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探访高邮王氏故居

2014-03-01 10:40:11来源:扬州日报

打印 字号: T|T


    扬州的读书人怕是没几个不知道高邮的王念孙、王引之这对父子了,这次去高邮闲走,便想去瞻仰一下先贤。可高邮的朋友却劝我,西后街那地儿已经没什么看头了,我仍执意前往。

    隐没的王氏故居,深陷在一大片民居当中,交通尤为闭塞,至今还没有一条较为宽阔的路通向那里,得换乘三轮车再左冲右突地从九曲十八弯的巷子里找进去。

    在如此锁闭的小街上,可以想见王氏故居的现状。昔时的王府里谈笑有鸿儒,主人的交游甚广,如今这门前已可罗雀。门厅的外墙上“王氏纪念馆”的馆牌,“馆”的名头再响,也终究遮不住宅子的破败容颜。因为无人涉足,连门厅的岗卡都闲成了摆设。

    王氏是明清时期高邮城里的名门望族,祖孙三代都是翰林院士。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仓雅之学有着“汉唐以来,未有其比”的地位,他们所著的“王氏四种”使他们成为清乾嘉学派的中坚人物,其家族的显赫地位可以想见。

    原以为,这样的大儒显贵的旧居一定屋宇绵延,气势非常了得。但站在门厅,竟然无需移步,这所杂乱而破败的小院就被我的目光扫个通透。细数了一下,总共也就十来间房屋,中间两进高大些,尚留有旧时风貌,其余前后两进只是低矮的附属用房。这些房屋都是经时已久,早就摇摇欲坠了。那情势,一如暮年老妪,好像稍不留神就要散落了一副老骨架。一处屋檐下一块“危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尽管小,却醒目得像把利刃,似乎还未等你去近前,就生生地在你心上扎了个口子,隐隐地作痛。

    不过,你也别太失望。在王氏旧居,居然还能找到个资料陈列室,就是北院的那两间旧时堆柴草的厢房。麻雀虽小,五脏还是有的。一张老旧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条桌上,放上几本经学著作的复本,果真只有“陈列”的功能。不过,这几本破书也只是个药引子,给人激个趣罢了。至于其他我想见的资料,在那实在是找不出的。

    正厅是这处宅院里唯一气派的地方,但内脏早被掏空了,里面仅有块“一代宗师”的匾额和一幅王念孙的画像,除此再无他物。那高高挑起的屋檐,一如读书人高昂的头颅,十分顽固地努力保持着不屈的姿态。但是,今天的这里已再不是品茶论道、书香四溢的幽静之地,它早就被改作扬剧表演的小剧场了。一个抹着浓厚脂粉的女戏角,一个精瘦的男乐手,十来个老戏迷,稀稀落落、闹哄哄地塞满了正厅。

    在王氏故居杂草丛生的南院,还能找到那根独杆旗,只是那光秃秃的旗杆上再也觅不见主人曾经的荣耀,它落寞地直刺苍穹,似乎想诉说点什么。

    来这西后街走一遭,还未更多地了解王氏父子,却先体味到它的荒凉。高邮自古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这处王氏宅院本应是高邮人引以为傲的炫目明珠,没曾想,它也会在今天破落成朋友羞于提及的痛处。这一刻,我也能够理解这位友人在我面前的那份尴尬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