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缙云箬川王氏家世考索

2013-05-15 19:48:25来源:王达钦

打印 字号: T|T

       缙云县东南的大洋山中,岭高谷深,云雾缭绕;却亦有一处低丘缓坡地域,为瓯江上游章溪、云溪的源头,古称箬川。源中有内前、后两村。其中前村大,人口三千,绝大多数王姓,自称为箬川王氏。
 
      一   箬川王氏的宗谱,有箬川《王氏宗谱》、黄坛《王氏宗谱》、黄龙《王氏宗谱》三种。元缙云湖西王涛《箬川王氏宗谱序》曰:“宋初有作宰于温,子孙因家焉。厥后变故,始祖来箬川湖西,今乐清黄塘同派也”。“宋初有作宰于温,子孙因家”,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东嘉(永嘉)野史氏楼贤《箬川王氏宗谱序》说得更具体,曰:
 
      吾括缙箬川王氏始居三衢,宋初有通判仕瓯郡者,占籍永嘉,有子四人,长居三衢,守祖业;次居乐清黄塘左原;三居石柱;四子即念五府君,谱失其讳字。当金人猾夏之际,复自瓯至瑞安,避地箬川,爱其山川秀丽,逐卜居焉。
 
这很可能是氏族上辈传下来的集体记忆,应当有相当大的可信度。通判,知州副职,宋太祖创设,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二    府君,对已故父亲的尊称。“念五府君”,即父亲在氏族内排行廿五之意。《箬川谱》《黄坛谱》云:念五府君,字五龙,讳玉川,号清涯。仕瑞安知县。配郑氏夫人,生卒缺,合葬香盂山。生三子连、还、达。《黄龙谱》云:“始祖行念五讳琠,字仁诚,仕瑞安知县。配郑氏夫人,生卒缺,合葬香盂山。生三子连、还、达。”两者亦不全同。知县,县级主官,可惜《弘治温州府志》失载。
 
黄塘左原王氏,即乐清左原王(十朋)氏,与黄岩宁溪王氏同宗。宗谱云始祖王从德(847~?),唐昭宗时进士,官大理寺的少卿,与钱鏐同事。唐哀帝天祜四年(907)钱鏐在杭州称王建立吴越国。从德“不与共事”,隐居黄岩宁溪。六世庆嗣迁乐清左原,为左原始祖。其子聪,值方腊战乱,族没三十余口。至九世有“廿五府君”,比瑞安知县王琠,在时代上不甚相合,无法与王琠完全合一。

       三   宋忠烈侯王达,生平业绩,见于历代方志。明成化刘宣《处州府志》(1482)卷七:  王  达,字寻道,宣和间,睦寇侵掠缙云。令长俱遁,达率壮勇追逐至台境,仙居吕师囊为内应。取道檄官军夹攻之,有鹤数十翔集阵前,遂大破贼,民赖以安。赋平捐己资以劳征役,不受爵赏。殁后显灵。乡人祠之。绍兴中封忠烈侯。
 
明万历何镗《括苍汇记》(1579):
 
     王  达,宣和间,方腊侵掠缙云。县尉詹良臣死于难。达率壮勇从间道至仙居,会吕师囊为内应。取道夹攻之,遂大破贼。不伐功不受赏。及卒,乡人立祠祀之,封忠烈侯。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1623):
 
      王  达,缙云人。有勇力,善剑槊,能步斗。宣和间方腊睦寇县。县尉詹良臣战死。达率壮士数百人从间道至仙居,会吕师囊为内应。取道檄官军夹攻之,遂大破贼,乡邑乃全。事定身退,口不言功,郡守上其事,授承信郎,不受。
 
清康熙《缙云县志》(1672)、康熙《缙云县志》(1684)、雍正《浙江通志》(1731)、乾隆《缙云县志》(1767)、道光《缙云县志》(1849)、光绪《缙云县志》(1876)、光绪《处州府志•人物•忠义》(1877)均记载入传。

