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氏家族与“孟王庄文化村”

2016-04-26 13:23:14来源:德州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王有相
    武城县有个远近闻名的“孟王庄文化村”。它的出现,与由河北迁来的王氏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1404年,王氏家族先祖王朱氏,领着三个儿子王康、王宁、王保,由河北省永清县大王庄来到此地后,分别住进三个相邻的村庄,后称孟王庄、张王庄、丁王庄。王朱氏与其三子王保住丁王庄。
    孟王庄的始祖称一代太少祖王康,迁民时已婚配,妻子万氏,据说能通背论语,详述春秋左传的故事。他们迁至孟王庄后即被村人称为文化家庭。王康一家在其母王朱氏的教导下,其子孙不忘读书,安贫乐道,乐善好施,勤劳节俭,并帮助本村儿童读书学习,尽其所能,得到了当地村人的赞赏和拥戴。
    及至这一王氏家族第五代,出了个“大富户”王明详。据传,因他富有,在县里有些名气,纳税较多,兴办学校有功,按现在话说,县里在开表彰大会时,管教育的主管接见了他,并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只提了一个要求:给我诚聘一位知名的老师。此事很快办妥,从此,孟王庄全村四十多名孩子进了学校,其办学费用皆出自王明详囊中。当时恩县知县因其作为,亲委人授匾额一幅曰“耕读继世”,仪式之隆重,前所未有。王明详也因此在当地乃至全县出了名。
    王明详的曾孙王信重建了王明详所创办的学校,为家人和村人的安全在校内增添了习武房,请武术强者教授武当功夫,开孟王庄一代新风。后孟王庄出了几位武功较强的人,有的被外村大户聘去,组织民团,看家护院。从王明详至王信,王氏家族义学共培养出学生二百余人,为提高孟王庄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信的曾孙王春廷(王怀璨),紧跟时代变迁,竭力创办义学。他组织全村八姓族人,筹措粮款并在村东排,择风水相宜之地,修筑了一处学校,并置学田三十五亩,全村的儿童入学读书从此不花分文。他还从故城申庄诚聘了名叫申天锡的先生,同本村的王森山一块来校教读。他创办的孟王庄义学于清咸丰初年成立。
    自义学创办,到辛亥革命50余年间,先后有百余人学有所成,全村考中秀才、廪生、庠生、增广生功名者50余名,举人一名。到民国初年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12名,高等小学毕业的60余名。到建国初年,仅六百多口人的孟王庄,就有教书先生60余名,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每年春节过后开学时,孟王庄的村前村后到处是接先生的车马驴骡,成为孟王庄的一大景观。
    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说:“孟王庄出来个背粪筐的都会打算盘、读书、看报、写信。”事实也确是如此。这一历史和现实成果的得来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是孟王庄各氏族人六百多年来不懈努力的历史积淀。
    新中国成立后,孟王庄人继承发扬了历史文化传统,以新的理念和姿态兴办教育,更加注重孩子读书,出现了一大批学业有成的学子,他们踏向社会,为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