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前童塔山

2013-08-26 05:42:52来源:宁海新闻网童相兵

打印 字号: T|T
  塔山位于前童村之东,与鹿山相对。塔山是前童的象征,没有了塔山就没有前童,塔山是前童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塔山有塔,故命名塔山。崇祯《宁海县志》也有记载:塔山,西南三十里,状似马鞍,上峙两塔,旧有庵并废。据《塔山童氏谱志》记载,这塔相传由前童唐代的慧明寺所建。这塔什么样子,有几座塔,用什么材料所建,是砖头还是木料,塔分几层……对这些东西,由于历代的材料散失,现在的人也很难界定想象。也有说这塔是由孝女汪娥为报亲所建。不过,当你从山的西面去看塔山,那两面高耸的山峰,就是一座天然的塔,难怪前童人对塔山爱护有加。
 
  塔山的塔,据记载在清代初期移建至梁皇寺口。至于为什么要把塔移走,《塔山童氏谱志》没有作详细的记载说明。前童民间传闻是这样的:在塔山的四周有许多小村,每当太阳出来的时候,阳光便会照射着这些村落。塔山王氏是其中的一支,住在塔山的西北面。每当太阳照射到王氏的时候,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便会发生火灾,屡建屡烧,于是,人们便将塔移走了。而王氏认为这里不适于他们也搬走了,搬到现在竹林的地方发展成大村。现在你还可以在塔山找到塔基,在梁皇寺的西南面也有塔基存在。
 
  沿着塔山西面山脚下的水泥台阶缓缓向上,你就可以俯瞰整个前童古镇和西面的鹿山。再往上沿着鹅卵石台阶,在左边你可以看到一座好义亭,以纪念前童那些好义之士和好义之事。由于前童人的保护,现在你可以看到塔山树木参天,人在树下走,非常惬意。继续往上,可以看到一座庙叫胡公庙,那是在上个世纪末修建的,以纪念胡公。走过胡公庙,就可以到达山顶,站在这里真是一览众山小,东南面是状元峰,南面是石泄龙呤,西南面是石镜山,往底下可以看到白溪流经前童。
 
  山顶原有两座庙,在崇祯《宁海县志》有记载,在《塔山童氏谱志》中也有记载。还可以依稀看到一条战壕。那是1950年8月2日,一股国民党残军500余人,从渔山潜入一市登陆,5日再穿至前童攻打西南区公所驻地前童区公所,前童乡干部和区中队就在塔山顶上占领有利地形,两军对垒。结果区公所一位队员叫王兴河的被土匪击中身亡,后县大队击退土匪。王兴河的尸骨现在埋在宁海跃龙山烈士园内。
 
  塔山南面的山岗叫红岩岗,这里岩石嶙峋,异常陡峭。在一处平缓地方建有元坛庙。奉祭赵元坛元帅。塔山四周全是山,易藏猛兽,以前村里的牛羊猪犬常受虎豹之患。康熙初年,建牧童竖握赵元坛小像祈之,现在元坛庙已废。
 
  红岩岗下有一个洞叫红岩洞。据村里老辈人说,这个洞直通大海,洞的四周全是陡峭松碎的岩石,要想进入这个洞也很难,前童至今鲜有人进过红岩洞,人们只能抬头望一望红岩洞。
 
  前童以孝义建村,塔山四周集聚了前童孝义文化的精华。红岩岗下有一座庙叫塔山庙,这是前童的境庙,供神保境安民。里面供奉的是明代的敷惠王。即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的弟弟朱允熙,朱允熙的像为什么会在前童?当年方孝孺进京给朱元璋的孙子当家庭教师时,从前童带去了他的学生童雍穆,建文帝上课时,弟弟敷惠王朱允熙和童雍穆陪同建文帝读书。1402年,朱棣篡权,诛杀方孝孺,童雍穆逃回家乡前童,将石镜精舍方孝孺的文章全部收藏,这就是后来出版的《逊子斋集》。童雍穆在京时目睹了靖难的惨案,每当想起这些,流泪不绝,遗容亦手持拭泪之巾,明朝状元杨守勤还为遗像题辞,比之为汉朝的义士郭亮。童雍穆在塔山造了敷惠王像,以寄托哀思。
 
