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唐律赋名家王棨及其《麟角集》

2013-06-28 10:08:34来源:

打印 字号: T|T
     近阅城头镇峰前村明代修《鳌峰王氏族谱》,有明吏部尚书、资政大夫毗陵王與序曰:“南京吏部侍郎王公克复,字师仁,闽之玉融人也。自谓吾王氏盖出周灵王子晋,及王子晋之后,以爵为氏。相传迄今千百祀,而其子孙散处,支派不可胜记。粤至有唐,其祖棨居玉融刹上,字辅之,唐咸通三年薛迈榜进士,累迁水部郎中。”
王克复,字师仁,福清永宾里峰前人。《福州府志》、《福清县志》、《江西通志》俱载其《少宰公事实》:“天顺元年(1457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荐为江西参政转湖广按察使,又转江西布政使,以副都御史巡抚南京,入赞留铨致政归卒于家。”
    《福清市志》卷三十九《人物》志之“古代人物表”载:唐,王棨,字辅之,音西龙山村人,咸通三年(862年)进士,官水部郎中。《鳌峰王氏族谱》是王棨之十七世孙、明吏部侍郎王克复致政归家之时倡修,因原家族谱牒湮于兵燹,以至对“其祖棨”没有更详尽的记述,只记棨“子仁缋,亦登大顺元年杨赞宇榜进士,曾孙(应为来孙)曰硕曰砺,玄孙(应为昆孙)伯虎、伯起及(仍孙)王蟠、王蘋俱擢宋第为显官。不幸谱牒罹于兵火,中有隐德君子及支派详悉深无所考,乃稽于宦迹,而知其概。其后,伯起孙(应为昆孙)讳守约、字士初者登淳祐元年文举特奏进士,乃师仁王公之五世祖也,迁于永宾里之鳌峰,为宋武顺太尉,廉明有威……。”查《福清市志》“历代进士表”,王棨为唐代福清第二位中进士者,王棨一脉,子王仁缋登唐大顺元年(890年)进士,官大理寺评事;来孙王砺王硕,同登北宋皇祐元年(1049)进士:王硕官奉议郎,王硕字元卿,任宪司幕宾;昆孙王伯虎,字炳之,北宋嘉祐四年(1059)与郑侠之父郑翚同榜进士,官建州司理、(枢密院检、户部郎中);仍孙王磻,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其后伯起昆孙王守约,字士初,南宋淳祐元年(1241)进士;王克复,字师仁,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官南京吏部右侍郎;王一言,字行恕,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户部员外郎……可见王棨之后,簪缨不替,枝分修仁里瑶峰(音西)、文兴里玉峰、永宾里鳌峰(城头峰前),还有七世孙伯虎、八世孙王蘋(程门高第)迁居江苏平江(今苏州),蔚为望族。
然而,王棨之祖是谁?何时从何处迁入福清?身为明代高官的王克复,亦无从稽考。今天,我们只能从有唐以来有关典籍及清乾隆《四库全书》中所收录的王棨传世之作《麟角集》所附唐进士黄璞撰《王郎中传》中,领略福清唐代第二位进士(第一位为林简言,唐太和四年即830年进士,官漳州刺史)的风姿雅貌。
据唐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卷一三所收的《王棨端公摄右司马》一文云:“牒端公乌衣茂族,鹤氅清流,早列官荣,颇精吏术。口中金石,常聆真韵之高;手下铜盐,曾展长才之妙,……事须差摄右司马。”这是王棨出任淮南节度幕府右司马时,朝廷颁布的文牒。之所以称王棨为“端公”,是因为在此任之前,棨公曾任侍御史之职。《职官志》载:“侍御史之职,台(御史台)内之事悉主之,号为台端,他人称之曰”端公“。此牒开头即称棨公出身“乌衣茂族”。“乌衣”乃南京乌衣巷,东晋南朝皆以南京为都。东晋开国功臣宰相王导家族,即居家此巷。当年同居于乌衣巷的还有太尉谢安家族。乌衣巷因居住王、谢两大世族门阀而扬名古今,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此留下怀古名诗《乌衣巷》,“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至今令人感叹不已。所以从敕文所述的“乌衣茂族”则知王棨的先世之源。棨公的先世传承虽无从细细考证,但属太原王氏琅琊世系之晋光禄大夫王览、东晋宰相王导之后已无疑。琅琊王氏的江左家族,子孙的分播迁徙也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其南迁路线 大略先及闽中(或闽南)而后福唐。
