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公仆 族人的榜样——记王永章老人的事迹
王永章老人,生于1932年5月8日,1950年9月参加工作,1956年10月入党。在工作期间历任过乡税收财粮干事,乡党支委员会秘书,公社公安特派员,小乡党委副书记,区兽医站站长,乡(镇)党委副书记,乡(镇)长、乡(镇)人大主席、乡(镇)调研员等职,于1992年9月退休。退休后仍受组织重托,自退休起至今任峪山镇关工委休干书记、老协会会员等职。
王永章老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坚持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奋工作、廉洁从政,坚持关心族情。多次受到党和人民的好评,他曾被省、市、区、镇党委、政府授予他的奖状、证书达60余份。此外,老人带病坚持为人民做好事,于是2007年8月原中共襄樊市襄阳区委组织部、襄阳区关心下一代协会、襄阳区老干部局联合以襄区组文[2007]20号《关于开展向王永章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对此,族人们不禁要问老人如何做人处事的呢?笔者认为:他做到了九个坚持,为王族族人树立了做人的九个榜样。
一是坚持学习,树立了做强人榜样;老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学习,早在1968年曾被原襄阳地区革委会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在学习中吸收了政治营养及业务、科学知识和做人的窍门。他在一份工作总结中写到:“当干部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为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此作为他的人生坐标,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经常坚持马列主义,学习《毛选》、《邓选》著作,党的方针、政策。订阅有《湖北科技报》、《襄阳日报》、《老同志之友》等报刊杂志;观看《新闻联播》、《今日播报》等电视节目;用学习来指导前进航标,以焦裕禄、雷锋作为实践目标。
二是坚持劳动,树立了做人民贴心人的榜样;老人将劳动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在五、六十年代,他下乡经常身背一个粪篓,手持一个钉耙,见到了猪、牛等类肥料,他都捡进粪篓内,倒到田地里。在与人民接触时,无论带工还是驻队,有时间都与群众共同劳动,一点空闲时间也不浪费。1974年他任峪山公社副书记时,有一次秋播,轮到建华一队李顺早家吃午饭,主人预计老人到家时午饭做不好,便准备了茶和牌,待驻队干部到时先打会儿牌消遣下时间。但是,出乎李顺早的预料,老人到家后,看主人午饭还未做好,便拿起铁锹就去挖地沟,随同的几位干部看领导先行了,他们也就各自拿工具跟着去挖地沟去了。午饭中,主人感动的说:“像这样的领导,群众怎能不欢迎,我们心里话一定会向他倾说,他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
三是坚持调研,树立了求真务实的榜样;在老人几十年的工作中,调查研究工作是他解决问题的一个法宝。每到一个较陌生的地方,他首先进行调研,找个别群众座谈,召开多方代表座谈会,摸清实情。针对具体情况,制定解决的措施。而后采取量化标准、百分考核、强化检查、激励兑现等办法,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在他所驻过的队、联系的点、分管的工作中都认为他是一个过细的人、善于调研的人、求真务实的人。
四是坚持严于律己,树立了清正廉洁的榜样;老人在任职工作期间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百姓为了感谢他,为他送去的礼物,他采取有关方式都被谢绝了。如:1980年任泉水乡长时,该乡大坡二组郭邦英家里粮食不够吃,老人给郭送去了70斤大米、30斤面粉,种地没有牛,帮助借耕,还无偿给郭买化肥,使郭邦英脱贫,老人还托人为郭介绍了儿媳。郭为了感谢老人,将自己家的母猪下的小猪挑了一大的送给了老人家,老人知道后,将小猪过了秤,按市场价折款,老人怕当面付钱郭不要,便用自己的粮票和钱从方集粮管所买了包谷送给了郭邦英。道班工人张国林送来的香油,村名胡长诚送来大米、花生等无数村民及有关人员送的东西,都被老人直接或间接退回。此外,驻队坚持吃派饭,并按规定付粮钱。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感情关系,吃罢饭当面付粮钱,广大村民不接受,老人利用村组会计集中办公事的机会,按吃饭登记的情况交给组会计代为支付的办法结算,受到广大村民的好评。
