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统·《对三槐堂王巩及其子女的考究》之见
《对三槐堂王巩及其子女的考究》从第一部分从王巩的生平与仁宦述评到第三部分到从王巩的人品性格评述,史料丰富,内容详实,文笔有彩,是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读来大有裨益。从王巩的生平宦迹来看,王巩31岁之前在京为太常博士,其间27岁和28岁曾两次追官勒停,31岁因受乌台诗案牵连,首次被贬谪为宾州(广西宾阳)酒务;后38岁因上书衬旨荐为西京通判,后为改扬州通判;41岁三月知海洲,六月改密州,九月罢后又上书乞得江州太平观官勾的闲职;43岁得苏辙等荐权职宿州,而这个权知也仅从正月任到六月罢;46岁贬荣州和蕲州。后入元祐党籍。据王国栋谱,后居高邮。
由此看到,其一生奔波的原因大致有:政见与当道者不和;社会矛盾颇发,处在社会变革时期,不能正确的定位;家族衰落;也有因宿怨报复;至于挑拨宗亲关系,私储女伎以自虞,乱发政见,乱用私刑等只不过是一个家族由强盛到衰落中不可避免的遭人抹黑,而自家又无能为力的表现。王巩在外任上没有长达一年的任期,可见,其上代宿怨不可谓不深啊。其仕宦多在两淮地区,应当是这些地方三槐王氏名声大噪,且后期多称为三槐王氏的一个原因吧。
但是后两部分中对其子女的考证上,改变了前述的文风。
“据《宋史》懿敏公列传、(清)陆心源《宋史翼》卷二六《王巩传》、《三槐王氏通谱》记载:巩生六子一女,奇、时、由、皋。”宋史与宋史翼中根本就没有写其子为奇、时、由、皋等。也就是说所谓正史中没有记载其四子,只有宋史翼中略提到其两子死伤的问题。对其子的说法只有王国栋的姚江谱和王庸敬的通谱记载,而且这个三槐王氏通谱,我们不知道他说的是那一个。我们知道,作为考证类的文章不可把正史与谱放到一起的。并且后人的谱是需要从正史中至少是野史中寻求证据。
“据脱脱《宋史》记载:奇生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戊申年)十二月初八日,卒于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四十五岁。”查遍宋史也没有发现脱脱说的这个王奇。关于那个光禄大夫以谱进览高宗及高宗手书的说法,没有正史与野史中证据。
在王巩的四子中,我们看到上文所给的资料,大多是王国栋的姚江谱中所说。限于所提供的史料证明的就是其子由。关于这些谱,我们知道,绍兴氏族志中,把这王奇上源说的很乱,一会是羲之后,又说是文正公王旦后,又说是王祚后,且把王祚说成是王旦之父。这是很乱的。并且姚江谱对同样一个王然,也有不同的记载。
因此后两部分没有太多的证据,是否真实,还要寻求更多的证据。
关于本文的最后一段的观点,我们认为,寻祖是很难的,历史问题有的也永远也解不开;但是我们在这个寻源问题上反对“只有靠大家互相理解,在时间上、理念上,相互认同,相信而成;统一起来,作一个权威性的结论,就可以了,就是真实性了。”
我们不能有这样的权威。我们也担心王国栋和王庸敬是不是也会成为这样的权威。我们不要在祖源的问题人一再的贻误后人。我们更不要弄一个所谓权威的通谱。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