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北海王氏

2017-01-24 17:40:08来源:中华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北海王氏出自妫姓,为虞舜后裔,世人所说的北海王氏,北海剧县王氏。
北海王氏世居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县西)、营陵县(今山东安丘县西北)、密县(今山东昌邑县东南)。因所居地望不同,以县分为三支。三支之中,营陵王氏知名最早,剧县王氏影响最大,密县王氏家富于财。世人所说的北海王氏,一般指北海剧县王氏。
北海王氏出自妫姓,为虞舜后裔,在后汉时即已载诸史传。如《后汉书·方术传》有著名道士王和平,史称北海人,但不知居于何县。至献帝初年,营陵王氏开基祖王修初显于仕途,任高密令,极受同郡硕儒孔融推重。王修后以良吏显名,曹魏时官至魏郡太守。有二子忠、仪,忠仕魏,官至东莱太守、散骑常侍;仪魏末任司马昭安乐府司马,因事得罪了府主,被杀。仪子褒,西晋征士,有盛名。因父得罪司马氏,终身不事晋,以教授为业,门徒多达数千人。晋末遇乱,不肯随宗亲渡江,迁于泰山郡,终为盗贼所杀。其后,营陵王氏遂衰。
营陵王氏衰落后,剧县王氏代之。两晋十六国时,有名王猛者,侨居魏郡(今河北临漳县南),博学好兵书,佐前奏主符坚成就霸业,任兼将相,人比管仲、子产。剧县王氏亦因此而兴。
王猛有子四人:皮、休、曜、永。皮仕前秦,官散骑侍郎,休官河东太守,永官至丞相,前秦亡后,王猛子孙一分为二,分仕于南北朝。仕于南朝者,有王曜及休子镇恶等人。镇恶为晋宋之际名将,宋武帝称:“将门有将”。武帝率众北伐,他任前锋,进军关中,功居第一。武帝惧其功高震主,遣参军沈田子诱杀之,连同镇恶兄基、弟鸿、遵、渊、从弟昭、朗、弘等工八人。此后,剧县王氏在南朝势力大衰。入宋后,武帝虽追封镇恶为左将军、青州刺史,封龙阳县侯,让镇恶后人袭爵,但仅传四世,至镇恶曾孙睿时,遇齐代宋,爵位被革夺,此后便衰落不显。
王猛子孙仕于北朝者,则风光贵显达数百年。如镇恶弟宪,少遭父丧,随伯父永在邺(今河北临漳县南)。永仕前秦为宰相,秦亡时被西燕将慕容所杀,宪逃奔清河郡(今山西临清东北),北魏初年出仕,官至并州刺史,封北海公,年八十九卒。长子崇袭爵,次子嶷历官南部尚书、内都大官,封华山公。卒,子祖念袭爵。祖念弟云,官豫州刺史。云子昕,历仕北魏、北齐,官至吏部尚书,有盛名。兄弟九人,贵显一时,母清河崔氏,深谙风训,所生九子皆风流蕴藉,时号王氏九龙。其中王晖少与兄昕齐名,兼工术艺,官至兖州刺史。晖弟昭,才兼文武,以友悌知名,官至考功郎中。昭弟晞,北齐孝昭帝心腹重臣,官太子太傅、散骑常侍。齐亡入周,周武帝用以为仪同大将军、仪同谏议大夫。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卒,赠仪同三司、曹州刺史。晞弟皓,儒雅同于诸兄,官郢州刺史。皓弟晔,官沧州刺史,早卒。又昕子顗,官燕郡太守;皓子伯,隋初仕文林馆侍诏。自十六国以来,王氏贤才辈出,不绝如缕,历仕前秦、东晋、宋、北魏、北齐、北周、隋七朝,皆为时人称许,不愧为王姓之中的重要支派。
北海王氏居于密县者,北朝时有名讳王闾者,数世同居共财,家人有百余口,家门雍睦,乡里敬慕。官府奏闻,被旌表门第,号称天下著名义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