      四   王达“率壮勇,从间道至仙居,会吕师囊为内应”的条件之一:因为吕氏,缙云望族,与吕师囊为同宗。吕师囊(?—1121),安徽歙县人。初为摩尼教首领,常散金于人,扶贫济困。北宋宣和二年(1120),仙居大旱,时值浙西方腊起义。宣和三年(1121)三月十日,吕师囊和白塔一带百姓千余人被征给县署送粮。到下石井渡口时,要求小歇,反遭押粮官的毒打。吕师囊忍无可忍,挥臂怒吼:“逢此饥岁,官输民粮,乃天公地道,今反向民敲骨吸髓,天理何在耶!”教友吕助乘机传播:“方见师囊水影已冠紫金,服龙袍,乃真天子王者兆也!”众起响应,打死押粮官,并散粮救饥。白塔寨巡检邹进、县尉徐默成率官兵前来镇压,被全歼。起义军当日破仙居城,宣布废“宣和”,以方腊年号“永乐”纪年。永康、永嘉一带百姓和教徒也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号称十万。三月十三、十六日与四月初四日,三次围攻台州,未克。四月十三日,攻取天台、黄岩县城。四月底,方腊被捕。师囊率部痛击官军折可存、等部,并攻克乐清县城。会同青田县起义农民攻打温州,重创宋军姚平仲、杨震等部。五月,江淮荆浙宣抚使童贯又调西北劲兵镇压浙东义军。六月,义军被围困于黄岩县硖石口,突围时军师吕助被俘牺牲。
 
《      壶溪吕氏志》(1998)载:宋浙东道提干主管、台州路总管吕希成(翰林院侍读兼南路总管吕公绰长子)生顺问、受问、盛问、明问、第问、友问六子,长子顺问即吕师囊。吕德强《还其庐山真面目》:清康熙乙酉(1705)天台朱桨君《东平郡吕氏重修谱序》:“宣和四年(1122),同师囊公王气透焰,尽行抄戮,凡同姓者易姓更名,奔窜他方,始得获生。”清雍正甲寅(1734)北直韶阳县事张炳《东平郡吕氏重修谱序》:“大概自师囊遭变,祸及抄戮,奔窜他乡,人文歇绝。”《壶溪吕氏家乘》:“尔时兄弟异处,茕茕独立,几难自存。所赖明德在躬,天佑之。故能卓然振兴,福延后裔,不一再传。而人文蔚起,甲弟(第)传声,迄今支派保世滋大,子姓血祀,亿万斯年,孰非吾祖之贻谋及远,有如是哉!”他们与仙居吕师囊族关系密切。
 
王达“取道檄官军夹攻之”的条件之二:宋游九言《义灵庙迎享送神曲•并序》云:
 
宣和二年冬,清溪民方腊啸聚,首破睦州,二浙震动。知台州赵资道、通判李景渊闻乱忧頋,官吏骚然。(《黙齋遺稿》卷上)
 
     赵资道,缙云人。绍圣元年(1094)进士。初授海州教授,政和七年(1117)七月四日以朝请郎直秘阁知台州。宣和三年(1121)五月二十七日替,改知端州。文学优长,治郡有声。缙云王达义军,通过同乡知台州军赵资道,与宋军前线主官联系,自愿作为内应,完全可能。
 
      纪念王达的忠烈侯庙,俗称西殿,在今缙云县大洋镇前村南。清乾隆令狐亦岱《缙云县志》云:“忠烈侯庙,县南八十里,前村地方祀宋邑人王达。”道光汤成烈《缙云县志》:“忠烈侯庙,在县南八十里,十四都前村,祀宋邑人王达。”光绪何乃容《缙云县志》:“忠烈侯庙,在十四都前村,祀宋邑人王达。前有老杉,高数十丈,大数十围。”前村即箬川,今大洋镇政府的所在地。加上合谱八尺、环湖等各村,王姓共约5000余人。黄坛,即今黃金,大洋镇行政村,其中王姓约200人。黄龙,今属五云街道行政村,其中王姓入谱约350人。


