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您随我游晋祠
秋日,艳阳高照,风清气朗。早晨十点开车出太原城,一路向西南直奔晋祠。路况极好,只是其中一小段由于路况不熟,拐到城中村建设区,目力所及到处是高架铁塔,一派建筑的气象。
车行平均车速80迈,十一点左右到达晋祠公园。晋祠停车场,相对简单,停车也比较方便。停好车,便置身于一个热闹的坊间,到处是叫卖的人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人靠着晋祠也有了丰厚的收入。有很多面包车拉客,去蒙山大佛、东山一带的景点,据说可以免门票。
晋祠的建筑坐西向东,依悬瓮山山形而建,整个中轴串并一线,先步行走过一段小桥,桥下有护城河,护栏是汉白玉雕琢而成,小桥对面一个牌坊上书“晋祠胜景”四字。小桥、水流、牌坊、苍松翠柳,惬意迷人,与外间的熙攘人流、功利世俗一刀两断。随行而上有阁楼牌坊,建筑飞檐挂斗,屋檐之上的古兽别有韵味,依次路过唐园、凌云阁、唐王李世民与猛将的群雕……
晋祠,原来叫晋王祠,历史悠久,有很多典故、故事像众所周知 “桐叶封弟”、智伯水淹晋阳城(古太原城)、韩、赵、魏三家分晋;隋末李世民、李渊在晋祠拜祭后起兵,建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唐帝国。晋祠至今还保留着唐太宗撰文并手书的《晋祠铭》碑文,文中“举风电以长驱,笼天地而遐卷”展示了一代帝王的豪气干云。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本晋祠人,如果半年不来,它也可能就又旧貌换新颜了。这说明了我们对古迹发展的重视,但另一方面,新建的力度太大,文史宣讲的力度又不够,很多导游都是当地农村,无法深刻挖掘晋文化独有的深刻内涵,是个硬伤。
晋祠景点由两部分组成:免费的晋祠公园和收费的晋祠核心景区。晋祠公园内,绿树参天,漫步其间,绿草霏霏,垂柳婆娑,碧水青石,倒影绰绰,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色。至于民间所说“晋祠三绝”都在核心景区,门票75元,应该说不算便宜。但如果上升到文化的角度就不好评价了,是非曲直,不能定论。入口左手边的宣传栏里分别有领导参观、晋祠三大国宝建筑和晋祠三绝的中英文介绍,三大国宝建筑鱼沼飞梁、圣母殿、献殿,三绝是宋塑侍女像、周柏、难老泉。
遇到的第一处景点是“水镜台”,檐下悬有横匾,上题“三晋名泉”,台前有一楹联:笙歌韵管弦,皆是写炎凉世态;艳质回风雪,罔非传冷暖人情。看罢让人觉得心情有几分惨淡。水镜台后是智伯渠,站在会仙桥上,脚下缓缓流淌的渠水,晶莹剔透如水晶,其中点缀着一簇一簇翠绿得仿佛翡翠的青苔,溪底圆石历历可数,吴伯箫《难老泉》叙述晋祠流水“那长流的碧波,永远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泉水澄清碧绿,象泻玉泼翠一样”,文中引用李白游晋饲的题诗 “晋饲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都无不传神的描绘出水的美丽。
过了会仙桥,依次为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和周柏。金人台以四角四尊镇水铁人得名,古文“金”为铁等金属统称,因而得名“金人台”。铸于北宋时期的西南角那尊铁人最为精美,且部件很少缺失,手中中空,是当时手里的法器为木件,年久缺失。此金人面貌威严,身披甲胄,英气勃勃立于台子一角,历经千年风韵依旧,据说建筑之时铁中有少量稀有金属,故此千年不锈。在他的脚趾处有三个刻痕,据说有一年天气炎热,金人去到河边想渡河洗澡,被船夫一语道中其真相,接受圣母娘娘的惩罚,所以在脚趾处有三道刻痕。
献殿是祭祀圣母邑姜的享堂,其建筑独特之处在于,顶部是单檐歇山式,而檐下为立柱,前后敞亮,四周无壁,其形若亭。据说整个建筑没有一颗铁钉,斗拱相接、卯翘相连,异常坚固。
