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王小波:以“革命”的名义相聚
4月11日是著名作家王小波逝世18周年,下月16日是作家汪曾祺逝世18周年,为了纪念这两位在1997年先后离开的作家,新近写作汪曾祺传记作者孙郁和王小波传记作者房伟前日在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与读者们一起,聊两位作家的生平故事和文学作品。
两位传记作者在现场围绕着汪曾祺与王小波的异同展开讨论。记者获悉孙郁的《革命时期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与房伟的《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将陆续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两本传记、两个作家,“士大夫”与“坏孩子”均已辞别人世,各有怀抱却殊途同归。如今,他们所留下的文字和故事,依然有着巨大的文学史研究价值。
4月11日,在三联韬奋书店举办了一场读书活动,《革命时期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的作者孙郁和《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的作者房伟展开对话,让两位故世的作家相遇。互动由作家梁鸿主持。这一天,正是王小波的祭日。
读书会的主题是“革命时代的文学选择”,显然,汪曾祺和王小波都是“革命时代”的“另类”。孙郁教授认为,汪曾祺和王小波,一个在八十年代,一个在九十年代,他们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学地图。“汪曾祺的功劳在于颠覆了流行多年的革命话语,使我们知道汉语原来还有这样的表达方式。他实际上是回到了五四初期的传统。王小波也和同时代人很不一样,他身上看不到苏俄文学和左翼文学的影子,哲学方面受罗素影响,文学方面喜欢卡尔维诺等作家,他的想象力和智慧是很多同代小说家不具备的。”
房伟介绍了自己为王小波立传的目的。一是想从当代文学资料建设的角度,留下一本信史。二是还原一个真实的王小波,“这牵涉到九十年代以来对王小波形象的建构。比如他穷困潦倒的形象,我调查了王小波在九十年代的稿费收入,发觉恐怕跟我们原来想的不一样。再比如自由主义这个标签,能够概括王小波的全貌吗?远离了90年代的环境再来讨论他,可以用历史化的眼光重新梳理和打捞。”第三,则期望通过这本传记对王小波进行文学史的定位。
两位学者认为,关于汪曾祺和王小波的研究,还有巨大的空间。 两书均由三联书店出版。
文/本报记者 尚晓岚
作者:尚晓岚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两位传记作者在现场围绕着汪曾祺与王小波的异同展开讨论。记者获悉孙郁的《革命时期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与房伟的《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将陆续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两本传记、两个作家,“士大夫”与“坏孩子”均已辞别人世,各有怀抱却殊途同归。如今,他们所留下的文字和故事,依然有着巨大的文学史研究价值。
4月11日,在三联韬奋书店举办了一场读书活动,《革命时期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的作者孙郁和《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的作者房伟展开对话,让两位故世的作家相遇。互动由作家梁鸿主持。这一天,正是王小波的祭日。
读书会的主题是“革命时代的文学选择”,显然,汪曾祺和王小波都是“革命时代”的“另类”。孙郁教授认为,汪曾祺和王小波,一个在八十年代,一个在九十年代,他们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学地图。“汪曾祺的功劳在于颠覆了流行多年的革命话语,使我们知道汉语原来还有这样的表达方式。他实际上是回到了五四初期的传统。王小波也和同时代人很不一样,他身上看不到苏俄文学和左翼文学的影子,哲学方面受罗素影响,文学方面喜欢卡尔维诺等作家,他的想象力和智慧是很多同代小说家不具备的。”
房伟介绍了自己为王小波立传的目的。一是想从当代文学资料建设的角度,留下一本信史。二是还原一个真实的王小波,“这牵涉到九十年代以来对王小波形象的建构。比如他穷困潦倒的形象,我调查了王小波在九十年代的稿费收入,发觉恐怕跟我们原来想的不一样。再比如自由主义这个标签,能够概括王小波的全貌吗?远离了90年代的环境再来讨论他,可以用历史化的眼光重新梳理和打捞。”第三,则期望通过这本传记对王小波进行文学史的定位。
两位学者认为,关于汪曾祺和王小波的研究,还有巨大的空间。 两书均由三联书店出版。
文/本报记者 尚晓岚
作者:尚晓岚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