      五  目前为止发现,缙云县内记载王达的宗谱除箬川《王氏宗谱》、黄坛《王氏宗谱》、黄龙《王氏宗谱》外,还有东渡《龙津王氏宗谱》和五云城东《王氏宗谱》。
 
东渡《龙津王氏宗谱》,东渡,今东渡镇政府的所在地,其中王姓约250人。龙津,坊名,在今五云古城区胜利街以南,铁桥街以东临溪一带。忠烈侯王达的生平家世,东渡《龙津王氏宗谱》载:绍兴二十七年(1157)詹乂《龙津王氏谱序》云:
 
     余观王氏世裔,如自唐乾元公由温乐清黄塘,经缙云见山川之秀,迁龙津鼓楼之西居焉。其子曰志,曰忠,其孙一言、进言、纳言,并敦行谊,传习儒业。曾孙积善,捐资劳兵,自族义官。道善,兼善贡远太学。玄孙曰铎,敦尚清修,曰钰,庠生者,著文传世。六传沧公,宋赠部郎。七传时升,户部员外。八传宣公,授光禄卿。九传达公,封忠烈侯。十一传敦礼公,绍若进士。厥后子孙蕃衍,经书相继,仕宦蝉联。由宋而今进士伯用,公乃乾元公十二世孙也。
 
     李贤《明一统志》:“詹乂,缙云人。善辞章,元佑间(1086~1093)驰声太学,后举进士,累迁给事中徽猷阁学士,以才识闻。”表明王达之族居住在县城之内。东渡《龙津王氏宗谱•行叙录》:
 
第一世:始祖
 
乾元,字资溪,号碧溪,由墨沼仕温州乐清。唐建中元年(780)经缙云龙津山川之胜,卜居鼓楼之西焉。娶张氏,合葬金紫山。子二:志、忠。
 
第二世:
 
志,字希尹,敏资好学,天不假年,有志未遂。娶潜氏,合葬黃龙山。子二:一言、善言。
 
第三世:
 
一言,字兴邦,质性敦朴,事亲以孝,课子诵读,以继先志。娶周氏,合葬黃龙山。子二:积善、兼善。
 
第四世:
 
义官:积善,字余庆,性诚明爽,轻財重义。娶赵氏,合葬金紫山。子二:铎、钱。
 
第五世:
 
铎,字邦用,娶陈氏,继娶朱氏合葬。子二:仓、琅。
 
第六世:
 
员外郎:仓,字国器,禀性谦和,家资曰裕,肯堂肯构,慕义好施。有张姓贫,将鬻妻偿债。公怜而助之获全。戊辰岁凶出粟赈贷,义方训子。娶范氏合葬。子二:时升、时政。
 
第七世:
 
时升,字进卿,博通经史,延誉士林,家富充裕,学并优,性质警敏。娶詹氏合葬金紫山。子二:廪、璺。女二:长适潜英、幼适胡耀。
 
第八世:
 
廪,字宗贤,熙宁乙卯(1075)科岁贡。赴京师屡试不第,忽疾而卒,男往扶柩以归。娶胡氏,子二:运、达。
 
第九世:
 
忠烈侯:达,字寻道,宣和三年,方腊侵掠,缙云势迫。率勇士追逐仙居,会吕师囊为内应。檄官军夹攻功,有鹤数十翔集阵前。公占为吉,以壮众心,大破贼寇,民赖以安。捐己资以劳征役,不伐功不受赏。殁后显灵,乡人祀之。绍兴间封忠烈侯。娶夫人杨氏葬版堰山,子二:胲、昭。女一:适詹驰。
 
照此谱的记载,忠烈侯王达是乐清黄塘后裔。其实,黄塘左原王氏始迁祖王从德,唐昭宗时进士,官大理寺的少卿,与钱鏐同事。天祜四年(907)钱鏐在杭州称王建立吴越国。从德不与共事,隐居黄岩宁溪。六世王庆嗣迁乐清左原,为左原始迁祖。其子聪,值方腊战乱,族没三十余口。而龙津王氏始迁祖王乾元,唐建中元年(780)从乐清黄塘迁缙云龙津鼓楼。由此可知,黄岩宁溪王氏比缙云龙津王氏要晚113年,詹乂《龙津王氏谱序》中之说不可全信。