鱼沼飞梁号称最早的立交桥,桥下斗拱与横梁榫接精密,共同支撑起四通八达的桥面,整个造型复杂而精致。它正对圣母殿,桥下水池中锦鲤翩跹,“鱼沼”得名于此,而桥梁架于其上,便是“飞梁”,游人如织,鲤鱼游泳,各得其乐。
圣母殿在《难老泉》文中以逼真的宋塑侍女像出名,可惜如今已经竖起围栏,不能近观了。殿内只安置圣母像一尊、侍女像两尊、女官像两尊,居中的圣母神态安详宁静,侍女、女官对立排列,神态各异,只是少了吴伯萧先生笔下描绘的“清秀圆润”的脸形,多了岁月的风尘。
难老泉,泉水清冽,泉上建亭,称为“难老泉亭”,当中一眼黑漆漆的井里泉水翻腾,亭里是傅山手迹“难老”和“晋阳第一泉”牌匾。听当地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如今的难老泉只能借助水泵才能喷涌。前方不远是难老泉出水口,虎口处泉水清澈,一清到底,水中一个和尚举碗过头顶,水流源源不断注入玉碗,“大珠小珠落玉盘”。传说中残忍的油锅取铜钱而建的分水堤位于潭中,留了十孔圆洞,南三北七,七个流水洞正是油锅里取出那七枚铜钱的代价……跟着拥挤的游人挤向出水口,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泉水的温润,古迹包围着的水,仿佛有了灵性,以至我掬一捧著名的难老泉水喝下时,一股甜味直透心底。
周柏,裹着千年风雨余韵,古树倾斜的枝干配上一丛丛树冠,宛如矫龙直升上云端,树身上出名的“龙眼”栩栩如生,在此最容易引发的就是思古之幽情,仰望三千年前流传至今的古物,脑海里涌出唐朝诗人李涉《咏古》中的名句“空令渭水迹,千古独悠悠……”
晋祠的建筑都是传统的北方宫殿建筑,讲究严谨,气势恢宏,结构对称,巧夺天工。陈旧的牌匾字迹斑驳,悠长的岁月给他们涂上了厚重的尘埃,然而巧手匠人留下的雕塑依旧生动富有灵气,尤其是圣母殿大柱上的木雕盘龙,远远望去,似乎要腾空飞起;殿前的两位护法,怒目圆睁,穷凶极恶看透世间炎凉……品位千年来的历史气息,一切散发出一股古典而沧桑的美,不愧是古代建筑的优秀代表。仰望苍老的周柏,遥想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到如今三千年已过,时光如白驹,历史长河中留下这样一份物证,让人们能借此凭吊逝去的遥远往事。
出圣母殿,可以沿着山间小道直通山顶,按门前楹联内容都是清时建筑现在加以整饬重新开放,应该都是后期加注的,有公输子祠、吕祖阁、读书台、朝阳洞、三清祠、唐叔祠,最后看到关帝庙,这一群建筑物依山势而建,其中吕祖阁算是晋祠的最高点,登阁远眺,古树、院落、流水……晋祠全景历历在目。我想,下一次来的话,整个建筑群会更大,更完整。
走向出口的途中看了晋溪书院。书院成列着原籍山西的书画家的作品,却少了书香气息。不远处是王氏族人先祖的子乔祠,院中一株梨花绿意盎然。十方奉圣禅寺是最后看的一处景点,相传为唐代开国英雄尉迟恭所建,内中浮屠院舍利生生塔造型独特,七层八面,每层饰以琉璃瓦外檐,南方很少见到类似建筑。
下午一点多出晋祠门,意犹未尽,平心而论,如果要扎扎实实地了解这一景点,至少要一个整天的时间。晋祠门外沿途又是现实的味道,夹道叫卖着当地的大枣、老陈醋、小米等特产还有一些其他物件,但是还好,可买也可不卖,卖的不好还可以换。
晋祠,是山西的缩影,是文化融合的写照,本身是为纪念叔虞而建造的祠堂,但里面也杂合了民间故事人物;有传说的佛道儒人物、有真实的历史事件,有庙宇的左钟右鼓;建筑风格又和山西大院别无二致,都修建了曲水流觞、绿树藤花。古既是今,今亦会作古,所以区分古物与新建似乎意义也不大,关键还是彼时彼刻的领悟最为重要。
小贴士:晋祠,在太原市西南,市区804、301公交车都可以到达此处,太原武宿机场离晋祠约50公里,晋祠门票现时75元;太原当地著名餐馆鸿宾楼烤肉、六味斋熟食、老鼠窟小吃等味道相当棒,可以说是晋菜代表。山西特产有柳林和交城大枣、宁化府陈醋、闻喜煮饼、太谷饼、清徐葡萄、汾阳核桃等也值得尝尝,别有风味。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