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王王审知后裔村一一菊潭
《菊潭村简介》
位于长乐市潭头镇东部的方安里一一菊潭村,史称菊潭境。东邻霞江村,西连潭头村,南毗大宏村,北抵文石港,前村一条河流,东起寺下澳,西至潭头港,全长三千米,河水直通东海,如“玉带”环腰,古称“玉带河”。村边卧一巨潭,俗称“大潭姆”,形如一只大螃蟹,蟹嘴迎玉带河,似螃蟹戏水。菊潭村背牛仔山,山头上许多奇石呈“菊花”状,尾连螃蟹潭,尚以“菊潭”而得名。

菊潭村前景
菊潭村系革命老区村,历来为潭头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总面积0.3平方公里,全村320多户,1200多人,在海外的竟多达700多人(有旅居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英国、德国、荷兰、丹麦、阿根廷,还有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与地区)。菊潭人勤于耕读,重于工商,勇于创业,敢于拼搏,巨贾名儒,应代而出。许多菊潭村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都做出傲人成就,旅居海外菊潭人,虽然身居国外但依然心怀故乡,为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公益事业作出积极奉献。在80年代初建起1000多平方的“敬老院”,供老年休闲娱乐聚会,近年来,“美国菊潭联谊会”首届主席王永享、第二届主席王优奇、旅美菊潭乡贤、菊潭村委书记王永庚、村长王明建、老人协会会长王双官等与海内外的菊潭人同心协力,为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2003年建起4000多平方米雄伟壮观“菊潭文化中心”;2007年又建了5000多平方米的“潭头中心小学菊潭分校”;2009年建设近一万多平方的“菊潭公园”供村民运动与休闲;2012年建起了2000多平方的“潭头幼儿园”;还建公共停车场;铺建水泥路;在朱熹街建立朱熹石像等等。美化了家乡环境,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菊潭村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村庄。受到当地政府表扬与肯定,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菊潭村文化中心大楼

菊潭村委会办公楼

菊潭革命老区村石碑

潭头中心小学菊潭分校教学楼全景

菊潭村老人院全景

潭头幼儿园菊潭分园

菊潭村委会办公楼

菊潭革命老区村石碑

潭头中心小学菊潭分校教学楼全景

菊潭村老人院全景

潭头幼儿园菊潭分园

菊潭公园
党支部书记 王永庚
村 长 王明建
老人协会会长 王双官
美国菊潭联谊会领导人
第一届主席 王永享
第二届主席 王优奇
第三届主席 王文剑
第四届主席 王文美
荣誉主席 王忠义
《菊潭王氏简介》
“菊花馨千里,潭水溢四方”,菊潭王氏乃开闽王审知之后裔,传至``第六世祖,王荫公字德裕,于北宋元祐间(1090年)于福州迁居长乐山边东峰村,称东峰始祖。第十一世祖王雅公字仲正,于南宋绍定间(1230年)又迁到平坑岑下(现漳港镇辖)。南宋理宗宝佑三年(1255年),第十二世祖泽祖公字贵恩,从平坑卜居菊潭,即“菊潭王氏始祖”。
王氏始祖原居室在刘家祠堂之东侧(原潭头大队渔业队仓库旧址),盖三柱四搧三间厅房,遭火灾后迁到王朱祠堂前埕(即原潭头粮站旧址至前埕),盖五柱八搧七间厅堂,称为“祖厝”。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又遭火禄,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岁次已卯年,由菊潭、汶上、霞江三村四十户村民出资,建起“菊潭王氏宗祠”,名曰“世德堂”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菊潭王氏宗祠
王氏自卜居菊潭起,七世单传,历时二百载。到第十七世祖王按公字治中,乃乐邑庠生。闻闽邑閤北里象山儒宗郑汝杰之长女,志行端洁,甚为贤惠,娶为已配。此后公穷经历学,为时称重。添一男儿,方七个月,治中公因访岳父汝杰而暴疾卒于舅馆。时郑氏呼天而哭,天何降祸之深耶!上无姑嫜以为依,次无妯娌以为侣,下有七月剑乳之孩,良人逐弃之,其将奈何!伤痛之惨,闻者莫不啼泣。时郑氏年方二十八岁,抚遗孤,哲志靡他。名其孤曰明哲,长至学龄遣从乡读。虽爱之,亦不容其少怠学业。逮孤既冠字曰克恭,择妇林氏,孝敬尤笃。克恭公生三男三女,从此王氏昌繁旺盛,人丁发达,皆其母基王氏于再造,续危绪于将来,节义贤德之所致也。

