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浦源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座立在闻名遐尔的鲤鱼溪畔,肇基于南宋初年,至今已有800年历史,是河南荥阳辗转迁到浦源的朝奉大夫郑尚公八世孙晋十公所建,清道光二十年(1841)重修,1996年秋再次大规模证修,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
宗祠造型独特,前窄后宽,形同古船。右前方有一株千年柳杉,树高十丈,干粗六围,村人奉若神明,美名之“灵樯”。传说,郑氏始祖朝奉公于此处小憩,梦见自己乘一巨舟,从者无数,财宝满舱,醒后以为吉祥之兆,遂立下遗愿,要以此树为船桅,建祠如船形,后来子孙满堂,人才辈出,成为当地望族。
大门上“郑氏宗祠”四个字为竖幅,据说在古代只有皇亲国戚的宗祠才能这样题写,整个祠堂为三进式中国古典殿堂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门口的四根石柱,是用于庆典时树立旗杆的固定物。
宗祠正厅供奉着北宋驸马郑南公及夫人赵氏。始祖朝奉公及夫人、吕氏塑像,左边是建祠及保护鲤鱼——郑晋十公及夫人塑像,右边是广行善事,最后归神的郑九公塑像,两侧依次陈列着历代珍藏的龙头祖牌,如同“家谱”。龙头祖牌底座为“八仙过海”、“西游记”等各种木刻,顶部为镂空龙头木刻,工艺精巧,剔透玲珑。文革时,浦源村人将这些龙头祖牌藏于夹墙或村外山洞,避免遭受破坏。目前,经修复,成为华东地区最完整的龙头祖牌。
祠中还诸多匾额楹联,鎏金溢彩,书法精湛。正厅高悬明朝状元、礼部尚书翁正春所书“国戚名裔”金匾,二檐有副省长张家坤所题“蕴藻流芳”。在二进厅还有省军区司令员任永贵的“明德惟馨”,民国时宁德县知事黄式苏的“咸林望族”,民国福建省长、海军上将萨镇冰的“硕德耆年”等要人题写的匾额。
还有几类匾额:或颇具艺术价值,如“文魁”是清宣统年间兵部尚书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事松寿写的原字大小刻成;或歌颂郑氏某族人的高尚品德,集中体现在“孝”、“节”上,如“孝迈黔娄”、“孝德动天”,“筠贞柏翠”说的是叶氏孺人守寡六十载冰清玉洁,另外歌颂节妇的还有“晚节弥芳”,“节顺流芳”等;或说家庭和睦相处。如“一堂五代”、“堂联五代”等;最后一类是歌颂家族的,如“源远流长”、“荥阳世族”等。可以说,每 块匾额都有一个故事,虽较多与封建礼教有关,但诸如孝顺父母、家庭和睦的这些故事还是很值得后人借鉴。
宗祠的柱子上还挂着楹联,大多是歌颂祖先,书法都较为精湛、流畅。而且有些大楹联是整块檀木做成的,年代也颇为悠久。如“毁体疗慈斯真能养大体,舍身救父不得谓之轻生”,说的也是锡繁公的故事。“驱寇展英才千秋足式,兴邦酬壮志盛世堪珍”,说的也是郑德厚公、郑仁三公两位义士勇杀倭寇的真实事故。“学倡南湖诗礼传家光耳豆,书藏夹漈文章继世耀箕裘”说的是郑氏办学的故事。戏台上的一副对联:“试问登台谁称出色。偶老顾曲聊遣闲情”反映出一些人生哲理。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则洞开祠堂大门,搬出家谱让村人翻阅查看。同时,演“社戏”三天。戏前,举村人共聚,商讨一些村中大事,形势甚为隆重,中国农村原始的“民主集中制”,可见一端。
整个祠堂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当你徜徉其中,定会被中国古代宗族文化的浓厚内含所吸引,让你流连忘返。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起源
- · 中华百家姓和全球十大华人姓氏
- · 福建伍氏的辉煌历史
- · 福鼎西阳村现存文物古迹及人文景观介绍
- · 刘与李是历史上称帝最多的姓氏
- · 神奇的姓氏--
- · 陈姓起源
- · 关于成立云门林氏宗亲理事会的决定
- · 吴姓起源
- · 福鼎桐城丹岐张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