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浅谈如何深层开发昭君文化

2013-08-11 09:14:42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张学元 特约记者李重庆

打印 字号: T|T

  两千多年来,人们围绕王昭君“出塞和亲”这个历史事实演绎出了一系列的文化现象,无论是在戏剧诗词范围里,还是在音乐书画领域中,都涌现出了无以数计的艺术结晶,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深层次地挖掘出了昭君和亲的和平内涵与价值,提升了昭君文化的理论高度,突出了昭君文化的重大政治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过,笔者认为,从某些研究的微观层面来看,还有些值得探讨和完善的地方。

  一、必须进一步重视昭君文化资源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在漫长的岁月里,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昭君和亲促成了民族团结,充分肯定了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同时也更体现了昭君文化与史学、文艺学、民俗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术领域相互关联的价值。面对昭君文化这一笔宝贵的财富和无可估量的无形资产,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和弘扬。

  当今世界,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更是宝中之宝。近年来,抢占名人资源、举办各种类型的名人文化节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热衷的活动。围绕争夺名人故里打官司者有之,措奇神鬼文化者有之,生造野史文化者有之,更有一些“莫须有”的炒作,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而王昭君是最为实在的、最为靓丽的、最有价值的一张世界知名品碑,王昭君的大美与大爱更加彰显了昭君文化的高度与厚度,我们必须具有研发昭君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二、必须进一步定位昭君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由于王昭君所处的历史久远,史迹寥寥,故而为昭君形象的演绎和昭君文化的衍生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词客各摅胸臆懑。”,在以往的文学艺术领域内,鉴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历史环境,艺术家们大都存在着“借昭君酒杯,浇自己块垒。”的现象,所以,昭君文化的内涵与处延也一度模糊或旁杂。

  昭君和亲本身只是一个历史事件,有其一定的偶然性,但由于有了历史和现实的认同,才有了一种文化的效应,要使昭君文化发扬光大,必须着眼于内涵的挖掘,提升研究的理论依据。

  定位昭君文化内涵,必须从和亲文化源头出发,在鄂西和草原传统文化土壤范畴里,立足于“善美”、“仁爱”的核心精神,努力寻找昭君的精神风貌与价值尺度,充分反映中华民族“以和为贵”、“以亲为荣”的民族凝聚力,使昭君文化形象具有鲜活的灵魂,从而溶入到“和谐”的新时代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发挥其强大的穿透力、感召力。

  三、必须进一步明确昭君文化研究方向

  昭君文化属于名人文化,我们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众多成果,然而也难免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一是埋头于纯学术的象牙塔,脱离现实;二是借“弘扬文化”之名行“经济唱戏”之实,“硬性捆绑,生搬硬套。”忽略主题和特色的提炼,出现文化空壳化。

  要使昭君文化研究有所突破,真正实现昭君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发展,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面向经济全球化,面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转型进行昭君文化创新。

  笔者以为,我们研究昭君文化,势必从衍生昭君文化的主客观因素入手,透过文艺的比兴抒怀和民间的颂扬崇拜,挖掘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现实的和谐美满,要重点研究探讨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工业全球化大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作用。昭君文化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我们研究昭君文化,就要突出“协调和谐,和雍共处”的中华人文精神首要价值,以及“和谐、和合”的儒家文化思想精粹和生命智慧。

  四、必须进一步强化昭君文化形象设计

  在和平发展的世界大势之下,昭君形象不仅是当今时代的和平、文明使者,昭君文化也逐渐成为社会政治、民族团结、和平统一、经济技术合作、文化艺术交流等领域永恒的宣传主题。

  面对文化多元的社会现实,要使昭君文化形成社会共鸣,就必须对昭君文化形象元素进行精心设计,努力寻找全社会所共同关心的话题主动设置议程,尤其是要不断增强昭君文化形象的现代元素和核心元素,充分挖掘昭君文化中最能体现全人类普世价值的精神,从而创新载体形式,组织有效传播,放大名人效应。

  昭君和亲是2000年前的历史,要凸现昭君文化的主体形象,就必须借助现代文化艺术手段,增强昭君文化形象的现代元素。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在推介方式上有所突破,要真正实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等大文化的推介模式,明确推介思路,做到形象推介与品牌推介相结合,要围绕“昭君文化”资源的开发,认真策划、创意并组织活动。

   

上一篇:福宁胜迹
下一篇:行走括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