  沿着家庙往西,那里原有一个魂祠。当时有许多做生意、理发或者要饭的人在前童死去,这些尸体无法收拾;同时前童人在外地也有经商做生意,或者从官,在外地死后尸体也要运回前童埋葬。那时前童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从外地运来的尸体不能进村。基于这样的理念,童暄建造了一座魂祠,给那些本地的人放尸体,用于中转,给那些外地的人安放尸体,然后前童人又集资给那些外地的人送丧安葬尸体,魂祠反映了前童人的大慈大孝。
 
  魂祠西面原有一座童氏白祠堂,早年这里出土了一块皇帝圣旨碑,石碑高1.94米,宽0.84米,刻于明天启四年,碑头刻有“奉天诰命”四个篆体大字,碑文约260余字,记载了明熹宗敕封当时在京为官的前童人童应斗夫人葛氏的高风亮节。此碑现在存放在前童大宗祠内。在塔山之西,有一座庵叫镇宁庵,庵内存有旌表,写着“含章可贞”,以表王氏等青年守节,躬勤纺织,课子成名,寿至耄耋。
 
  沿着镇宁庵的路,往北就可以看到一座亭子,此亭叫着衣亭。建造着衣亭的目的,是前童人回家省亲,不管在外面当多大的官,到了此地必须要下马,换好衣服才可以去见前童父母和乡亲们。着衣亭的后面是一个湖叫孝女湖,以前,在塔山的北麓有一个村子叫汪家,据载:“唐代汪氏女,早丧夫,守节不嫁,以养母。母好湖水,尝汲于此。母毙,遂投湖以死。”故后人称之为“孝女湖”。湖的北面,原建有孝女祠,现在祠已圮。
 
  在塔山西北面有一个地方叫三官堂。这里把前童人的孝文化推向了高峰。说的是以前,有个前童人要卖三官堂的一块地,另外一个前童人把这块地买去了,地买去后,叫了个临时工来翻耕这块地,临时工在翻耕时发现了地下埋藏的一罐银子。于是,临时工找到主人,说这罐银子是在你的地下发现的,应该归你。这位主人说,这块地是别人卖给我的,银子是属于前面那位主人的。卖地的人说,我的地已经卖了,地下的银子不属于我了,应该属于买的人。买地的人又说,是临时工发现的,银子应该属于发现的人。临时工说,地不是我的,我无权拥有银子。就这样,这罐银子在三个人当中,让来让去,谁也不肯接受。三官堂的事在世代前童人中被传为美谈,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前童人。
 
  塔山是前童人的骄傲。前童始祖在移居前童的时候就说“塔山鹿山,平衍两矗,两水环流,势若天马云行。铁狮绕地,灵秀蜿蜒,可为子孙远计”。可见祖宗在前童建村时,就认为前童塔山是立村之本。并对塔山作了祖训,禁止后代人砍伐塔山。塔山也是前童八景之一,塔峰晓日,就是一处著名的景点。对此,历代名人曾留下了许多诗篇,如方孝孺“塔山高插天之东,阳鸟飞起光曈昽。幽人结楼在峰下,秀锺风景俱豪雄”;前童举人童培这样写道:“双峰高插尖如笔,晓望山椒含旭日。岚霭初晴曙光明,断云片片从东出。”吕留良得意门生齐周华有诗赞塔山:“山巅塔已圮,百世尚留名。海上朝霞早,天边雁字横。”
 
  塔山现在还是一块处女地,如果哪天开发旅游,一定可以增加对古镇的多方位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