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吉林老人修家谱 行程两万里

2013-02-22 18:58:21来源:

打印 字号: T|T

本报吉林讯(记者 李兴盛) “一本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人活这一辈子,不仅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应该要知道自己从何而来,自己的家风祖训是什么。”近日,吉林市六旬老人李福源用了两年多时间,行程近万公里,到达山东、黑龙江、辽宁、陕西等10多个省,完成《山东蓬莱下朱潘村李氏家谱》编修工作。

1月23日,李福源向记者展示了完整版的家谱。家谱为蓝色,硬皮包装,长约20厘米,宽度近30厘米,和传统手抄本的家谱不一样。如果封皮不是写有“山东蓬莱下朱潘村李氏家谱”这几个字,许多人会以为这是工具书。

家谱内首先是修谱人的序言,表明修谱过程和目的。随后,家族中长辈的生平以及祖训都记录在案。再往后,是家族每个成员的姓名、经历,以及近几代成员的联系方式和照片。以前族谱不写女性,这次将女性也记录在内。该家谱记录了山东李氏家族的来历、迁移、谱系等二十一代家族历史,共10余万字。

李福源当过兵,退休后便想写本书,回忆当年的光辉岁月。写作中,他感觉涉及方面很多,不单单是自己参军的经历,有许多还和自己的家族有联系。有朋友提议,不如以此为基础,续修家谱,将老一辈与小一辈联系到一起。

“我当时眼前一亮,续修家谱不但可以让子孙后代了解祖宗辈分,还可以让失散在外的族人通过家谱寻到根。”62岁的李福源是山东蓬莱下朱潘村李氏第十九代,重新修订家谱,他掌握的资料还十分欠缺。

由于原有的族谱已经不复存在,作为家里的老三,李福源和家里商量,结果,不仅大哥,全家人都很支持。

李福源和大哥开始了漫长的寻根之旅,两人开车往来于山东、辽宁、黑龙江、陕西、山西等地。每到一处,只要涉及到和自己祖上的地名人名,李福源都要一一确认。“寻找的过程艰难而漫长,好在得到当地亲属的大力支持,大家都认为30年至60年(即两三代人)应该续修一次族谱。”李福源说,许多老人对家里的事都已经遗忘,他只能另寻其他渠道了解,这是让他最费心力的地方。

经过两年的搜寻和整理,李福源收集上至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中始祖到现在2006年出生的李氏家族第21代家族历史。2013年,李福源在吉林市一家专业修订家谱的文化工作室的协助下,完成《山东蓬莱下朱潘村李氏家谱》的编修工作,印刷装订成册。

工作室的刘经理介绍,吉林市正在悄然兴起个人修家谱的热潮,老辈人对修谱有强烈要求。工作室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帮助完成了五六个家族的家谱修订,还有近20个家庭与他们联系修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