五是坚持艰苦奋斗,树立了勤俭节约的榜样;在计划经济时期,老百姓生活过的比较紧巴,不来领导,不来亲朋好友,主人不沾荤沾酒。当时老人在农户吃饭也从不吃主人家荤菜,喝主人的酒。七十年代,有一次峪山建华四组王贵发知道要管领导的午饭,上午提前回家杀了一只鸡,午饭时先端上桌,老人当面不好推辞,趁主人到厨房端饭时,把一盘鸡藏到屋内顶棚上,当主人把饭添来时,发现桌子上没有鸡盘,又到厨房去端,在厨房没有找到,迷惑不解地回到桌上吃饭,吃饭中,主人心事重重,老人为了给主人解闷,却谈笑风生。下午老人托人带信告诉主人鸡肉放在什么地方,并解释不要做荤菜的想法,主人领悟了领导的心思。老人在任一般干部和副职时勤俭节约,担任镇主要领导也是如此,1980年至1991年任镇长、镇人大主席期间,他仍然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下乡调研或安排检查工作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到县(区)开会或外出办公务事情,经常乘公交车。此外,撤区建乡,他考虑干部住房紧张,自己一家人住在较狭窄的坡房内,办公桌和文件柜都是利用自己原来结婚时的旧桌柜,乡政府拨给他办公费安排购桌、柜等他不用,又给镇人大代表订了十六份报纸和书刊,为代表们学习和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六是坚持勇挑重担,树立解困、攻坚的榜样;老人不仅在职期间工作经常勇挑重担,而且退休后也是如此。1993年3月,他退休刚满一年时间,方集福利院因前任院长管理不善等问题,曾换了6位,经济仍是入不敷出,使本来就无人管理的五保老人更是雪上加霜,纷纷到镇政府上访求援。此时,老人主动担任了方集福利院院长。他到院调研后,当即从家中拿出550元现金,到银行贷了500元款,又向亲友借了800元,购买了500斤米、面粉等物品,解决了院民生活,稳定了院民情绪。而后,他为使院民老有所乐,开展了歌韵、打谜语等文艺活动;为使院民老有所为,根据院民的专业技术特点,在院内办起了印刷厂,竹、木器加工厂等工艺活动,从而调动了院民热爱劳动积极性,使该院各项生活费用自给有余。此外,他根据五保老人生活规律特点,主动向有一定感情基础的老人牵线搭桥,使5对老人喜结连理。尤其是下河村六组秦光友,60多岁从未结到心爱的人,没想到晚年在福利院实现了梦想,感激万分。由于该院取得了显著成绩,95年被省政府评为十佳福利院并奖一辆小轿车。
七是坚持扶贫,树立了助人为乐的榜样;峪山镇是革命老苏区,早在1930年襄阳县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就在本镇姚岗村成立。为使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老人退休后于1998年以来一直担任老促会主席一职,他与老促会的战友们扶持泉水村烈士后代李兆奎兴办了养羊、养牛基地;为五马岗党员王大喜买牛办起了养牛场,为五马岗三组贫困户余旺财扶持化肥,为杨湾村民吴涛扶持办养鸭场等等,为扶持苏区村民从上争取资金百余万元。
八是坚持不为名利,树立了无私奉献的榜样;据有关同志介绍,每次评奖大家都一致公认他首当其中,可准备上报时他知道后,总是划掉自己的名字,其他领导背着他改正过来。在名誉上就不祥说了,在利益上更是如此,他每次得的奖金在口袋里没有捂热,转手又奖给了别人或扶持特困生、特困户。2005年3月,市老促会奖给他1000元,他用这笔钱买了13个电饭锅奖给了镇内13个先进村工委主任,2007年奖给的900元,他把奖金化整为零扶持了特困生、特困户。他退休后把8000元奖金全部捐了出去。2007年他的同事介绍说:“王永章同志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老伴是家属,没有收入,他家庭比较困难,但他乐于助人精神十分敬佩。据统计,近年来,他先后用自己的钱扶持特困生、特困户达67家。”此外,他与该镇关心下一代协会同事们树立了李运生“一眼识栋梁,独臂扶困生”典型,在李运生典型的带动下,本镇兴办了11所校外辅导站,为数百名学生得到了校外学习和教育。
九是坚持关心家族亲情,树立了表率榜样;老人几十年一直非常关心族人亲情,在少年读书时经常往返宜城、方集两地宣传联络家族关系。1941年3月由王化品、王现之、王洪之、王全之等宜城王族代表在方集王三爷家举办的清明会情况,他及时做了宣传。1945年由王化文、王化落、王兆安、王生海等宜城王族代表在方集王永平家举办的清明会,他亲自参加,同年在宜城上学时,他住在宜城熊家岭王兆旭家搭伙达一年之久。1995年9月,在宜城王生启等办的重印族谱联谊会,老人组织方集族人代表前往参加并与宜城有关代表主持了会议。会后,为了深入的落实联谊会精神,他将族谱又印制了100余份,于1995年10月,组织方集片族人代表集中分发,并广泛宣传族亲关系。2012年2月8日,由襄州王兴猛筹办的再印族谱联谊会,他与宜城和襄州王咀代表主持了会议,进一步加深了宜城和襄州的方集及襄州的王咀三片王氏家族的亲情。2012年2月25日,由襄州王咀王大清筹办的分发族谱会议上,他作了重要发言,对族谱的由来、意义、作用、分发的对象及落实族谱的要求做了具体说明,进一步增强了族民的凝聚力、向心力。由于老人德高望重,2013年3月在宜城田畈由王继红筹办的宜城田畈代表会议上被选为族长。会后,老人与当选的理事会会长王化容同志为落实修建王族祠堂,二人率先各捐献一万元现金,为修建王氏祠堂奠定了基础。总而言之,老人的事迹一时难以述完,正如襄州区文明办在一份材料介绍的那样:“王永章下了乡,好事做了一箩筐,助人为乐件件事,就能运用车船装。”