那么,王棨之生平行状又当如何呢?让我们走进《四库全书》,拜读唐进士莆田人黄璞附在《麟角集》末的《王郎中传》吧。
王棨,字辅之,又字辅文。约生于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唐懿宗三年(862)登进士第,咸通六年(864)中博学鸿词科,咸通十年(869)又中书判拔萃科,平判入等。咸通三年(862)春,棨公中进士后,曾于当年六月回闽省亲,黄璞在《传》中称之为“成名归觐”。当时,担任福建观察使的杜宣猷请他担任团练巡官,并对他“景幕意深,将有瑶席之选”,即意欲选为快婿,但被王棨婉言谢绝,说是已与同年(同榜进士)陈翚(后亦在朝中任郎中之职)有约,将与陈家之淑媛结为秦晋之好,虽拂杜公美意,却使周围的人“以诚信奇之”。
咸通五年(864),王棨“乞假入关”离开福建观察使幕府,当年秋冬之际再入京师,参加翌年(即咸通六年)二月的考试,考中博学鸿词科。咸通九年,棨公在江西观察使幕府任判官,不久便入朝任监察御史,次年十二月又中书判拔萃科,入判后,授侍御史,上任不久,又改授大理寺司直。
然而,官场无常,王棨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咸通十二年(871年),棨公被贬为太常博士,稍后即被外派,出知丹阳利国监。咸通末年,又调淮南节度幕府任职,“摄(代理)司马”,同时“摄盐铁出使巡官”。
僖宗乾符年间(约876年前后),王棨出任水部郎中。
广明六年(879)十二月,黄巢起义,占据潼关,紧接着,“窃据宫阙,朝士或殍或戮者不可胜计”。黄璞在《传》中揣测:“公即遇离乱,不知所之,或云归终于乡里焉。”据《太平广记》卷二五二《吴尧卿条》,知棨公在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尚在扬州“知两使句务”。
黄巢之后,各地乱军蜂起,棨公身处险境,可能于此时,随光州固始王潮、王审知大军回闽。王克复在谱中言先祖棨“唐末,复祖从王审知归闽。但王棨并非此时才于“玉融刹上就家焉”,而是“世居龙山刹上”。清乾隆版《福清县志·杂事志》载:王棨墓,在永东里佛顶峰。永东里佛顶峰即在塘头村后崎岭东北向,可见,王棨确实为“归终于乡里”。
   黄璞在《传》中夸赞王棨:公词赋清婉,托意奇巧,有《江南春赋》末云:“今天并为天下春,无江南兮江北”,又有《诏遣轩辕先生归旧山赋》及《马惜锦障泥赋》尤美。
唐代将诗赋并列为科举的考试项目,制定了新规则,命题限韵、平仄、长短句、骈体句、用典,产生出合乎格律的作品,称为“甲赋”、“时赋”,后人统称为“律赋”。《文苑英华》所收律赋至多,“然诸家或不载于本集中,如李商隐以《霓裳羽衣曲》及第,而其赋乃在外集是也。其自为一集行世,得传于今者,唯棨此篇,凡律赋四十五篇。又棨之八代孙、宋著作郎王蘋于馆阁得棨省题诗,录附于集,凡廿一篇。题曰《麟角集》者,盖取《颜氏家训》中‘学如牛毛,成如麟角‘之意,以及第比登仙也。”
这就是王棨《麟角集》的由来。永镕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以程试之文专加裒辑行世者,有之,自棨此集始。”。王棨的律赋后人评价极高,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谭泽宁在其论文《王棨<麟角集>版本考述》中称王棨“是律赋创作转捩的关键人物……开有唐一代律赋结集的先河”。李调元《历代赋话》颇为推崇:“王辅文(棨字辅之,又字辅文)、黄文江一时之瑜、亮也,文江戛戛独造,不肯一字犹人;辅文则锦心绣口,下韵嫣然,更有渐近自然之妙。”王棨虽然不以文名世,但他的赋取材广泛,不拘一格。语言上清新流丽,句法具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今读《麟角集》,四十五篇律赋异彩纷呈,二十一首诗作美不胜收,兹录黄璞所推崇《江南春赋》,以飨读者诸君。
