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书香王家 人才济济

2016-09-12 10:34:20来源:成都日报(成都)

打印 字号: T|T
    (原标题:书香王家 人才济济)
    胡开全
    “洛带出文人”是传统社会里民间的一种流行说法。具体到民国初年,同时健在有7位举人和9位秀才。这种人才密度,在全省的场镇中首屈一指。其中的代表家庭是王家,佼佼者是国学大师王叔岷。
    王叔岷的祖父王泽银(1851-1923),字松茂,其为人公道且乐于助人,从清末至1921年被公推为洛带的“保正”。任职期间,急公好义,四十年如一日。
    王叔岷的父亲王增荣(1876-1950),号槐斋、字耀卿,晚清秀才,做过官,办过学,是地方上的著名乡贤。王耀卿对父亲纯孝,对子女则要求对国家忠孝。
    王叔岷(1914-2008)名邦濬,字叔岷,一生勤志服知,在国学领域成就卓著。1939年王叔岷从川大中文系毕业,受徐中舒先生勉励,考入北大文科研究所,投到傅斯年先生门下治学。得傅先生亲炙,指点治学门径,遂自校勘、训诂入手,博览群书,广辑资料,渐入学术之门,毕业后留聘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先生在照顾好家人的基础上,一生醉心于学术和教学,多次拒绝担任行政职务和院士评选,秉承中国人文精神核心内容之一的“勤志服知”精神,一心一意为解读基本古文献而努力。
    叔岷先生不仅才情兼备,还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甚至到了舍生忘死的地步。“数十年来,岷因写作过劳,致患胃疾,曾因胃疾三度昏厥,几不能起。”学生回忆,“先生雍容儒雅,待人温厚,视学生如子女,凡经教诲者,无不如沐春风,终身感念。”
    王叔岷是闻名的“庄子专家”和“校勘名家”,除在中国台湾地区教书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凭一己之力,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延续华文在当地的文脉。1998年,王叔岷应邀参加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并在“汉学研究国际会议”闭幕式致辞,会议合影时被安排在第一学人的位置;1999年先生在辛勤耕耘半个多世纪后,从学术工作中退下来,后期长年住龙泉镇长子家,很圆满地安度晚年,逝世后安葬于洛带燃灯寺公墓。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所长陈祖武曾说,“用诗经里的话,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全中国的学人都敬仰王先生。”
    王叔岷写诗总结自己的一生:本真淳以应变幻,由笃实而达空灵,平生为人与治学,二语已成座右铭,万物万化化未已,松柏冬夏常青青,良辰美景勿虚掷,亦喜吟咏播温馨。花烂漫,春满庭,春光焉肯暂时停,莫教春尽叹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