废弃物用于养殖业,合理的良性循环发展了地方经济。到明朝正统后,十三世介石公更光大发挥,邀请了当时锡邑好友多次在沙头、竹山畅叙,吟诗,在沙头域内分“十八景”定为风光景点,湖水南来浪拍天,村村绿树接平田,箇中别有杨雄宅,问字时逢载酒船,落日扁舟似梦中,江南人在五湖东,静听沙客行相语,明日开船有顺风(金湜作),又;按邵宝先生於明成化壬寅游竹山赿十九年后,弘治庚申秦励访沙头复过竹山赋诗;十九年来复此游,醉眸高阁五湖秋,孤松似盖峯前立,万舸如云水面浮,有兴直须瞻北极,无诗真恐负南州,凭谁再作登临约,淮海先生末白头。从诗中得悉,沙头当时已有王、钱、秦、邹、杨、蒋等姓氏聚居,都以沙头为基地续向外发展。
    沙头是西沙王氏的源地,是“开化乡”的源头,他屹立在乡西南极尽处,直蹬湖中,瞻吴赿、眺晋陵、通松江、杭嘉,汇入东海,日夜饱受击囗,依然矗立、雄伟胜观、值得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