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明官场沉浮录:一生曾大起大落

2013-03-29 10:48:21来源:2013-03-29株洲新闻网 同舟共进

打印 字号: T|T


从坚持左倾错误到较早提出一些正确主张
 
  1931年10月18日,王明秘密乘船离开上海,11月7日到达莫斯科,开始就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并在共产国际领导机关负责处理中国党的事务。后来他担任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政治书记处书记、书记处候补书记,是中共在共产国际里职务最高的人。
 
  过去很多著作认为,王明到共产国际以后,仍在遥控中共中央,贯彻他的左倾主张。我认为,这只讲了一个方面,说他遥控中共中央,似乎有些夸大。因为莫斯科和上海及中央苏区相隔万里,电讯、交通都十分不便,王明即使要遥控,也鞭长莫及。况且,王明和博古后来也发生了分歧。
 
  由于王明在共产国际工作,能够比较早地了解共产国际及苏联政策的变化,因此,随着苏联对外政策及共产国际主张的转变,他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他与博古主持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和新的中央政治局发生了分歧。
 
  例如1933年11月30日,王明在《中国苏维埃区域底经济政策》一文中,提出了一些修改对富农、土地、工商业、劳动政策等方面的左倾错误的意见,指出当时不能从苏区经济中铲除资本主义,而应利用它振兴苏区的经济;不能消灭富农和频繁地重新分配土地,应当保护、发展工商业和允许自由贸易等。这与博古主持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的认识是不一致的。
 
  又如1934年8月3日,王明和康生在给中共中央写的一封长信中,对博古主持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中关于粉碎六次“围剿”(这里说的第六次“围剿”,即通常说的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作者注)的斗争“是阻止中国走殖民地道路的斗争”,“是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要扩大百万红军,争取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等提法提出了批评,认为中国革命是一种长期性的坚(艰)苦斗争,六次“围剿”不仅不是最后决定中国命运的斗争,并且也不是决定胜负的斗争;把扩大百万红军的口号作为目前实际行动的口号,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像武装、干部、供给等),同时还会发生把地方武装都集中到红军来的现象,因之不能不减弱在敌人后方两翼的广大的游击战争。目前必须首先提出“反日反蒋”的口号。在这口号之下,团结一切有可能参加这个运动的力量,来反对目前革命的最主要最凶恶的敌人。
 
  尽管王明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所犯的左倾错误,他的思想转变并不彻底,但对于他的思想转变和他对博古等人的批评,是应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