      六   五云城东《王氏宗谱》,自诩三槐王氏。城东《王氏宗谱》中的忠烈侯王达,属唐川派十二世孙。唐川,又名唐坑口,在壶镇东北,其中王姓约300人。缙云城东有三槐王氏,王达的生卒,《王氏宗谱•塘川派》有载,但却是明代:
 
义一(讳侃字永文)公次子,道四,讳达,字守道,洪武戊申(1368)正月二十九日生。永乐甲辰(1424)二月十五日卒。立心忠直,志气刚大。缙邑被兵,县尉死难,公率乡兵攻之,伐功不受赏,县主申报三司立祠祀之,封忠烈侯。娶麻氏,生卒合葬林村坟左。子二:辰德、康德。
 
      达字守道,立心正直,志气刚大。缙邑被兵,县尉死难,公率乡兵攻之,寇遂大敗,且擒贼党十有余人伐功不受赏。时人称其有孟尝之遗风。县主申报三司立祠祀之,封忠烈侯。
 
      王达“洪武戊申(1368)正月二十九日生,永乐甲辰(1424)二月十五日卒”自然不可信”。如果将“洪武”、“永乐”两个明代年号逸去,再去检索宋宣和以前的“戊申”、“甲辰”的两个甲子纪年:那么宣和六年为甲辰,即公元1124年,离缙云县尉詹良臣死仅三年,可谓巧合。宋神宗熙宁元年为戊申。那么,忠烈侯王达应该,熙宁戊申(1068)正月二十九日生,宣和甲辰(1124)二月十五日卒,享年五十七岁。“葬林村坟左”,林村,故址大约在今五云镇风景山社区一带。从所葬地在所居地附近去推测,王达家族当聚居在县邑一带。因此,城东《王氏宗谱》中所载的甲子纪年当可重视。
 
城东王氏属三槐王氏,其始迁祖王贤是王祐的五世孙,王达为十六世孙。《王氏宗谱》载:
 
     王祐—王旦—王雍—王信—王贤—王义—王价—王迪—王基—王次魯—王元坡—王武康—王宏道—王全—王侃—王达。
 
     一世三十年,王祐生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如上所述王达熙宁元年(1068)生,两人相距仅143年,相隔最多五世。而城东《王氏宗谱》确定十五世,多了十世,显然不是三槐王氏。李贵录《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中说,王雍生有二子:恰、整,其实没有王信。王贤(1001~1056),是王懿(954~1002)之孙,睦之王睦(982~1023)之子。只生有一子奂(1026~?),也并没有王义,因此非属三槐王氏明矣。

      七   王达,在李贵录《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中亦有,是王祜的七世孙。(王祜—王旭—王徽—王黯—王讷—王俣—王达)王达之父王俣的生平,清王国栋《王氏宗谱•三槐王氏》卷二载:王俣,字硕夫,余姚人。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任叶县主簿,累迁太学博士,擢监察御史。以亲老归省。会金人所□□得脱,扈驾南渡。除吏部员外郎。绍兴四年(1134)任两浙转运副使,权户部侍郎。忤秦侩,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太平观,降集英殿修撰,免归余姚。秦侩死,起知明州。丙子(1156)召行在,除户部侍郎,权工部尚书。复以敷文阁侍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八月二十四日卒,年七十二。赠正议大夫,谥文穆。子五:远、达、速、逵、连。
 
余姚王达之父王俣,绍兴二十七年(1157)卒,年七十二,推生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如上所述,缙云王达熙宁戊申(1068)正月二十九日生,比余姚王达之父大17岁。因此,三槐王氏中的余姚王达和缙云王达,其实是两个人。
 
