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海外院士青岛行】王英杰:志愿者的管家

李沧的成功来之不易,每一位海外院士从对李沧陌生到最终选择签约,在人才引进方面,李沧区表现出了“三顾茅庐”般的诚意与决心,而在成功的背后,以青岛国际院士港、李沧区工作人员的付出并不为人熟知,接下来的日子青岛新闻网将镜头对准那些普通的工作人员,聊一聊他们眼中的海外院士青岛行。
本期人物:王英杰 李沧区检察院法警大队副大队长
一部《人民的名义》让反贪工作走进了大家视野,作为检察院里的一名法警,技术兵出身的王英杰不仅专业知识过硬,精通擒拿格斗,还曾经参与追逃腐败分子,涉案金额上亿。在今年“外院士青岛行”期间,作为志愿者团队的管理者之一,由他带领的“一百单八将”出色完成了外籍院士的对接服务工作,获得了院士们的一致好评。

王英杰是技术兵出身,专攻各种光学器材,七年的军旅生涯不仅仅培养了王英杰过硬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他的管理能力。转业之后他来到了李沧区检察院,成为了一名法警。
“这几年反贪工作还是比较重的,除了日常事务性的工作,有时还要参与追逃。”王英杰说,就在不久前他还参与过“红通”犯罪嫌疑人的追逃。每年都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法警需要出差忙工作。
因为从小练螳螂拳的缘故,王英杰在历年来法警系统的擒拿格斗比赛中名列前茅,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么好的专业素养,在“海外院士青岛行”期间,他才能拼过来。

“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期间,作为主办方的李沧区前期招募了近200多位志愿者,经过层层选拔,最终108位志愿被选为直接对接海外院士,而王英杰的工作就是跟团队里的其他成员一起,负责协调管理这些志愿者,为每一位志愿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从来没有这么累过。”王英杰说,连续一个星期他和团队里的同事们早晨7点开始工作,凌晨两三点才能休息,“光接待方案,我们就在纸上推演了40多遍。”与普通的会议接待不同,王英杰面对的是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8名院士,而这些院士们直接关系大会的成败,和李沧区的未来。
“方案基本上是一天一变。”在筹备期间,王英杰跟其他部门一起就院士们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收集汇总处理,最终形成一本志愿服务手册,而这份手册的内容每天都在修改完善。王英杰说,每晚他拿回家的样本都是过时的,需要重新再做。这份手册细到什么程度?举例来说,会议期间,志愿者什么时间能与院士沟通、什么时候提醒院士用餐、陪同院士的时候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全部包括进去了,而且直接对接院士的“一百单八将”每人都有一份独一无二的方案。经过工作人员前期的反复推演,最终确保整个大会期间的接待工作顺利完成。

王英杰(右一)与朱经武院士(右二)合影
“不让一位院士留遗憾”王英杰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在“海外院士青岛行”大会期间,发生了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小插曲。会议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美国休斯顿大学天普科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朱经武不小心把自己用了20多年的激光笔忘在会场,等马上要上飞机的时候才想起来。王英杰那天正好负责送朱院士去机场,听院士说了这件事,他马上联系工作人员开始找这支激光笔。
王英杰说:“当时我们一直在安慰朱院士,但是实话说难度很大,会场已经撤了,可你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朱院士,以后再想起青岛,怕留下的只能是遗憾了。”
不让院士留遗憾!王英杰把消息告诉了会场的工作人员,尽管会场已经收拾了,王英杰还是通过志愿者的描述找到了最后收拾音响设备的公司,原来是被他们的工作人员拿错了。不负使命,王英杰最终找到了这支陪伴了朱院士20多年的激光笔。“最后,我们通过院士的助手把激光笔还给了他。”在王英杰看来,虽然事情不大,但这是他们所有会务人员的工作宗旨,不让每位院士在李沧留下遗憾。
“能参与这个活动,是我的骄傲。”王英杰说,108位院士算是“最强大脑”了,他作为一个普通的李沧人,能够有机会参与这个大会、为这群人服务,这种参与历史、见证历史的感觉让他觉得光荣。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