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帝至太子晋世系代数之我见
2016年11月出版的《中华王氏文化研究通讯》刊登一篇“关于黄帝至太子晋世系代数考证存疑”。本人认为此文纠正了此前流行甚广的42世的错误观点,说明大成总谱局全体人员思想解放,破除了名人不敢碰、不能碰的错误认识。但还不彻底,还有些问题需澄清。
该文19页上数第二行“黄帝生于公元前2749年”,第15~16行“后稷(弃)约生于公元前2440年”。二人相隔309年,平均一代77岁,对否?按正常世代平均年率33年计算,至少九代,缺少四代,如果补上四代,黄帝至太子晋的世系代数应为59代。但问题是,缺少的四代补到哪里?按司马迁写的《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长子玄嚣,玄嚣子嶠极,嶠极子帝喾,帝喾元妃姜嫄生子弃(后稷),这个棘手的问题恐怕不好解决吧。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历史考古专家来论证,据北京王大有教授考证编著的《中华远古帝王世系》介绍:黄帝至舜并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7个朝代,1.黄帝轩辕氏政权,公元前4513~前4053年,首任帝姬芒,建立黄帝轩辕氏政权,都城涿鹿,传15帝461年;2.少昊金天氏政权,前4053~前3790年,传7帝263年;3.颛顼高阳氏政权,前3790~前3380年,传12帝411年;4.帝喾高辛氏政权,前3380~前2799年,传21帝582年;5.帝挚青阳氏政权,前2799~前2357年,传17帝443年;6.帝尧陶唐氏政权,前2357~前2128年,传6帝230年;7.帝舜有虞氏政权,前2128~前2071年,传2帝57年。根据此文观点,黄帝至后稷绝不止五代,请看:4513-2357=2156 按33年一代,约65代。此文讲帝尧于前2357年登上帝位,又讲帝尧陶唐氏,远祖帝喾高辛氏,先祖帝挚青阳氏,青阳氏第16任帝喾娶陈锋氏生一子取名尧。按《史记•五帝本纪》尧和后稷是同父异母兄弟,尧于前2357年登帝位,假设他30岁称帝,当生于前2387年,与后稷生年前2440年差53年,假设帝喾17岁生后稷,尧出生时其父已经70岁了,是否还有生育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黄帝至后稷的世系代数很难确定,既然如此何不暂且搁置下来,或者就以后稷为一世,其一线图为——1世姬弃——2世漦——3世叔均——4世口口——5世口口——6世口口——7世口口——8世口口——9世不窋——10世鞠——11世公刘——12世庆节——13世皇仆——14世差弗——15世伪隅——16世公非——17世辟方——18世高圉——19世侯侔——20世云都——21世祖绀——22世诸螯——23世叔公旦——24世太王姬亶——25世季历——26世文王姬昌——27世武王姬发——28世成王姬诵——29世康王——30昭王——31穆王——32恭王——33世懿王——34孝王——35世夷王——36世历王——37世宣王——38世幽王——39世平王——40世洩父——41世桓王——42世庄王——43世釐王——44世惠王——45世襄王——46世顷王——47世匡王——48世定王——49世简王——50世灵王——51世太子姬晋。
另外,古氏谱是否可作参考?此谱中鞠以下公刘以上有八代人名,分别是育、扶、拔、膺、胜、含章、郝、乾,既然琅琊王氏先祖王因至王仁中间缺代问题可拿谷来谱中的安、高、超、和进行填补,总谱局也可将古氏谱中的人名补上,这样不仅解决了缺代问题,而且增加了三世,51世变作54世,平均一代35岁,与世代平均年率33岁基本相符。正确与否,请斟酌。
河南渑池王志锋
2017年2月3日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