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兵王彬的创业故事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田力
身材高大、面相憨厚、留着平头、说着一口地道的大冶灵乡方言——今年41岁的王彬,单看外表,不像是位老板,倒像是老板身边的“保镖”。
他递上名片,居然是两家企业——湖北省黄石市梧桐机械有限公司和湖北省大冶市新起典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正在注册成立另外一家工贸公司, 起的名字是“立灵”,他解释说就是“立足灵乡”的意思,他同样是这家企业的法人代表、老板。
“22岁转业回到地方,直到38岁以后才走运。”6月的一天,在大冶灵乡马桥村老家,王彬这样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经历。掐指一算,他不走运的时间岂不是长达16年?
“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王彬是灵乡马桥村栗林王湾七组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吃了很多苦,同时,也获得了一个“王大苕”的绰号。这一是因为他为人的憨厚耿直,再是因为小时候吃苕(红薯)吃得太多了。
1989年10月,父母把王彬送出去当兵,希望他能通过这条路“脱贫”。他来到了北京,在二炮部队里当了一名报务员。王彬记得,那个时候,歌星韩红跟自己一个部队,虽然是在文工团里唱歌,但还是个很不出名的演员,不过,那个时候韩红就很刻苦勤奋,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农村青年,上进心很强,王彬学抄报、发报业务非常用功,称得上是废寝忘食。时间不长,他就成了连队里的“尖子兵”,在业务比武中常常拿第一名。解放军《火箭兵报》两次报道他的先进事迹,一篇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称赞王彬就像当年的雷锋一样热爱学习、乐于钻研;另一篇是《超越》,他的抄报、发报纪录不但超过了别人,而且也经常刷新自己创造的老纪录。“我有一项纪录,到现在还没人破。”谈起这个,王彬非常自豪。
在部队里,王彬还学会了开汽车,并且在入伍的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点和雷锋也很相像。
1994年,王彬光荣退伍回到了家乡。离开老家5年多,他感觉有点不适应地方了,就想到了去做生意。他做生意跟别人有点不一样,别人在没钱时,会找有钱人入股投资,他却一个人单干,没有资金就去借,多高的利息也敢扛。他在灵乡马桥水库旁边开了一家硫矿,产品销到宜昌,很受用户欢迎,但到了1998年,那场波及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涝灾害,让他的硫矿遭受了“灭顶之灾”。这一下子,就让他亏了350万元。
眼看着硫矿“水”了,众多的债主开始向王彬逼债。为了躲债,王彬远赴广东打工。当时,儿子只有两岁多,他担心债主会把孩子“绑架”了,就把儿子也带到了广东“避难”。 (上)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