鉴于上述事迹,为了进一步弘扬老人精神,教育王氏族人。笔者倡议,在族民中认真落实襄区组[2007]20号文件精神,同时结合王族实际情况,组织王氏族人,尤其是青少年广泛开展向王永章老人学习。
学习他关注族情,经常宣传联络家族关系。族民之间要经常来往、同心同德、团结互助、同甘共苦,共同建设王族美好未来。
学习他坚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干部要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为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要求本族青年向他那样坚持学习,认真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学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业务知识,在工作之余要抢时间,挤时间坚持刻苦学习。变酒柜为书柜、变牌桌为书桌。做到“做好人、读好书、做好事”,成为国家梁材。
教育本族族民向老人那样,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在工作、事业上向高标准学习,在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
要求本族族民向老人那样,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经常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尤其年轻同志在党的政策指引下,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号召本族族民向老人那样,有着铁人般的毅力,办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认准的事一定要坚持干,百折不饶,一干到底。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王兴江
王永章老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坚持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奋工作、廉洁从政,坚持关心族情。多次受到党和人民的好评,他曾被省、市、区、镇党委、政府授予他的奖状、证书达60余份。此外,老人带病坚持为人民做好事,于是2007年8月原中共襄樊市襄阳区委组织部、襄阳区关心下一代协会、襄阳区老干部局联合以襄区组文[2007]20号《关于开展向王永章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对此,族人们不禁要问老人如何做人处事的呢?笔者认为:他做到了九个坚持,为王族族人树立了做人的九个榜样。
一是坚持学习,树立了做强人榜样;老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学习,早在1968年曾被原襄阳地区革委会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在学习中吸收了政治营养及业务、科学知识和做人的窍门。他在一份工作总结中写到:“当干部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为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此作为他的人生坐标,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经常坚持马列主义,学习《毛选》、《邓选》著作,党的方针、政策。订阅有《湖北科技报》、《襄阳日报》、《老同志之友》等报刊杂志;观看《新闻联播》、《今日播报》等电视节目;用学习来指导前进航标,以焦裕禄、雷锋作为实践目标。