江南春赋
丽日迟迟,江南春兮春已归。分中元之节候,为下国之芳菲。烟幂历以堪悲,六朝故地;景葱龙而正媚,二月晴晖。谁谓建业气偏,句吴地僻,年来而和煦先遍,寒少而萌芽易坼。诚知青律,吹南北以无殊;争奈洪流,亘东西而是隔。当使兰泽先暖,苹洲早晴。薄雾轻笼于钟阜,和风微扇于台城。有地皆秀,无枝不荣。远客堪迷,朱雀之航头柳色;离人莫听,乌衣之巷里莺声。于时衡岳雁过,吴宫燕至。高低兮梅岭残白,逦迤兮枫林列翠。几多嫩绿,犹开玉树之庭;无限飘红,竞落金莲之地。别有鸥屿残照,渔家晚烟,潮浪渡口,芦笋沙边。野葳蕤而绣合,山明媚以屏连。蝶影争飞,昔日吴娃之径;扬花乱扑,当年桃叶之船。物盛一隅,芳连千里。斗喧妍于两岸,恨风霜于积水。幂幂而云低茂苑,谢客吟多;萋萋而草夹秦淮,王孙思起。或有惜嘉节,纵良游,兰桡锦缆以盈水,舞袖歌声而满楼。谁见其晓色东皋,处处农人之苦;夕阳南浦,家家蚕妇之愁。悲夫!艳逸无穷,欢娱有极。齐东昏醉之而失位,陈后主迷之而丧国。今日并为天下春,无江南兮江北。
附译文:
    丽日和煦,江南已是春天,春又回来了。中分中元的节令气候,成就了下国的草芳花香。轻烟迷漫令人伤悲,这里是六朝故地;景色青翠正当艳媚,二月里充满晴晖。谁说建业之气偏邪,句吴之地僻远。新年一过和煦之风先吹遍,寒气消失草木萌芽易出土。确实,春风吹遍南北没什么差别,怎奈大江横亘东西将它隔断。当然就使兰泽首先变暖,苹洲及早得晴。淡淡薄雾轻轻笼罩着钟山,和煦的春风微微吹荡在台城。所有的地方都美好,没有枝头不茂盛。远来的客人可能迷恋朱雀桥头的柳色,离别的人们莫要听乌衣巷里的莺声。此时衡阳的回雁经过,吴宫的窠燕已来。高低错落,梅岭上还残留着白雪;迤逦不断,枫林中却排列着翠色。几多嫩绿的叶子,还开在玉树之庭;无数的落花,竞相掉落在金莲之地。另外还有鸥鸟飞落的小洲上的斜阳残照,打渔人家屋宇上吐出的晚炊之烟,涨潮时浪头拍击的渡口,长满繁密芦笋的沙边。四野纷披鲜丽如锦绣相合,山峦明艳秀媚似屏风相连。蝴蝶争相飞舞在昔日吴娃走过的小径,杨花柳絮迷蒙乱扑当年桃叶乘过的航船,万物繁盛于一隅之地,芳草连接千里之遥。花草争鲜丽于秦淮两岸,恨风霜于积水之潭。烟云迷漫低垂于茂盛的林苑,使谢客一流吟唱偏多,春草繁茂夹持秦淮,使王孙情思油然而起。有的人珍惜嘉美的时节,纵情进行游乐。兰桡锦缆盈积水面,舞袖歌声充满酒楼。有谁看到那晨光中的田野,处处农人的悲苦;夕阳中的道路上,家家蚕妇的哀愁。可悲啊!侈艳放逸无有极至,欢忻娱乐却有尽头。齐朝东昏侯沉醉于此而失去皇位,陈朝的陈后主迷恋于此而丧失了国家。今日天下为一合并为春,不分江南江北了。

作者:
            王灼庚,又名王烁 ,世界教科文卫组织  专家成员;中国未来研究院  研究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 委员;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 副主委;致公党莆田市委员会 主委;福清市王氏大宗谱编委会 顾问
             王华民,笔名远英,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理事;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副主席;福清市志编委会 编辑;福清市王审知研究会、福清市王氏宗亲联谊会 副秘书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