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在沉默年代歌唱
是啊,他就是这样,以他理性的逻辑和哲学的思辨,带着骨子里的风流与俏皮,在这个沉默年代,不遗余力地唱着自己的歌。他的歌里不断提到“有趣、有智、有性”,却被湮没于他生前所处权力的话语圈中。时至今日,他的思考依然振聋发聩,直指社会病灶。如果哪一天,我们不再需要王小波了,我们这个国家才算得上真真正正进步了。
王小波之于中国文坛,恰似游侠,独来独往,无派无门,所以读到他遗作的人惊呼“真正的高手,恰在文坛之外”。他对于理性、逻辑思维的强调让他成为最特立独行的文学家。翻开《沉默的大多数》,处处可见他对理性的推崇。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时代,“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的精英更重要”。
有趣,幽默是后人给他贴上的最鲜明的标签,在我看来,他的有趣是发自心底的,纯粹自然的,是他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和执着。他对社会不满,他为周围很多人悲哀,但他非常善良,他把这些不满转化为“我们本可以更好一些”,而不是愤世嫉俗,大发牢骚。他从不说“我们这个民族已经没救了”,只是说“多少要费点劲,才能把自己保持在理性的轨道上”。他尽管嬉笑怒骂、撒泼打诨,但几乎没有一丝痞气。他并不在意讥讽谩骂,而是直指病灶,这是他的宝贵之处。王小波之后,我们在知识分子身上很难看到这样的境界和态度了。
相比于思想家,我更愿意承认他是一个诗人。“你好哇,李银河”仿佛还带着点大男孩的腼腆与羞涩。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虽然人生充满劳绩,但总是要诗意地栖居。
写王小波时,我总想起鲁迅,想起他的好看和好玩,想起他对整个世界的不买账,他们虽然身处的时代不同,但骨子里流淌的定是同一种血液。他们似乎总是那个以卵击石的人,时代为他们竖起了坚固而冰冷的高墙,愚昧的民众总给他们泼来一瓢瓢寒至骨髓的冰水,但他们以笔回敬手枪,做着深沉而有韧性的战斗。这世上多一个人看鲁迅,我们就多了一份警醒和良知,多一个人读王小波,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