二是坚持劳动,树立了做人民贴心人的榜样;老人将劳动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在五、六十年代,他下乡经常身背一个粪篓,手持一个钉耙,见到了猪、牛等类肥料,他都捡进粪篓内,倒到田地里。在与人民接触时,无论带工还是驻队,有时间都与群众共同劳动,一点空闲时间也不浪费。1974年他任峪山公社副书记时,有一次秋播,轮到建华一队李顺早家吃午饭,主人预计老人到家时午饭做不好,便准备了茶和牌,待驻队干部到时先打会儿牌消遣下时间。但是,出乎李顺早的预料,老人到家后,看主人午饭还未做好,便拿起铁锹就去挖地沟,随同的几位干部看领导先行了,他们也就各自拿工具跟着去挖地沟去了。午饭中,主人感动的说:“像这样的领导,群众怎能不欢迎,我们心里话一定会向他倾说,他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
三是坚持调研,树立了求真务实的榜样;在老人几十年的工作中,调查研究工作是他解决问题的一个法宝。每到一个较陌生的地方,他首先进行调研,找个别群众座谈,召开多方代表座谈会,摸清实情。针对具体情况,制定解决的措施。而后采取量化标准、百分考核、强化检查、激励兑现等办法,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在他所驻过的队、联系的点、分管的工作中都认为他是一个过细的人、善于调研的人、求真务实的人。
四是坚持严于律己,树立了清正廉洁的榜样;老人在任职工作期间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百姓为了感谢他,为他送去的礼物,他采取有关方式都被谢绝了。如:1980年任泉水乡长时,该乡大坡二组郭邦英家里粮食不够吃,老人给郭送去了70斤大米、30斤面粉,种地没有牛,帮助借耕,还无偿给郭买化肥,使郭邦英脱贫,老人还托人为郭介绍了儿媳。郭为了感谢老人,将自己家的母猪下的小猪挑了一大的送给了老人家,老人知道后,将小猪过了秤,按市场价折款,老人怕当面付钱郭不要,便用自己的粮票和钱从方集粮管所买了包谷送给了郭邦英。道班工人张国林送来的香油,村名胡长诚送来大米、花生等无数村民及有关人员送的东西,都被老人直接或间接退回。此外,驻队坚持吃派饭,并按规定付粮钱。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感情关系,吃罢饭当面付粮钱,广大村民不接受,老人利用村组会计集中办公事的机会,按吃饭登记的情况交给组会计代为支付的办法结算,受到广大村民的好评。
五是坚持艰苦奋斗,树立了勤俭节约的榜样;在计划经济时期,老百姓生活过的比较紧巴,不来领导,不来亲朋好友,主人不沾荤沾酒。当时老人在农户吃饭也从不吃主人家荤菜,喝主人的酒。七十年代,有一次峪山建华四组王贵发知道要管领导的午饭,上午提前回家杀了一只鸡,午饭时先端上桌,老人当面不好推辞,趁主人到厨房端饭时,把一盘鸡藏到屋内顶棚上,当主人把饭添来时,发现桌子上没有鸡盘,又到厨房去端,在厨房没有找到,迷惑不解地回到桌上吃饭,吃饭中,主人心事重重,老人为了给主人解闷,却谈笑风生。下午老人托人带信告诉主人鸡肉放在什么地方,并解释不要做荤菜的想法,主人领悟了领导的心思。老人在任一般干部和副职时勤俭节约,担任镇主要领导也是如此,1980年至1991年任镇长、镇人大主席期间,他仍然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下乡调研或安排检查工作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到县(区)开会或外出办公务事情,经常乘公交车。此外,撤区建乡,他考虑干部住房紧张,自己一家人住在较狭窄的坡房内,办公桌和文件柜都是利用自己原来结婚时的旧桌柜,乡政府拨给他办公费安排购桌、柜等他不用,又给镇人大代表订了十六份报纸和书刊,为代表们学习和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六是坚持勇挑重担,树立解困、攻坚的榜样;老人不仅在职期间工作经常勇挑重担,而且退休后也是如此。1993年3月,他退休刚满一年时间,方集福利院因前任院长管理不善等问题,曾换了6位,经济仍是入不敷出,使本来就无人管理的五保老人更是雪上加霜,纷纷到镇政府上访求援。此时,老人主动担任了方集福利院院长。他到院调研后,当即从家中拿出550元现金,到银行贷了500元款,又向亲友借了800元,购买了500斤米、面粉等物品,解决了院民生活,稳定了院民情绪。而后,他为使院民老有所乐,开展了歌韵、打谜语等文艺活动;为使院民老有所为,根据院民的专业技术特点,在院内办起了印刷厂,竹、木器加工厂等工艺活动,从而调动了院民热爱劳动积极性,使该院各项生活费用自给有余。此外,他根据五保老人生活规律特点,主动向有一定感情基础的老人牵线搭桥,使5对老人喜结连理。尤其是下河村六组秦光友,60多岁从未结到心爱的人,没想到晚年在福利院实现了梦想,感激万分。由于该院取得了显著成绩,95年被省政府评为十佳福利院并奖一辆小轿车。
七是坚持扶贫,树立了助人为乐的榜样;峪山镇是革命老苏区,早在1930年襄阳县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就在本镇姚岗村成立。为使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老人退休后于1998年以来一直担任老促会主席一职,他与老促会的战友们扶持泉水村烈士后代李兆奎兴办了养羊、养牛基地;为五马岗党员王大喜买牛办起了养牛场,为五马岗三组贫困户余旺财扶持化肥,为杨湾村民吴涛扶持办养鸭场等等,为扶持苏区村民从上争取资金百余万元。
