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德民在三槐堂颍淮王氏族谱筹备会议上讲话

2013-05-03 16:16:18来源:

打印 字号: T|T
尊敬的各位王氏宗亲,大家好!
今天我与王冰清,王冠群,王家安,王克彬,王保全,王立勇,王连光几位宗亲,以三槐堂颍淮王氏族谱创修筹备委员会的名义,把大家请来,共商三槐堂颍淮王氏族谱创修有关事宜。
今天的会议,叫做三槐堂颍淮王氏族谱创修工作族人代表会,会议的议题有三项:
一是召开族人代表会,成立三槐堂颍淮王氏族谱创修委员会(简称组委会);
二是召开组委会成员(扩大)会,通报前段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和下步工作计划;
三是召开联络员会议,对如何在全县和相邻地区开展族人入谱登记工作进行业务培训。
下面逐项进行。首先召开族人代表会,议程是宣读组委会组成人员名单和财务监督委员会名单,并进行表决。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研究族谱创修工作筹委会建议成立三槐堂颍淮王氏族谱创修委员会和财务监督委员会。
这个建议名单,是经过筹委会几次研究形成的,他体现了以退休的老同志为主体,以发起人为主和尽量吸收各支系代表参加的原则,对这个建议名单有什么意见可以发表,我们还可以补充和调整。下面请王冰清同志宣布这两个名单。
下面进行举手表决……。
现在进行会议的第二项议题,召开三槐堂颍淮王氏族谱创修委员会全体成员(扩大)会,即组委会全体成员参加,扩大到财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和全体族人代表。
议程有三项:一是编委会成员进行分工:二是宣读各项工作职责:三是通报前段筹备工作情况和下步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的组织开展族谱创修工作,做到高效有序,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组委会成员分工如下:组委会成立主任办公会议,由主任、副主任、主编组成。即:王德民、王冰清、王冠群、王家安、王克彬、王保全、王立勇、王连光。组委会委员若干名(原则每支系一人)
组委会下设一个编辑部,三个组和若干联络小组(每支系一人)
编辑部:
主编:王克彬
副主编:
编辑:王 飞 王炳松 王冠军
联络组:
组长:王保全
副组长:王安宇 王桂安
资料组:
组长:王连光
副组长:王永发 王希恩
后勤组:
组长:王立勇(兼财务主管)
副组长:王安宇(兼财务出纳) 王炳松(兼秘书)
 
第二项议程,请王冠群同志宣读各项职责……
第三项议程,由我向大会报告前段筹备工作情况和下步工作计划。
一、前段筹备工作情况:(略)
 
二、下步工作计划:(略)
三、几点要求:
创谱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要想顺利完成创修工作,组委会全体成员,一是要肩负起族人的重托,加强领导,正确指挥,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不辱使命;二是要提倡奉献精神,埋头苦干,想方设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三是要紧紧依靠全族人氏,大家的事情大家办,人人献计献策,个个出智、出力、出资,搞好族谱创修工作。族人中的突出人才,有待于我们去发现,族人中珍贵的资料,等待我们去搜集,族人中有不少有名人士希望青史留名,有待于我们去采访,去帮助;四是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也需要全族人氏形成共识。为了便于大家对创谱工作形成共识,我在这里再多讲两句:
1、什么是族谱?
所谓族谱,也叫家谱,谱牒,家乘,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它是一家一史可靠的蓝本。记录着各个家族的来源、迁徙、生息、繁衍、姻娅、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一部部族谱实际上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和生命史。
2、为什么要创修族谱?
原因有三:一 是国家提倡,1984年11月20日,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关于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中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对族谱都有论述。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向来就有尊祖、敬宗、爱幼的传统美德,无限崇拜自己的祖先。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又如何祭拜呢?俗话说,树高千丈必有其本,水流万里必有其源,人类亦如是,有祖始有宗,有宗始有族,有族始有家。祖、宗、族、家,犹如树之根、干、枝、叶。人生千变万化,家族南迁北移,唯谱系不可乱,谱系清方能昭穆有别,家乘存始可祖德有继。
二 是县情所致。盛世修谱已成为全县各姓氏的共识和行动。目前几个姓氏,已完成了修谱工作,还有几个姓氏也在编撰过程中。有的还建了祠堂,这些情况和信息都促使我们下决心进行族谱创修。
三 是族人现状及愿望。我们这支三槐王氏后代,由于人多户众,绝大多数没有家谱或家谱丢失,仅靠记忆,上下能记七辈已经很不容易,因为没谱,虽是同根,则长幼不分,尊卑不辨;本是一脉,则互不通认,相逢而过,形同路人。上愧对列祖列宗,下不能规范子孙。在这种情况之下,王氏族人迫切希望,能够收族合族创谱。早在六年前,王守礼主席在世时,就曾有过一些行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被搁置下来,近来又有不少族人奔走联络,这就促成了目前以我们几位退休人员为主的几位族人,自发联合起来,着手进行创谱筹备工作。大家知道,创谱的过程就是寻根问祖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严谨的考证编出高质量的族谱,以达到连情续亲,加强族人团结之目的,从而继承我先祖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发扬王氏家族的传统美德,为推进颍上地区文明建设作出王氏家族应有的贡献。
2、关于创修三槐堂颍淮王氏族谱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有三:一 是根据颍上县志的记载,颍上王氏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回民王,一部分是江西王,一部分是明朝初年从山东移民过来的三槐王后裔。回民王很好区分。江西王是从江西省福安县,蒙岗村迁来的,其始祖叫王用章,从第一世开始就有谱记载。最近颍上三槐王又分出一支,就是杨湖王楼一铺的,他们虽也是山东移民过来的,因其已续谱成书,范围在杨湖的王楼及周围几个村,再就是寿县、凤台、淮南、长丰等地的。除此之外,就基本都是我们这些从山东移民过来的三槐王后裔了。
二 是祖上传说,我们这部分三槐王后裔移民中,都共同流传着从山东枣林庄过来的传说。而在山东移民志中,对我们这批移民也有记载。
三 是惯例,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说:在编撰族谱的体例中,还有“合族”与“归宗”惯例。当某一支房或某一房族,对其始祖的人文资料一无所知时,千方百计去挖掘和寻觅后,仍无一字半纸的,可在宗亲的商议表决中,将本房始祖切入某邻村、某邻县房族始祖的平辈,谓之“合族”,或切入某始祖名下。当这支房系寻找到始祖的真正出处时,谓之“归宗”。这就是我们的依据。我想,我们可以在认同都是三槐王后裔的基础上先续为一家子,然后各分支按照正常的辈分互相称呼;最后,如果能找到总世系表图,分别切入总世系,各分支间再视情“合族”。就是说,先是文化的认同,再是血缘上的相认。
 会议第三项议题,召开联络员会议,对如何开展登记工作进行培训,下面请组委会副主任、总编,王克彬同志为我们讲解。
 今天的会议全部进行完毕。下面我宣布几件具体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