缙云王达的兄弟有连、还两人,王国栋《王氏宗谱•三槐王氏》载:王达兄弟有远、速、逵、连四人。这是《箬川谱》、《黄坛谱》、《黄龙谱》,错误引用三槐谱系所留下的痕迹。

      八   河南密县《泰康王氏族谱》记载:王琠之父为王巩,北宋著名诗人、画家。王巩(1048~1117)字定国,号介庵,自号清虚居士,王旦之孙,王素第四子。有才,长于诗。“笃学力文,志节甚坚,练达世务,强力敢富”。上书言事,多切时病。特为大臣吴充、冯京所器重。王巩入仕,是靠恩荫,补为校书郎。累官大理评事,迁太常博士。熙宁八年(1075)四月,坐见徐革言涉不顺而不告,追两官勒停。不久,又复为秘书省正字。从苏轼旅轼守徐州,巩往访与客游泗水登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轼待之于黄楼上,对他道:“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熙宁九年(1076),御史舒宣奏言:苏轼“与王巩往还,漏泄禁中语,朗同货赂,密与宴游”。坐借赵居兵书,追两官勒停。熙宁十年(1077)筑清虚堂于其居室之西。元丰二年(1079)八月,徐州太守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御史舒亶奏曰:“(苏轼)与王巩往还,漏泄禁中语,阴同货赂,密与宴游。”十二月,叙复太常博士。不久又“坐与苏轼交通,受谤讪文字不缴,又受王诜金,谪监宾州(今广西宾阳)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1086),由司马光推荐,擢力宗正丞。三月二十六日,知海州(今江苏淮安)”。六月八日,又改知密州(今山东诸城)。九月二十二日,“诏王巩罢知密州,送吏部”。因恩例,乞得管勾太平观。十月二十五日,上疏论“宗室疏远者,不当祢皇伯、皇叔。言者摭其疏,指为离间宗室,除扬州通判”。有西京之命而未赴任,又改任扬州。元祐五年(1090),“起判登闻鼓院”,又为御史朱光庭所攻,“诏巩别与差遣”。元祐六年(1091)正月,“右承议郎王巩用苏辙、谢景温荐,除知宿州(安徽宿县)”。六月八日,“巩罢宿州”,“十月六日,巩责”。哲宗绍圣初(1094),谪签书荣州(今四川荣县)判官厅公事。绍圣中,王巩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哲宗元符元年(1098),因上书议论朝政,“追毁出身以来告敕,除名勒停,送全州编管”,元符三年(1100)归。徽宗建中靖国(1101)“复朝散郎”为河南通判。崇宁元年(1102),送吏部,与合入差遣。秋,按事永安县”。九月己亥(十七日),朝廷大兴党祸,“籍元裙及元符末宰相文彦博等、侍从苏轼等、余官秦观等、内臣张士良等、武臣王献可等凡百有二十人,御书刻石端礼门”。在“余官”中,就有王巩。在“侍从”中,有王巩的从侄王古。“党籍兴,再贬广西。大观中,例还,遂致仕。晚年徙居高邮(今江苏高邮)。王巩多识前言,往乃服林灵素丹药,得疾焚死。以正直的品格和豪气真情,活跃在北宋中后期的政坛上,为时人所敬重。著有《甲申亲记》一卷,《闻见近录》一卷,《随手亲录》一卷。
 
      九   由上综合比较,箬川王氏的上源以王巩为最宜。其世系为:
 
第一世  吉(言)
 
    吉,唐末滑州黎阳令,由太原定居山东莘县,以子孙贵,追赠许国公。妻姚氏,生一子彻。
 
第二世  彻
 
    彻,一作□,后唐同光三年(925)举进士第一(状元),显名当时,官左拾遗。后以子孙贵,追赠为“尚书令兼中书令鲁国公”。生一子祜。
 
第三世  祜
 
    祜(924——987),一作□,字景叔,初知潞州,寻代符彦卿守大名,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世谓祜有阴德。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次子旦位宰相,天下谓之三槐王氏。太宗谓桔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
 
