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扎根甘巴拉20余载“王老兵”遇到新考题

2016-01-04 10:32:59来源:解放军报

打印 字号: T|T
    扎根甘巴拉20余载,王胜全现在面对的挑战不只是“生命禁区”的高寒缺氧,更有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带来的能力素质不足的考验——
    “王老兵”的新考题
    ■本报特约记者 刘应华 通讯员 李芃志

    长期坚守“生命禁区”,王胜全的脸上布满沧桑,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老高原”。
甘巴拉,在藏语中意为“无法超越的山”。
    然而,自1965年建站以来,驻守甘巴拉雷达站的一代代官兵,却坚持不懈地在这座海拔5374米的雪山上进行着艰难的“超越”:超越恶劣环境的困扰,超越生理极限的束缚,超越亲情煎熬的羁绊……
    冷的冰峰热的血。从当兵时一头浓发、青春四溢的帅小伙,到如今头顶变秃、一脸沧桑的“老高原”,在甘巴拉雷达站已经驻守20余载的老兵王胜全,用青春和热血完成的一次次“超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股子“掉皮掉肉也要坚守的劲头”。当前,面对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这场“时代大考”,“王老兵”身上流露出的那种敢于迎接挑战、勇于自我超越的精神,尤为珍贵。这样的超越,体现出官兵的担当精神和能动意识,对于推动改革落实、对于实现强军目标,无不有着重要的意义。
——编者
    2015年12月11日,空军甘巴拉雷达站开展支持改革教育,在雪山阵地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皑皑雪山,将党旗映衬得格外鲜艳。王胜全顶着寒风吼完入党誓词,眼眶不觉湿润了。
    此刻的王胜全,心情十分复杂:自己是甘巴拉最老的兵,再过1年,就要干满二级军士长服役期、面临晋升一级军士长的选择。可是,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部队建设快速发展的现实,自己还能“跟上趟”吗?
    1个月前,驻守雪域高原的雷达兵某旅组织岗位比武竞赛。王胜全参加的雷达技师“高级组”共有8名选手,有的是他带过的徒弟,有的甚至是徒弟带出的徒弟。最终,“王老兵”名列第5。这个结果让他陷入深深的自责:“咱给甘巴拉丢脸了!”
    王胜全在甘巴拉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1993年从天府之国入伍进藏,1994年“甘巴拉英雄雷达站”授称那一年写血书申请上的山。他对甘巴拉的感情,用语言无法表述。
    雷达站换装前,第一学历仅为初中文化的王胜全,凭着勤奋与刻苦,用“三板斧”——电路图、万用表、电烙铁,把二等功、三等功和“全军优秀士官”等荣誉拿了个遍。有一年初冬,他在阵地值班时,带动天线转动的轴承卡死,雷达天线无法工作,只能靠辅助雷达保障空情监测。为排除故障,王胜全带人冒着严寒,一口气把十几吨重的雷达设备拆了个“底朝天”,再用油轮把转盘大齿轮吊起来“调理”。这些重体力活儿在平原干着都费劲,何况是在吃不饱氧的“生命禁区”。当时,王胜全又患了重感冒,但他坚持加班加点干了十几天,硬是让雷达正常运转起来。回到休整点,瘦了20多斤的王胜全,把战友们吓了一跳。
    然而,随着战斗力转型建设的推进,“王老兵”却感到了危机。
    2007年,空军某型异地远程控制雷达首次在甘巴拉阵地进行厂外试验。王胜全奉命全程参与验证新装备,可这个老技师与新型雷达一见面就傻了眼:高度集成化的雷达电路板,让他的“三板斧”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王胜全急红了眼,就连每天与远在四川的妻子唐贵芳打电话的语气都变了调。好在那时他才30出头,凭着“不懂就问、不熟就练”的劲头,成天粘住专家请教学艺。3年下来,他完成了一轮艰难的“超越”,不仅将新型装备参数烂熟于胸,还向厂家提出了30多条改进建议。
    但在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中,王胜全遭受的压力并不止此。就说刚刚结束的这场比武,他面对的7名“对手”有博士有硕士,最低学历也是大学本科。他拼了“老命”,名次还是靠后。对此,甘巴拉的战友们其实能够理解,毕竟“王老兵”年龄大了,脑子和体力不如从前,加之文化基础差,学习信息化知识难免有些吃力。
    “学不懂怎么办?以后在部队还怎么干?”这些困惑,让“王老兵”变得沉默,让他的眼神变得复杂——其中有无奈,也有不甘。他经常独自一人待在哨所荣誉室里,默默地注视着墙上那一面面锦旗、一块块奖牌……
    不久前刚刚上任的雷达站指导员徐建勋,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并被评为“阅兵先进个人”。得知“王老兵”的焦虑后,主动找他谈心。徐建勋说,无论改革怎样进行,每个人都要绝对服从,同时要不断增强自身本领,以过硬素质迎接祖国的挑选。
    这次谈话后,王胜全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他找到今年刚研究生毕业的排长周国安,向他学习计算机编程知识;还找到自己带过的徒弟、雷达技师伍长明,反拜其为师……他告诉记者,不管明年底是走是留,只要在甘巴拉一天,就要守好阵地、守好战位。

    雪域高原第一代雷达兵张在安2011年去世前,叮嘱家人将自己的骨灰分成两份,一份葬在老家安徽,一份葬在甘巴拉阵地。王胜全经常来到张在安的墓前,捡几块石头垒在玛尼堆上,表达对老一代甘巴拉人的敬重。


王胜全和战友们在狂风呼啸的阵地上,冒着严寒紧急抢修雷达故障。

王胜全拜连队唯一的计算机研究生周国安为师,补习计算机知识。

20多年前入伍时的王胜全,是个一头浓发的帅小伙。

闲暇时,王胜全不忘与妻子、儿子通个电话,表达关切与思念之情。

比武失利后,王胜全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超越”二字来勉励自己。梁耀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