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高将军显赫的亲家和家里的三大件
【编者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英高将军,1955年封将,家里必备三大件工具,一件是修鞋工具,一件是缝纫机,第三件是理发工具。用来做什么呢?很明显,他们所有的鞋、衣服破了都是自己修补,甚至连男孩子理发、女孩子剪发也都是他们自己互相帮忙,从来不出去花钱。

王氏将军(三)
王英高将军是江西泰和县人,17岁就参加了红军,但上级安排给他的任务不是上战场打仗,而是去医院工作。这个安排虽然让王英高很失望,但他没有推辞,最后还做到了中央军委附属医院政委、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政委等职,真正的干一行爱一行。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王英高才离开了医院,历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政委、华北军区炮兵第3师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又被任命为华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成为新中国装甲兵领域的重要领导人。
1955年,王英高被授予少将军衔。
当然,王英高将军的军事生涯还算不上显赫,但他在选亲家方面,却绝对称得上是眼光最牛的开国少将。
王英高共有五个孩子,大女儿叫王彦彦,嫁给了徐向前的儿子徐小岩;大儿子叫王倩倩,娶了杨成武的女儿杨东荣;二女儿叫王英英,嫁给了徐立清的儿子。
三个亲家,一个元帅,一个上将,一个中将,绝对空前绝后!而且,其实中将徐立清原本也是铁定的上将,但因为他是评衔工作的负责人,为了避嫌,自降为中将,也是当时唯一一位正兵团级的中将。
另外,王英高的二儿子王维毅,娶的是李敬德的女儿李彦平,而李敬德,曾担任过周总理的秘书主任。
就是这么牛!
王英高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自己担任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妻子刘琳也是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副院长,可以说家庭条件非常好,但他们对孩子却从来都不大方。
在他们家里,有三件必备工具,一件是修鞋工具,一件是缝纫机,第三件是理发工具。用来做什么呢?很明显,他们所有的鞋、衣服破了都是自己修补,甚至连男孩子理发、女孩子剪发也都是他们自己互相帮忙,从来不出去花钱。
他们家虽然有5个孩子,但从来都是一次只买一件衣服,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老二穿小了老三穿,到最小的孩子穿的时候,早已经是补丁摞补丁了。
王英高经常对孩子们说:“老一辈流血牺牲打江山,可能有那么一点功劳,但这不是什么可以贴到脸上的金字招牌。前一辈不能给你们留下万贯家产,不能让你们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去享受、挥霍、去当败家子!做为干部子弟更应该有好的品德,有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有健康的体魄。这些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奋斗,艰苦创造,孜孜以求。这比金钱、地位、洋房重要千万倍!”
有这样的家教,孩子们自然很容易成才,大女儿王彦彦和二女儿王英英都继承了母亲的事业,而且都在北京卫戍区医院工作。在北京卫戍区全军医务人员考试中,姐妹俩两次都包揽了冠亚军,轰动了全军区。
据说,王彦彦跟徐帅的儿子徐小岩结婚时,竟然没有坐婚车,两人是坐着公共汽车到的徐家,可见其简朴的风格。
大儿子王倩倩也是物理界高材生,自学成才,成为海军某部研究所的工程师。
另外两个儿子王维毅和王维佳,曾共同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会一等奖,都是非常厉害的科技人才。
附王英高将军简介:
王英高,江西省泰和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泰和县乡苏维埃政府儿童团书记、少先队队长,红1军团野战医院第一所指导员,中央军委附属医院政治委员兼卫生学校政治主任,后勤政治部北方工作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政治教导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大队政治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政治委员,炮兵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炮兵第一旅政治委员,炮兵第三师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军政大学第二总队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8兵团军事代表,川东军区步兵学校副校长,军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5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王氏将军(三)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王英高才离开了医院,历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政委、华北军区炮兵第3师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又被任命为华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成为新中国装甲兵领域的重要领导人。
1955年,王英高被授予少将军衔。
当然,王英高将军的军事生涯还算不上显赫,但他在选亲家方面,却绝对称得上是眼光最牛的开国少将。
王英高共有五个孩子,大女儿叫王彦彦,嫁给了徐向前的儿子徐小岩;大儿子叫王倩倩,娶了杨成武的女儿杨东荣;二女儿叫王英英,嫁给了徐立清的儿子。
三个亲家,一个元帅,一个上将,一个中将,绝对空前绝后!而且,其实中将徐立清原本也是铁定的上将,但因为他是评衔工作的负责人,为了避嫌,自降为中将,也是当时唯一一位正兵团级的中将。
另外,王英高的二儿子王维毅,娶的是李敬德的女儿李彦平,而李敬德,曾担任过周总理的秘书主任。
就是这么牛!
王英高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自己担任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妻子刘琳也是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副院长,可以说家庭条件非常好,但他们对孩子却从来都不大方。
在他们家里,有三件必备工具,一件是修鞋工具,一件是缝纫机,第三件是理发工具。用来做什么呢?很明显,他们所有的鞋、衣服破了都是自己修补,甚至连男孩子理发、女孩子剪发也都是他们自己互相帮忙,从来不出去花钱。
他们家虽然有5个孩子,但从来都是一次只买一件衣服,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老二穿小了老三穿,到最小的孩子穿的时候,早已经是补丁摞补丁了。
王英高经常对孩子们说:“老一辈流血牺牲打江山,可能有那么一点功劳,但这不是什么可以贴到脸上的金字招牌。前一辈不能给你们留下万贯家产,不能让你们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去享受、挥霍、去当败家子!做为干部子弟更应该有好的品德,有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有健康的体魄。这些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奋斗,艰苦创造,孜孜以求。这比金钱、地位、洋房重要千万倍!”
有这样的家教,孩子们自然很容易成才,大女儿王彦彦和二女儿王英英都继承了母亲的事业,而且都在北京卫戍区医院工作。在北京卫戍区全军医务人员考试中,姐妹俩两次都包揽了冠亚军,轰动了全军区。
据说,王彦彦跟徐帅的儿子徐小岩结婚时,竟然没有坐婚车,两人是坐着公共汽车到的徐家,可见其简朴的风格。
大儿子王倩倩也是物理界高材生,自学成才,成为海军某部研究所的工程师。
另外两个儿子王维毅和王维佳,曾共同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会一等奖,都是非常厉害的科技人才。
附王英高将军简介:
王英高,江西省泰和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泰和县乡苏维埃政府儿童团书记、少先队队长,红1军团野战医院第一所指导员,中央军委附属医院政治委员兼卫生学校政治主任,后勤政治部北方工作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政治教导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大队政治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政治委员,炮兵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炮兵第一旅政治委员,炮兵第三师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军政大学第二总队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8兵团军事代表,川东军区步兵学校副校长,军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5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下图为:徐小岩与王彦彦)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