    生子三:懿、旦、旭。
 
第四世  懿、旦、旭
 
    懿(957——1002),字文德,励志为学,举进士,尝知袁州,有政绩。卒年四十九。生子三:睦、谅、贽。
 
    旦 (957——l017),字子明,太平兴国进士。淳化二年至右正言知制诰。真宗时,擢知枢密院,历任宰相,在职十二年,以奉行“祖宗之法”为宗旨,无所变改。死后封魏国公。生子三:雍、冲、素。女四:长适苏耆。
 
旭(960——1027),字仲明,以荫知缑氏、雍丘等县,三迁至殿丞。自兄旦居宰府,以嫌不任职。及旦卒,欺历中外,卓有政绩。后以兵部郎中知应天府卒,年六十八。生子四:粹、质、玄、端。
 
第五世
 
    睦
 
    谅
 
    贽
 
    雍 (983——1045),字子肃,幼而悖懿,不妄言笑,以文正公任为秘书省校书郎,久之改任大理评事。文正公薨,恩授光禄寺丞,俄又迁太子中允,同判太府寺。乾兴中赐五品服,勾当马步军事勾司,后改殿中丞,通判郑州。代还,擢群牧判官,累更主客金部司勋员外,充开封府界提点。宝元初,升祠部郡中,京西转运使。庆历三年,出为淮南转运按察使,五年春充两浙转运按察使。七月,终于钱塘之官舍,夫人有二,先为大理卿李湘女,后为文靖许国的吕氏女。生子四:恰、整、检、靖。
 
    冲:宇呈闳厚,太子赞善大夫。生二子:喜、善。
 
    素 (1006一1073),字仲仪,赐进士出身,历知鄂州、仁崇,擢知谏院,遇事感发,出知成都府,为政务合人情,蜀人纪其目,号曰:“王公异断”。再知谓州、教民耕战,积粟支十年,士气感奋,敌不敢犯,官终工部尚书。生子六:厚、固、坚、巩、本、硕。
 
    粹、(佚)
 
质 (1000一1045),字子野,仁宗时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旦得盗铸者百余人下狱,喜形于色,质日:“以术钩人置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宗旦悲,终感悟而加礼。累擢天章阁体制知陕州。质家势富贵,兄弟习骄侈,质独克已好善,自奉筒素。范仲淹贬饶州,质持酒往饯,世以此盖贤之。公可以师礼事杨亿,文公深器之。娶周氏,礼部侍郎周起女。生子三:毖、规、缓,女二:长适范纯仁。
 
    玄,昆山祖,生子二:彝、制。
 
    端,赐进士出身,生子二:元、射。
 
第六世  恰、整
 
  巩,
 
恰,官大理丞。
 
  整,官太常寺失祝。生子琥,迁衢州姑蔑。
 
第七世  琠,温州通判。
 
    行念五,讳琠,字仁诚。《箬川谱》云:字五龙,讳玉川,号清涯。仕瑞安知县。配郑氏夫人,生卒缺,合葬香盂山。
 
    生三子:连、还、达。
 
第八世  连、还、达
 
   行道一,讳连,字孝祥。一作迪,字春吉。生卒缺,娶刘氏,生卒缺,生一子逵。
 
行道二,讳还,字孝德。一作迥,字春奇。生卒缺,娶赵氏,生卒缺,生一子,三一,入道仙都。
 
行道三,讳达,字寻道,号石泉。有勇力,善剑槊,能步斗。宣和阊方腊侵掠缙云,势甚猖獗,县尉詹良臣死於难。公率壮勇从间道至仙居,会吕师囊为内应,取道檄官军夹攻之,有自鹤数十翔集阵前,遂大破贼,乡邑乃全。事定身退,捐已资以劳征役,口不言功。郡守上其事,授承信郎,不受。卒后显灵异常,乡人入田牵祭,立祠祀之。至绍兴中,敕封忠烈侯。配陈氏,诰封正夫人。娶胡氏,诰封夫人。合葬芳演坑骑龙穴。
 
总上而言,宋忠烈侯缙云箬川王达,实属三槐王氏八世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