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姓氏溯源】周

2016-04-16 14:15:05来源:转载

打印 字号: T|T

   尉氏周氏

  【姓源】 周氏有六个来源。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帝喾生后稷,至周太王(古公亶父),率领姬姓部族迁至周(今陕西岐山),建立周国。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历34王800余年。公元前256年被秦灭,周王族沦为平民,遂以“周”为氏。

  二、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平王(前770-前720在位)少子烈,受封于汝南(今上蔡县西南),当地人称之为“周家”,其后以“周”为氏。

  三、姬姓改为周姓。唐先天年间,玄宗李隆基继位,为避李隆基“基”字讳,令天下“姬”姓为“周”姓。

  四、南北朝时,代北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五、北魏时,魏献文帝的次兄普乃氏改为“周”氏。

  六、唐末有人名成汭,山东青州人,曾任荆南留史,后梁时赐姓周。

  【尉氏周氏】 全县共有周氏3445户,13846人。其中十八里镇周庄村周氏先祖讳让于明初迁居河南省兰阳县,旋由兰阳县徙居十八里镇周庄村。六世祖生员宗先,守庐墓三年,置田三十余顷,好善乐施,子兴歧亦庐墓三年事载邑乘。八世祖惇,字兴五,任河内县训导。历十/\载。九世祖镱,岁贡,至十世祖淑均,田地增至八十余顷。十一世祖廷谟,清嘉庆元年(1796)荐举孝廉,方正孝授州同。十三世祖士玑,,任周乡县教谕,升怀庆府教授。此支周氏厉500多年,现传22代。苗裔还先后播迁到本镇金针、城关镇等地。

  朱曲镇周寨村周氏始祖于明洪武年间(1368 -1398)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入,历620年,传24代,支裔先后播迁到本镇新周寨,门楼任乡张庄,郭潘王、城关镇等地。

  蔡庄镇鹿村周氏始祖煜邨于明永乐年间(1403 -1424)由朱曲镇周寨村迁入。相传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明成祖永乐年间,皇后患一奇病,需用纯白鹿的血,方能医治此顽疾。于是皇帝下达御旨,派员四处找寻,后发现华山南麓有一只白鹿,向东南方向逃窜,兵马尾随追杀。白鹿狂奔至尉氏城南一座岗岭,钻入洞穴。几天后,当白鹿出洞窥探时,大兵旋即拔箭射伤白鹿,杀之,取出白鹿鲜血,快马加鞭送至宫庭,皇后服用后,大病痊愈。皇上大喜,下旨就地埋葬白鹿,并谕封此岗为白鹿岗。又命当朝徐翰林在白鹿岗西侧修一“白鹿苑”,指派徐翰林管家周煜邨管理此苑。周煜邨定居后,修筑村堡寨墙,建庄立志,起名白鹿岗村。后人为纪念先祖周煜邨,更名为鹿邨村,后又改名为鹿村。从始祖周煜邨开始续家谱,排辈份,传宗接代。谱乘为“福、禄、祯、祥、风、云、雪、雨”。到民国间,由于兵荒马乱,土匪蜂起,村民喘于匪祸,自1920年后,此支周氏家谱已经弦断。

  蔡庄镇泥张村周氏始祖于1986年由扶沟县白潭迁入,现有苗裔11人。

  永兴镇中杜柏村周氏始祖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由山西洪洞县迁入,约300多年,历15代。支裔已播迁到本镇孙留、王楼等地。

  邢庄乡北丁庄村委坡周自然村周氏始祖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入,约600多年,历20多代。其后裔又播迁到本乡郭新庄。

  大马乡周家村周氏始祖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由山西洪洞县迁入。约620年,历26代。其支裔先后播迁到本乡双岭岗、岗李乡河东周、打车周、洧川镇仝庄、城关镇、安徽省界首等地。

  大桥乡周庄村周氏祖籍山西洪洞县。先祖于明永乐年间 (1403-1424)迁徙尉氏县城西关,历经数代后始祖兄弟二人,一移居大桥乡安王村,一移居大桥乡周庄村。传至四世祖讳存礼,其性善,遇贫寒则舍衣施饭,遇修桥铺路则慷慨捐献,功德之事已载入县志。五世长祖讳桂林,系国子监大学生。次祖讳藏林,恩贡生,均能克承父志,勤跃为善,至六世长门祖讳嗣,次祖凤嗣;二门长祖讳连聘、次祖讳连举、三祖讳连中、四祖讳连迁、五祖讳连城、六祖讳连选、七祖讳连儒、八祖讳连隆、九祖讳连捷、十祖讳连瑞等皆为佼佼名人。连聘、连迁祖后又移居十八里镇滹沱村。此支周氏现已传延18代。

  大桥乡七里河村周氏始祖于明末清初战乱时由山西洪洞县迁入,约300多年,历15代。

  张市镇孔庄村周氏始祖于民国间由山东省巨野县迁入,历3代,现有苗裔4户,17人。

  洧川镇四合村周氏始祖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入,约620年,历28代。

  洧川镇南街村回族周氏始祖于清末由开封市南关迁入,约100多年,历6代。

  洧川镇魏征庙自然村周氏先祖于明末李自成攻打河南时由密县周岗村迁人,约360年,历15代。至清朝中期,周八卦携妻带子移居本镇许寨村,约200余年,历9代:第一代周八卦,第二代周连波,第三代周顺,第四代周长水,第五代周金河,第六代周运祥,第七代周保成,第八代周中申,第九代周清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