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 故宫钟表匠王津成网红
在2016年5月前,王津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故宫钟表修复师,每天早上8点准时走进北京故宫的西三所,在这个原来称为“冷宫”的地方,“啪嗒”一声关掉和外界的联系,埋头只干一件事儿——修表。
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走在街上,他会被人们认出,还会有人追着他要签名。对此,王津露出意外的神色说:“我就是埋头干活的钟表匠,一辈子就做一件事,这也能出名?”
我是被故宫“照顾”进去的
王津的爷爷曾是故宫图书馆馆长,他的曾祖父曾经在故宫管理清军的后勤。爷爷去世后,故宫博物院文保科研部领导便“照顾”他,让他进了故宫。正式进入故宫博物院文保科研部那天,领导带着他们那批新员工在各个部门转悠。在钟表修复组参观时,正在修复一座镀金座钟的马玉良摘下厚厚的眼镜片,朝人群中望了一眼,便相中了年龄最小却又一股机灵劲儿的王津。马玉良问他:“小伙子,你平时喜欢动的还是静的呢?”
“我喜欢动的,喜欢拆自行车链条,我们家的车子我都拆过好几遍了。我把链条拆下来,洗洗车轴,上上机油,还挺有意思的。”王津一脸稚气地回答。马玉良一听就乐了,这和他们修表的行当也差不离呀,于是当即决定收他为徒。
传业、授徒、慢节奏 这样挺好
今年55岁的王津没跳过槽,没搬过家,甚至连办公室都没有换过地儿。他每天早上8点左右到故宫,8点半打完热水开始工作,中午11点半吃午饭。为了保证下午工作的高效,他午饭后会休息一个小时,下午1点开始工作,5点下班。每天只工作7个多小时,从不加班。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39年,王津并不想改变,因为他觉得在故宫做一名“工匠”挺好,能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幸福感”。干了大半辈子,有两件事他最为欣慰一是收了亓昊南做徒弟,二是儿子也干了修表这个行当。
亓昊南性格外向,大学毕业初来故宫工作网喜欢热闹。亓昊南刚入行时,王津找来一些非文物的小型钟表,做拆装示范,让他锉个销子或修整小零件并反复练习。师徒俩在一个屋子却很少说话,总是师傅干着活,徒弟在旁边看着。
王津不仅这样教徒弟,对儿子也是这样。王津的儿子王光苏今年26岁。和王津一样,他从小也是常出入故宫,常看父亲修表。他也爱提问,可王津总是让他耐心地看,别急着问。渐渐地,他也爱上了这个行当,大学毕业后便应聘到了颐和园文物修复部做了一名钟表修复师。
子承父业让父子俩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王光苏修表的时候遇到难题,就火速用微信向父亲求救。王津则立刻画出草图,拍照发过去,还简单附上几条语音说明。晚上回家后,父子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一起探讨各自解决的技术难题。他们常常为了谁修的难度高、价值大而争得面红耳赤,之后却又相视一笑。
“由于宫廷钟表大都是孤品,没有配件可换,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信息,所以尽量不换新配件。”说起这些,王津总是兴致勃勃。
出名也不错 这样找儿媳妇就不愁了
2016年1月,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开始并没有很多人注意。当有爱好者将它上传到年轻人云集的网站上后,纪录片就广为人知了,点击率高达几十万次。王津独特的匠人精神和不疾不徐的语调打动了很多观众,他突然就成了“网红”。有一次,在北京103路公交车上,两个年轻人认出了他,兴奋地拉着他的手说:“王师傅,我们在纪录片里看到过您,特别崇拜您。我们也是学机械制造的,能到您那里应聘吗 你们的收入高吗 ”
碰到这样的年轻粉丝,王津总是哭笑不得,他只好耐心回答:“我一个月就六七千元。你们要是想做这行还不如去钟表奢侈品店做售后呢,工资起码能翻一番。”虽然,换个工作会更轻松,收入会更高,但对王津而言,什么都比不上修好一座钟的成就感大。有一次,王津因为接待一个来故宫访问的英国钟表界的参观团,就把他们带到了钟表馆。刚讲解完毕,他就被一对母女拦住了。那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一见到王津障就高兴地喊道:“王津伯伯,我想问您一个问题。为什么您在片子里说看到这些修好的钟表很心疼呢 ”王津笑了,因为很多人问过他这句话,那个镜头戳中了大部分人的泪点。于是,他对小姑娘说:“你看我们辛辛苦苦修好的钟表都是很干净的,还很漂亮。但是现在我们的展柜密封性都不太好,容易落灰尘,所以我很心疼呀。不过,等你长大了,再来故宫的时候,我们钟表馆肯定会做得更好,环境也会变得更好。”
其实,不仅如此,王津之所以心疼还因为修好的钟只能安静地陈列在那里,真正精彩的演绎过程并没有展示出来。所以,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今后每修好一座钟就拍一段视频,在展示柜旁贴上一个二维码,让游客用手机一扫码,就能看到这些独一无二的钟表在表演、在歌唱。
别看对钟表馆环境改造的想法前卫,生活中的王津其实是个很保守的人。很多网友在网上留言,吵着要给他当儿媳妇。沉浸在钟表世界的王津对于网络上这种赞美之词还不太适应,他好奇地问同事:“你说,他们怎么知道我有儿子的?”同事都笑他像是一个穿越来的古人。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冷幽默,笑笑说:“这样也好,那我儿子找媳妇就不愁了。”
王津专注的事只是钟表,有人说他的生活就像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慢慢悠悠不着急,锉个螺丝都得一点一点来。故宫收藏的钟表约有1500件。39年前,王津进入故宫时,他的师傅和师兄就在修复这些钟表。39年过去了,经他手修复的钟表有300多座。如今,还有至少三分之一的钟表蒙着尘埃安静地待在故宫地库里等待修复。王津还有5年就要退休了,但他无法提前规划每年的工作量,因为一年下来他只能修十来个普通的钟,大型的钟能修五六个,有时候碰到难的就只能修一两个。不过,他有自己的节奏:“这活是急不得的,如今小亓也能带徒弟了。我修不完的钟就让小亓他们接着慢慢来,总有修完的一天。不过,我也希望它们能早点被修好,起码我也能看看啊!”
不久的将来,故宫北院区新建的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就要投入使用了,王津也要离开邢个待了将近40年的屋子。现在,王津特别珍惜每天上班的那段时光,从故宫北边的神武门进来,往西走上一小段,在一个窄窄的巷口拐入,顺着路就走到了过去“退休老太妃们”居住的西三所……
“这样的生活很安宁,挺好!”王津说。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