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福清王氏副秘书长王华民在谱牒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3-02-06 22:33:31来源:中华东南王氏 - 福鼎王氏

打印 字号: T|T

            
                尊祖敬宗  与时俱进――《江夏王氏族谱》续修的经过和体会
                         福清市王审知研究会、王氏宗亲联谊会副秘书长   王华民

     福清市沙埔镇《江夏王氏族谱》续修工作启动于2008年12月,2010年末付梓刊印,历时两年多,上下同心,老少协力,圆满完成这项历史性的大工程。现把我们编修族谱的经过和体会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借东风续修族谱,齐动员形成共识
     江夏王氏历史悠久,明洪武年间,一世祖惟寅公从南日岛迁来兴基创业,至今已600余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多支族人转迁全省各地繁衍生息,总户数约1000多户,人口4000多人。我王氏族人英才辈出,仅建国以来,六十年间江夏村培养出大学本科108名,其中硕士12名;评为中级以上技术职务者86名,其中副高以上16名;担任科级以上干部39名,其中处级12名、厅级2名。
     改革开放以来,江夏人勇立潮头,奋勇争先,一批经营管理能人在工程界、企业界崭露头角,为祖国经济腾飞、家乡新农村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然而偌大的王氏村落,没有一部完整的谱牒。
    “谱者普也,又曰补也,前人创立或未备,后人补之而编”。我江夏王氏本有族谱,但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运动中即被破除收缴。幸天佑我王氏,族人亲友从高山公社文化站收存“四旧”物品的坍塌小楼中翻得一残卷,正是我江夏王氏族谱。1992年我们宗祠修复时,得以珍藏。然前后均散失不见,以致于今人只知我们是惟寅公后人,而不知源流世次。所以,修一部记载祖宗族人历史的族谱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2008年5月,福建省王审知委员会福清研究会成立。乘王审知研究的东风,福清研究会理事、村老人会会长王渊瑞等有识之士积极倡修江夏王氏族谱,得到村两委大力支持和各房族亲的热烈拥护,于是着手筹办事宜。
    2008年8月,村老人会牵头召开编修族谱预备会,参加会议的有:各村民小组长、各房各支代表,以及有威望的长辈共50多人。会上阐明续修族谱的意义,是为弘扬祖德宗功,深入研究姓氏文化,营造和谐社会,助推经济建设,增进海峡两岸文化经贸交流,为海外赤子寻根问祖提供方便,并提出编修族谱的设想,征求大家意见,得到一致赞同。接着,成立族谱编修理事会,各理事分头发动,使修谱工作家喻户晓。此后每个阶段召开理事会,民主解决编修过程遇到的问题。
    二、走出去寻根探源,请回来技术指导
    手头严重缺乏资料,仅仅根据祖上流传下来的口头传说,是不足以编修族谱的。为什么我们的祠堂里挂着“三槐堂”、“开闽之祖”两块匾?我们到底是属于“三槐王”还是“开闽王”?本着尊祖敬宗,对历史负责,为后代负责的原则,从2009年1月10日始,修谱理事会王渊瑞、王渊惠、王渊耿、王远谈、王华民等人,先后南下莆田南日岛东岱尾村,北上福鼎秦屿镇福山下,足迹遍及本市的城头镇峰前村,江镜镇南城村、音西镇瑶峰村、三山官路村和前庄村,以及夏华村、上华村,追根溯源,寻亲认祖,复印夏华、上华王氏族谱、前庄王氏族谱、秦屿福山下王氏族谱、明溪县福西洋王氏族谱等共九部,认真借鉴,历时半年,终于理清源流。
    源流基本理清,增强了我们续修族谱的信心。但我们这一代人对修谱这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还是没有头绪。怎么办?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参考复印回来的旧谱和其他姓氏新修的谱牒史志,并诚聘两位有修谱经验的技术顾问指导,做出了符合本村实际的修谱大纲,拟出了目录,至此修谱工作转入收集世系详细材料阶段。
    三、筹资金保证“粮草”,派专人逐户摸底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修谱付印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参照兄弟村修祠修谱的经验和做法,理事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筹资办法和激励机制,着手筹资。已丑年正月初二日,编委会召开了编修族谱新春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各房长辈、代表、江夏村在外工作、居住的族人代表共100多人,大家统一了认识,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和工作人员纷纷认捐奉献,你1千我1万,众人拾柴火焰高,筹到了启动资金。接着,每家每户每人50元入谱,修谱工作热气腾腾地展开了。
    理事会紧锣密鼓,挑选5位初高中文化的族人,分片下户摸底。这5位普查人员尽心尽责,经过3个月的调查登记,摸清了各家各户以及外迁户的情况,接着,请退休老教师汇总,——录入电脑。
    在编修族谱的同时,我们还斥资10余万元,修缮了宗祠。得到全族上下好评,为族谱修峻庆典做好了准备。
    已丑年十二月初一日(2010年1月15日),我们在修缮一新的宗祠里举行了隆重的江夏王氏族谱编修告捷庆典,参加庆典的有省市王审知研究会领导,市内外宗亲代表800多人。2010年末,《江夏王氏族谱》付梓
    回望两年来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取得修谱成功,首先要广泛深入发动族亲,取得村两委大力支持。村两委认为,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至始至终支持修谱工作,保证了族谱编修成功;其次要本着尊祖敬宗的宗旨,与时俱进认真修好族谱。我们以国家政策法规、祖训族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为准则,承袭先人修谱惯例吸收现代方志体例进行编修。历代世系线图附族人生卒年及简要经历,职务等,以备后人寻祖及续修之需,男女一视同仁载入谱中,体现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三是修谱一定要讲求质量,构筑和谐。我们江夏村历史上先后有三槐、开闽两支族人在此繁衍生息,世代兄恭弟友,现在又有不同宗教信仰,修谱要体现王氏海纳百川的王者风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奉献。为此,我们尊重不同宗教信仰,不但把民间信仰的宫庙胜境编入族谱,而且收入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图片,受到全体族人的拥护和赞成。这样,谱写,我们才能上对得起列祖列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