八是坚持不为名利,树立了无私奉献的榜样;据有关同志介绍,每次评奖大家都一致公认他首当其中,可准备上报时他知道后,总是划掉自己的名字,其他领导背着他改正过来。在名誉上就不祥说了,在利益上更是如此,他每次得的奖金在口袋里没有捂热,转手又奖给了别人或扶持特困生、特困户。2005年3月,市老促会奖给他1000元,他用这笔钱买了13个电饭锅奖给了镇内13个先进村工委主任,2007年奖给的900元,他把奖金化整为零扶持了特困生、特困户。他退休后把8000元奖金全部捐了出去。2007年他的同事介绍说:“王永章同志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老伴是家属,没有收入,他家庭比较困难,但他乐于助人精神十分敬佩。据统计,近年来,他先后用自己的钱扶持特困生、特困户达67家。”此外,他与该镇关心下一代协会同事们树立了李运生“一眼识栋梁,独臂扶困生”典型,在李运生典型的带动下,本镇兴办了11所校外辅导站,为数百名学生得到了校外学习和教育。
九是坚持关心家族亲情,树立了表率榜样;老人几十年一直非常关心族人亲情,在少年读书时经常往返宜城、方集两地宣传联络家族关系。1941年3月由王化品、王现之、王洪之、王全之等宜城王族代表在方集王三爷家举办的清明会情况,他及时做了宣传。1945年由王化文、王化落、王兆安、王生海等宜城王族代表在方集王永平家举办的清明会,他亲自参加,同年在宜城上学时,他住在宜城熊家岭王兆旭家搭伙达一年之久。1995年9月,在宜城王生启等办的重印族谱联谊会,老人组织方集族人代表前往参加并与宜城有关代表主持了会议。会后,为了深入的落实联谊会精神,他将族谱又印制了100余份,于1995年10月,组织方集片族人代表集中分发,并广泛宣传族亲关系。2012年2月8日,由襄州王兴猛筹办的再印族谱联谊会,他与宜城和襄州王咀代表主持了会议,进一步加深了宜城和襄州的方集及襄州的王咀三片王氏家族的亲情。2012年2月25日,由襄州王咀王大清筹办的分发族谱会议上,他作了重要发言,对族谱的由来、意义、作用、分发的对象及落实族谱的要求做了具体说明,进一步增强了族民的凝聚力、向心力。由于老人德高望重,2013年3月在宜城田畈由王继红筹办的宜城田畈代表会议上被选为族长。会后,老人与当选的理事会会长王化容同志为落实修建王族祠堂,二人率先各捐献一万元现金,为修建王氏祠堂奠定了基础。总而言之,老人的事迹一时难以述完,正如襄州区文明办在一份材料介绍的那样:“王永章下了乡,好事做了一箩筐,助人为乐件件事,就能运用车船装。”
鉴于上述事迹,为了进一步弘扬老人精神,教育王氏族人。笔者倡议,在族民中认真落实襄区组[2007]20号文件精神,同时结合王族实际情况,组织王氏族人,尤其是青少年广泛开展向王永章老人学习。
学习他关注族情,经常宣传联络家族关系。族民之间要经常来往、同心同德、团结互助、同甘共苦,共同建设王族美好未来。
学习他坚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干部要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为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要求本族青年向他那样坚持学习,认真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学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业务知识,在工作之余要抢时间,挤时间坚持刻苦学习。变酒柜为书柜、变牌桌为书桌。做到“做好人、读好书、做好事”,成为国家梁材。
教育本族族民向老人那样,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在工作、事业上向高标准学习,在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
要求本族族民向老人那样,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经常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尤其年轻同志在党的政策指引下,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号召本族族民向老人那样,有着铁人般的毅力,办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认准的事一定要坚持干,百折不饶,一干到底。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王兴江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