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老战士王月仙与她的抗战家庭

2016-01-01 10:54:13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导读:在抗战中,这个家族还有五位牺牲的烈士,其中的四位烈士都是老战士王月仙直系亲属,王月仙激动地回忆起这四位亲属投身革命并英勇牺牲的战斗历程。1939年初,王作尧带领的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与黄木芬带领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整编为东宝人民抗日游击队,黄高阳调该大
    王月仙的母亲黄娥妈,积极支持两个女儿参加抗日救亡运动,送她们参加抗日革命部队。在抗战大洪流的熏陶和我党的宣传教育影响下,她也投身革命工作。一九三八、三九年间,我们党为了开展工作的需要,在东莞厚街菊塘建立一个秘密联络站,以供交通、情报人员来往和地方工作同志在此歇脚或较长期居留,进行抗日工作。她女儿王月娥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动员黄娥妈出来负责这个联络站的工作,黄娥妈用组织上发给的一点经费,在居住的祖屋开了一间卖糖果烟酒的小杂货铺作为掩护,外间作买卖,里面几间供过往人员住宿,悉心照顾在此居留同志的安全和生活。
    由于她小心谨慎,尽忠职守,并持之以恒,这个秘密联络站开办3-4年,一致没有出过差错。在此居留的同志,不论时间长短,都感到安全放心,生活上方便满意,都说黄娥妈很负责任,工作做得很好。年纪较大的同志称她是革命的好大嫂,年纪较轻的同志称她是革命的好妈妈。后来黄娥妈负责的秘密联络站因开办多年已有暴露,组织上决定撤销联络站,将黄娥妈转移到香港的大屿山,当时她的女儿和女婿都在那里工作,就安排黄娥妈参加了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大屿山中队,做后勤工作。这样,黄娥妈又有了新的工作岗位。大屿山四面环海,大屿山中队在隐蔽的环境中独立作战,或分或合,流动游击,生活十分艰苦。黄娥妈和其他做后勤工作的同志一起,夜以继日地筹措给养,保证部队的食用供应。
    1944年,日伪军对大屿山进行扫荡,黄娥妈和部队当时疏散到一处山沟的竹林中掩蔽。大屿山的群众是很好的,很多人节衣缩食,冒着很大的危险接济掩蔽的战士。但黄娥妈当时身体有病,掩蔽的地方无医无药,得不到治疗,而日军的“扫荡”一直延续21天,黄娥妈就是在这期间因病重无法治疗去世。在这次日军的“扫荡”中,大屿山中队有多名革命战士,还包括黄娥妈在内的四名后勤人员壮烈牺牲。

    1998年的重阳节(10月2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举行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115名抗日烈士名册的安放仪式。在这115名的抗日烈士名册中,列有黄娥妈烈士、王月娥烈士的英名。
    王月仙的姐夫黄高阳1918年出生,出身华侨家庭。1937年,黄高扬高中毕业时,“七七”事变爆发,经党组织介绍,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期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黄高扬受组织派遣,从延安回到广东东莞,任中共东莞县委武装干事。10月出任中共东莞县清溪区委书记。
    1939年初,王作尧带领的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与黄木芬带领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整编为东宝人民抗日游击队,黄高阳调该大队辖下的一个中队任指导员。同年8月,黄高阳等率部队深入宝太线,开展游击活动。烧毁南头以东宝太线上的大涌桥,伏击日军车辆,破坏日军电话线。9月,黄高阳参加省委在宝安县坪山举办的全省军事骨干训练班,结业后即回部队。1940年1月,黄高阳随曾生、王作尧东移后,于8月初率部返回保安布吉上下坪村。9月,在上下坪会议后,第二大队改变番号,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黄高阳任第五大队政训室主任。
    1941年1月,黄高阳参与组织小分队和民兵共70余人,突袭清溪苦草洞国民党顽军武器库,缴获一批弹药和6挺轻、重机枪,接着又在马栏头击溃土匪武装梁永年部。6月中旬至9月中旬,驻定安日军先后出动2000多兵力,连续对羊台山抗日根据地进行8次“扫荡”,黄高阳与第五大队主要领导指挥部队并组织自卫队配合行动,在游松,望天湖、龙塘、赤岭头、小黄田、狮头岭、马村、青湖等地,进行艰苦的反“扫荡”作战,共毙伤日军100多人(其中击毙中佐1名),保卫了羊台山抗日根据地。同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黄高阳奉大队命令,深入九龙文朗地区加强第五大队武工队的领导,肃清了当地土匪并建立了西线交通线,为进行省港大营救作出贡献。1942年2月,成立港九大队,黄高阳任政训室主任期间,在大队总支领导下,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榜样,建立起一整套的政治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加强党的建设,培养和发展党员,逐步做到小队有党小组,班有党员。组织干部政治学习,举办各种训练班,提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部队的政治素质。培训和领导民运队深入新界65个村庄,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办文化夜校,组织抗日联防队,自卫队和妇女会、儿童团、游击队之友等群众组织,使群众的抗日觉悟迅速提高,为建立港九抗日游击基地,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宣告正式成立,黄高阳任港九大队政委。1945年3月,黄高阳调第二支队任政治处主任,活动于广九路东、东江之南、惠淡线以西,不断打击日、伪军队,巩固坪山抗日根据地。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为挑动内战,调集兵力,向东江各解放区进攻,10月,黄高阳任东纵江南指挥政治部主任。12月为保存革命力量,奉东纵命令黄高阳与高健组织代号为“热河”的分指挥部带领一支共千余人的精干部队向紫金县挺进,执行党中央“分散坚持”的方针。同月,部队抵达紫金县上义地区,上义与惠阳交界,四面环山,反动势力极强,1000多人的部队给养问题很难解决,黄高扬与全体指战员经常吃野菜度日,靠坑螺充饥,不久患上痢疾。1946年2月11日,因病重不治身亡,年仅28岁。
    王月仙的侄女婿陈铭炎毕业于中山大学,在学校就参加中国青年同盟,是广州一二九学生抗日运动的参加者。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抗日刊物《坪湖》。1938年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成立,任工委委员兼坪山区委书记。翌年任中共惠阳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40年调到东莞工作,先后任东莞县委书记、县特派员。1945年1月,中共东江前线特委重新成立,陈铭炎任特委宣传部长,主持特委日常工作。先后在宝安、惠阳等地开办党员干部培训班,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1945年8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江南地委,任陈铭炎江南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8月陈铭炎遇难牺牲。

    抗日老战士王月仙的这四位亲属,为革命的胜利,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斗,同仇敌忾,甘洒热血,奉献生命。表现不屈不挠的民族意志和爱国热忱。他们的名字永垂青史。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王月仙被授予抗战胜利纪念章,每当她看到那金光闪烁的纪念章,阅读那一篇篇抗战的回忆录,就回想起在家乡那艰苦抗日斗争的年月,更加怀念为革命牺牲的亲属和战友。希望世世代代永远铭记这些革命烈士和革命先辈。
    (编辑: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