世徳堂
第十八世祖克恭的长男有恒公字德常,英年而逝,卒年33岁(1444年-1476年),生育二男,长思谦公字敬叔,约于明正德间(1509年)迁入汶上村,为汶上村分支始祖;次男思善公字良叔,传至第二十三世王澄公字可应,与胞弟王涧公字可盘,于明万历间(1604年)迁入霞江村,为霞江村长房和次房及迎下房的支祖。克恭公的次男有性公字德超,幼年走失,(据传福鼎县有其后裔);克恭公的三男有恬公字德安,是菊潭村的村里房、祖厝房、汶上村的王龙三房与大宏村王朱,与闽候县溪坪村的分支之始祖。

有恬公字德安,号寅庵,生于明正统戊辰年(1448年),从小聪慧勤奋好学,少年登第,明成化辛卯科(1471年)即中举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28岁荣登乙未科进士第33名(史称三甲金榜),官封南京户部主事、员外、郎中等职,又升江西督粮参议大夫,一生光明正大,执政清廉,除奸革弊,不避权贵,后疏归杜门三十余年,于嘉靖丁亥年(1527年)卒,享寿80岁,生有五男,长男思试,迁居闽邑六十都(今闽候县廷坪乡溪坪村)其后裔繁衍二百多户,次男思讚是菊潭村里房支祖;三男思诏即汶上村的王龙三房支祖;四男思诚是菊潭祖厝房支祖;五男思谋即大宏村王氏支祖。由于祖上庇佑,裔函从此兴旺发达。自德安公的父亲克恭公以来,迄今580余年,其后裔发祥菊潭村、汶上村、霞江村及闽候溪坪、福鼎等地约二千多户。

王庆国宗亲到菊潭王氏祠堂“世德堂”拜祖
2013年10月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成立时,前来参会的山东淄川窎桥王氏宗亲代表王庆国宗亲在会长王忠义(菊潭村人)陪同下,来菊潭村寻根认祖。山东淄川窎桥王氏,现属于淄博市淄川区,是当地有名的望族。自清代以来,走出了“一榜两举人,祖孙四进士。有举人18人,进士7人”。
明代嘉靖年间,淄川县令叫王琮,字肖寅,他是从福建考中进士之后,才调任淄川县令的。他为官有政声,任县令两年后,请淄川人王纳言,为其已去世20年的祖父王恬,字寅庵,撰写了墓志铭。后来,王琮在编纂淄川县志时,将这篇墓志铭载入了《淄川县志》之中。这篇重要的墓志铭,记载了王琮在淄川为县令之后,子孙遂家于淄川,因此,才繁衍出了淄川窎桥王氏这一大家族。

王庆国在校对墓碑
据王纳言撰的《王寅庵墓志铭》所载:王铎的曾祖父叫王恬,即王寅庵,他生于1448年,卒于1527年,享年80岁。墓志铭载:“按参议公姓王氏,讳有恬,字德安,别号寅庵。先为河南光州固始人。至五代时,二十四姓从闽王入闽,遂家于长乐之东峰。宋末(1279年),始祖讳泽祖者,复徙于菊潭金山下居焉。今为长乐人。父讳明哲,字克恭,别号筠坡,以公(王琮)贵封奉政大夫、户部郎中。寅庵公“配李氏,赠宜人。继马氏,封宜人。庶余氏,生男五:长试,次赞,俱蚤逝不嗣;次诏,肖寅父,儒雅通经,显融指日;次诚、谋,俱隐德弗耀。女五:长适同邑士人刘文炼;次适李源、陈协、刘文聪、周廷梓。孙男八:长琮,即肖寅;次瑄、琦、瑭、瑊、珍、琇、瑛,据谨饬业儒。曾孙六:鏊、鈛、铎、銶、锦、锴,亦皆岐嶷不凡。

王庆国宗亲找到自己的祖先王有恬的墓后,感动的热泪盈眶,久跪不起。
从以上记载得知,王铎的曾祖父王恬,别号寅庵,祖籍河南固始,先祖随王审知入闽,后家于福建长乐。王琮即从长乐考为进士,为官于淄川,遂家于淄川繁衍至今。据王庆国先生统计山东淄川之支脉已繁衍后裔5万人之多……。
(以上史记与家谱细节还待深入研究考证)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