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长春市二道区长寿老人王桂云

2013-02-09 08:46:52来源:

打印 字号: T|T

    中广网长春2月8日消息(记者 晁向荣)“东方饺子王2013岁月印记”——寻访长春长寿老人第四站,记者来到家住长春市二道区东盛街道的王桂云老人家里,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她虽满头华发,精神却十分矍铄。
    王桂云老人有五个孩子,如今老人和在东北师范大学工作的小儿子住在一起。一进老人的屋里,墙上一幅斗大的“寿”字显得格外的醒目。“您的生日是哪年还记得吗?”记者试探一问。“不记得了,时间过的太长了。”一句话惹得满屋的人哄堂大笑,老人也跟着笑,露出一排假牙。
    老人祖籍大连农村,一生热爱土地和庄稼院,“庄稼里的事你们年轻人都不懂了。你看我,啥都懂。”老人一脸自豪。王桂云二十岁随丈夫来到长春,因为家庭原因呆了不到三年就回老家了。老人说她种了十年地,正因如此,老人爱庄稼里的一切。“奶奶平时最爱吃什么?”老人用手摸摸脚,“岁数大了,还哪有爱吃的了。”旁边的女儿附耳提醒“你平时不是特别爱吃大饼子吗?”大饼子是东北最具特色的粗粮之一。老人笑笑点点头,“对,我特别爱吃农家饭,大饼子大茬子咋吃不够。”后来回到长春的王桂云老人依旧对曾经的庄稼院惦念不忘。
    回忆往事,老人十分怀念年轻时赶海的生活,老人说,大海是个宝矿,对于赶海的人来说,螃蟹、蛎蝗、虾,就是他们生活的宝藏,老人感慨,她在家呆了十年从没买过菜。“早上趟海水,白天种地,日子那叫一个美。”老人说。
    一块土地、一片大海养育了眼前这个高龄老人,同样锻造了她豁达、坚毅、快乐、知足的性格。
    老人爱聊天。
    夏天的时候她经常下楼锻炼,找人唠嗑。王桂云老人的开朗让她成为街坊邻里的“开心果”。“老太太、年轻人都爱让我下楼,我要是没下去,她们就找我闺女让我下去,她们还愿意逗我,看我下楼就对我说‘老太太,你咋又下来了?’回去!”。王桂云说她也愿意和邻居聊天,“她们逗我,我就笑,她们心里要是有什么不痛快的,对我说一说就好了,那个时候可好了。”
老人擅长“自嘲”,记者问她冬天不出屋在家都干什么时,老人笑着说“有的时候在家看看电视,但是岁数大了,电视看不大清,就能看到电视里‘人来人往’”。除了电视剧,老人最爱天天晚上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小伙子,你别笑话奶奶,我没上过几年学,不认识几个字,所以看天气预报有时看不懂,但是我有我的办法,看到电视上有红太阳就说明天气好,没有红太阳天就坏。这是笨办法,我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
王桂云的女儿天天都来伺候伺候老人,她评价妈妈长寿的秘诀只有三个字:心态好。“平时从没见过妈妈发脾气,心态特别好,对于饮食也是不挑不捡,咸菜、蘸酱菜吃饱就知足。”她还向记者讲了一个妈妈的小故事。
    老人平时最爱吃大米饭、馒头、酸菜馅饺子,但有一次女儿问老人想吃啥,老人眨眨眼说:“要不你给我买两个汉堡包吧”,老人平时很少提要求,女儿一听母亲想吃汉堡包十分高兴,兴高采烈的买了回来,可是老人吃了两口,却说:“姑娘啊,下次再别买了,不好吃啊,还是青菜、豆腐好吃啊。”全家人哭笑不得。
    老人平时爱聊聊过去,但是更爱聊聊现在的好生活。
王桂云说以前住小平房,全家八口人挤在一个房子里,过冬还要号召全家一起去买煤、买柈子,“以前就过年能吃顿饺子。到二十岁了不知道什么叫烧鸡。”
    “现在的生活可不一样了,住上了楼房,还有1000多劳保。”老人说,她1958年从老家回长春一家民办工厂上班,一直干到退休,她万万也没想到国家给劳保。现在社区每个月还给老人200块钱的生活补助。这是长春市对90岁以上老人的特殊政策。
    王桂云老人的大孙子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老人说,如今吃穿不愁,唯一惦记的就是给大孙子说个好媳妇。
    原标题:老人大海庄稼院——记二道区长寿老人王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