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江夏王氏源流
王氏源出姬姓,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因直谏不能堵塞谷、洛二水淹没农田危及百姓,被父王贬为平民。其子宗敬仕周为司徒,避乱居太原,时人号王家,遂以王为姓,为王氏太原祖,尊晋公为“王氏始祖”。
晋公传十五世翦,再传赉、离,祖孙三代俱为秦名将。巨鹿之战,项羽攻陷咸阳,离公兵败,自杀尽忠。其子王元、王威,乃东迁山东琅琊避乱,开琅琊世代。王元公四传至王吉,字子阳,仕汉宣帝为谏议大夫,后谢病徙居临沂,为临沂祖。寻根溯源,我们江厦王氏的根源就在这里。
吉公传六世至融公,字巨卿,官侍郎,生二子,长祥次览。祥公字休征,仕魏,官司空,赠太保,为治母病卧冰求鲤,以孝闻天下,祥公传十九世王祐,字景叔,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得赵匡胤赏识,以尚书兵部郎知制诰,乃举家迁京城,落户开封,宋乾德三年(965)至开宝二年(969)间,直谏太祖吸取晋汉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之教训,改派知襄州,太祖违背了让王祐当宰相的诺言,祐公赴任前在自家庭院手植三槐,曰:“吾子孙必有位列三公者”,后其子王旦,字子明,果然官至兵部尚书封魏国公,宋真宗时与寇准同朝为相。三槐堂在山东东昌府莘县,时大文豪苏东坡为之作《三槐堂铭》而名闻天下。这就是“三槐堂”的由来。祐公三传至冲公,为赞善大夫,娶闽省永福(今永泰)县黄远之女,生二子,长世昻次世昌。世昌公幼年临难,冒母家姓随外公黄远入闽,潜居永福县余坑,励志攻读,年十九岁复王姓,补入太学,领入乡荐,宋绍兴二年名登状元及第,张九成榜内二甲进士,历官大理寺少卿,生子复原复古,晚年嗣迁玉融团耕社,即今一都王坑。世昌公为三槐系入闽始祖,四传至士敏公,已迁居融城,生子元美,字子厚,元朝时乡举得中,遂任仙游县县尉,生子玄桑,字彦推,迁居兴化。玄桑公生二子,长德次费,德公复迁南日岛,妣吴氏,生三子,长惟文,次惟理,三惟寅。惟寅公,字庚生,明洪武年间,自南日岛东岱尾始迁江厦,娶琯下村方厝方氏孺人,为江厦一世祖。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融公次子览公,字玄通,与祥公兄弟友爱。览公三传至导公,字茂弘,为东晋大政治家,南渡江左相东晋元帝于金陵,历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均居宰辅,为江左世代。王导八传至王褒,字子渊,为后周光禄大夫加封石泉候,传四世王綝公,字方庆,为唐武后朝宰相。綝公生九子,四子王晔,字世光,唐贞元中任河南光州固始县令,有德政,离任时民怀其仁,相与攀辕卧辙,不忍离去,遂留居固始,为固始祖。王晔之子孙均居固始,数代务农,由江左以来之显赫,至此归于淡泊。晔公五传至恁公,生三子,长王潮,次审邽,三审知,三兄弟于唐僖宗光启二年提兵入闽,开疆辟土,复显达于海疆,为闽台世代,开闽王氏。闽王审知公讳信通,号白马三郎,妣任氏一品夫人,生四子,长延翰次延钧三延曦四延政。富沙王延政公初镇建州,两复全闽,后称制建号,改元天德,铸天德钱颁行,妣连氏,生继勋、继元、继重,三子继重容颜秀异,忠孝聪明,为南唐上柱国附马。继重公生于晋开运二年,卒于宋祥符十年丁己,享年七十有三,妣公主李氏生四子:纲、绍、纪、绎。公妣合葬闽之怀安县宁基里莲花山。继重公传十一世善公,字继之,以明经荐用大理寺左评事,升宣义郎,号十八宣义,乃省城吉庇巷迁滕山之始祖。善生庆、度,庆生法明,度生安信、安灿,灿公字容光,号新亭,为人狷介不苟,倜傥尚义,以明经荐安邑令升迪功郎,未及半载,奈因国祚既移,胡元接踵,鄙伪朝而不仕,避隐南日官澳下力田而耕,为藤山始迁南日之初祖。灿公传三世至明公,字克亮,号德川,妣硋灶林氏,生四子:舍、保、希、福,明公父义公故,既筹内事之艰难,又遭迁徒之甚急,适值南日倭变,移徒岛民于内地,时遇狂风暴作,只好伐木扎排以乘浮,于播越之秋顺流所至,卜居于莆之鳌峰明山下。鳌峰虽美,然地小狭窄,不利发展,舍公遂与弟谋,携希、福二弟迁融之瀛江,即我们的家乡江夏村,而保公则独居鳌峰明山下,今莆之王姓者皆其后裔。舍公生二子:驱公,简公;希公生骥公、驰公;福公生享、利、三郎,四郎,五郎。驱与骥、驰并享、利、叁郎复迁南江即夏华,为南江松、竹、梅各房支祖,简生赤、员、由江夏迁化南里龙窠境前庄,为前庄支祖,四郎出继叔父养公为嗣子,为永宁派,五郎子梦璧、尚玉出游浙江定居,为浙江派。今前庄王氏,夏华后又迁上华、迁前王、迁三山,后代又迁候安县西门外、罗源县越品、福州横屿、邵武建宁、宁德东盛以及福鼎秦屿诸多王氏,均系开闽王审知公之孙继重公后裔无疑。
“日南开万派,云北镇千秋”。江夏王姓自惟寅公于播越之秋驾木排顺流至此,开基创业,历经沧海桑田,现居住在本村及琯下、岭头等村的王姓子孙有一千多户,至今传二十五世。老祖宗传下的名行有:
统本植槐润泽深而枝干挺绵延喆胤代称颂;
家承作赋渊源远则川流长炳耀词林群仰钦。
有明达材扬祖德继宗功业绩丰隆昭奕世,
贤治安佐裕文经宏武纬科名显振应昌时。
江夏王氏,源远流长,王氏江夏,繁荣昌盛。
附
三槐堂铭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是以录之。铭曰:呜乎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荫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倖,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题解】
铭,是一种歌颂功德或引为鉴戒的文体,常刻在器物上。苏轼此文的主旨在于歌颂王祐的功业与品格。文章叙事证理,委宛多姿而又清丽顺畅。
三槐堂是北宋初年王祐家的厅堂,因堂前植三槐而得名。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