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唱《军歌》的 王季思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它代表着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它值得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永远纪念缅怀。在八年艰苦卓绝的日子里,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流血牺牲保家卫国,筑起了血肉长城。这其中,温籍文化人也拿起笔与纸,抒写着“别有豪情万丈”的爱国情怀,用诗歌为抗战鼓与呼。为此,本版特开辟“诗歌里的抗战”专栏,介绍那些掷地有声的抗日诗篇。 ——编者
“樽前一局兴亡,眼底八年抵抗。与君举酒对斜阳,别有豪情万丈。”从这诗句中可以读到王季思在抗日烽火连天年月里的万丈豪情。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是温籍著名文学史、戏曲史专家,戏曲评论家。1906年出生于温州梧田上田村一书香家庭。他在中学时代就参加五四运动、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后因此被退学。大学毕业后,王季思先后执教浙江省立十中、江苏松江女中,积累了研究元曲大批资料。1941年,他在金华出版诗集《越风》。之后完成《西厢五剧注》《集评校注西厢记》,奠定了他在中国戏曲研究界的地位。抗战爆发,淞沪沦陷,他南归后在永嘉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深入农村、山区宣传,并支持妹静香与外甥陈桂芳赴太行山参加八路军。后去处州中学任教,写下大量抗战诗文。
“愿与国人同此愿,各分温饱与饥寒。”王季思在抗战期间的诗都是奋进的诗,不仅反映了战时民间的疾苦、日寇的残忍,更多的是写出了中华儿女坚强反抗的意志。与他的诗一样的豪气,这位文化人实际行动也不同凡响,如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季思在一次学校欢送部分高年级学生奔赴抗日前线的师生大会上,他打破手中酒杯,割破手指,慷慨陈词:“我无法与大家同上前线打日本,但我的血和你们流在一起!”在场的师生都为他的壮举所感动。
这期间他写出了不少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作品。《抗战军歌》全诗共有三段120字,句句有力,字字铿锵,悲壮感人。如第一段写道:“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枪。当兵上前线,拿枪打东洋。一枪打一个,两枪打一双。”第三段更是充满仇恨:“报仇心既切,杀敌势莫当。黄尘障天起,赤日惨无光。誓以革命血,遏彼侵略狂。生还为国士,战死为国殇。”慷慨激昂,号召力强。
正是长沙沦陷不久,有一次王季思回乡,看到温州官商以重金礼聘请著名京剧艺人海碧霞演唱《玉堂春》,他写下了《后庭花》一诗,批评了战争中“歌舞升平”的氛围:“湘中昨报失长沙,南市新来海碧霞。亡国何关我辈事,明朝请听后庭花。”一首七绝只28个字,却有宋代林升所作的《题临安邸》“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意思。
抗战时期,很多亲友流离失所,王季思有许多诗是怀友的诗。南京沦陷,国学大师王伯沆先生陷在城内不得出,他心里惦记着,写下了:“城南憔悴老经师,细柳新蒲异昔时。一榻茶烟谁料理,秦淮日落鬼河嬉。”他怀念同学浦江清的诗写道:“三醉黄楼意未平,昆明北望草青青。谁能一剑东海去,提挈扶桑填洞庭。”这些怀友的诗,在当时烽烟岁月里写下,似有浪漫,也有悲怆,更有内心的愤慨。
他也有不少反映现实的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之诗作,如《寒衣曲》写姑嫂为抗日战士缝制衣裳:“八月秋风起,千山木叶飞。家家动刀尺,处处制寒衣。寒衣制就寄何处,共念前方征战苦。”而在写民众支持抗日行动时,饱含着深情,“侬心自恨非男子,空向绣床学针指。有针不得刺汉奸,有剪不得剪鬼子。”诗中那柔情之中,却有刚烈之气。如反映民众生活的《米贵行》写道:“嗷嗷哀雁遍郊原,朝阳如水春不温。今朝米贵又狂涨,十家五家泪暗吞。”他在这诗中也鞭挞了官僚:“君不见,左官印,右算盘,金愈多,位愈尊,抗战两字挂耳根。”
抗日胜利后,他写下的八首小令至今还非常耐读,句句神采飞扬。“终凭血肉开新史,中国男儿不死。”“家家痛饮连宵,处处高歌达晓。”“桥头驰骤兵车,桥上横飞战血。二十九军何处也,依旧卢沟晓月。”“头颅照镜依然好,四十男儿未老。”他饱含深情,怀念在抗战中牺牲的志士,”沉沙戈戟未收,枕土髑髅黄锈。倭奴百万终低首,地下英灵省否?“读后,可让人潸然泪下。最后两首小令是写反对内战的,呼喊民族团结:”全国还须振作,内战切休挑拨。你的我的争什么?民族原来一个。胜利休要过夸,盛名最难久假。五强四大都虚话,第一自家奋发。”这不但是文化人的呼喊,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声音。七十年过去了,其历史意义已经超出了诗词本身的艺术成就。
一位细声柔肠的戏曲家,能写出令朱自清倍加欣赏的“钗分寒雨夜,魂碎落花前”诗句的文化人,能在抗战时期写出大量铁骨铮铮的诗句,那是悲愤的环境所引发的,是英雄的豪气所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辈生当今日,胸襟气魄,固非前人所能限也。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