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王氏简报2011(第六期)
福建省福清市王审知研究会福清市王氏宗亲联谊会编 (总第三十七期) 2011年8月28日
目 录
▲本会动态
上迳镇编修《福清王氏大宗谱》理事会议召开
瑶峰村王氏宗祠重修告竣
瑶峰村隆重举行王氏宗祠重建落成庆典大会
▲联谊交流
我会领导出席仓山区王审知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
▲附 录
《瑶峰王氏源流碑》
■本会动态■
上迳镇编修《福清王氏大宗谱》理事会议召开
7月11日上午,上迳镇编修《福清王氏大宗谱》理事会议在该镇牌边村委会会议室召开,在家的王基端、王朝淦常务副会长、王训云副会长与秘书组人员及上迳镇王氏宗亲村的宗亲代表出席会议。
会议通报了编修《福清王氏大宗谱》的目的、意义及工作进展情况,介绍了《福清王氏大宗谱》的目录内容,对需要搜集的世系源流、祠堂谱牒、历代名贤、当代各界相关人士等各项资料做了说明。会上向聘请担任《福清王氏大宗谱》编修理事会副理事长、理事的宗亲颁发了聘书。要求副理事长和各位理事积极走访询问搜集有关资料,调查摸底填写好表格,为编修《福清王氏大宗谱》贡献力量。
瑶峰王氏宗祠重修告竣
在瑶峰王氏宗亲会的领导下,通过海内外瑶峰宗亲的共同努力,音西街道瑶峰王氏宗祠历经三年,已于日前顺利重建告竣。
瑶峰王氏宗祠始建于元至正廿三年(公元1363年),后焚于大火,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复建。然而,上世纪六十年代却因错误的历史观作祟,瑶峰王氏宗祠被人为地夷为平地。
拨乱反正以后,国家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瑶峰宗亲热议重建宗祠的事也有廿年之久,因种种原因未能动建。二OO八年春,乡亲王平不忍瑶峰文化中断传承,召集各支系族人代表共商修谱建祠大事,组建了理事会,并率先捐资三十万元作为筹建资金。在他的带动下,海内外瑶峰儿女纷纷热情捐资。全体乡亲同心同德,各尽所能,各输其诚,经过前后三年的努力,宗祠重建工程终于告竣。
瑶峰王氏宗祠坐落在太保山麓,是原址重建,宗祠座向依旧,主体面积近千平米,三进布局,井然有序,外方内秀。宗祠内楹联字句齐辉,开闽王功绩图文并茂,先贤牌匾赫然醒目。宗祠文化气息浓厚,教育功能明显。宗祠外还将兴建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最终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公园。
瑶峰村隆重举行王氏宗祠重建落成庆典大会
8月26日上午,音西街道瑶峰村彩旗飘扬,鼓乐齐鸣,隆重举行王氏宗祠重建落成庆典大会。参加庆典大会的有来宾和瑶峰村及其旅居印尼和港、澳、台的乡亲代表共600多人。市侨办、侨联和文体局、音西街道等有关部门领导应邀出席庆典大会;应邀出席庆典大会并赠送贺匾的有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和福清王审知研究会、福清王氏宗亲联谊会在家的领导、仓山区王审知文化研究会、晋江市太原学术研究会、福鼎市太姥王氏文化委员会、长乐市王氏联谊会、平潭县闽王纪念堂和安溪县常卿草苑文物管委会的领导、宗亲代表以及福州石步、北园村和我市各宗亲村的王氏宗亲代表。福鼎市太姥王氏文化委员会还送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
庆典大会在王氏宗祠前广场举行,大会主席台两边悬挂着大幅长联,上面写着:“源溯太原为闽王苗裔八百年教孝教忠开世德,根植瑶峰成一邑望族三十代且耕且读振家声”。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和福清王审知研究会、福清王氏宗亲联谊会及市有关部门领导、外地王氏宗亲代表和瑶峰村乡亲代表在主席台上就座。
瑶峰王氏宗亲会会长、瑶峰王氏修谱建祠理事会会长王朝淦首先致辞,他对有关部门领导和宗亲应邀前来参加庆典大会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他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重建瑶峰王氏宗祠的目的、意义和经过。连云港市福建商会会长、福清王审知研究会、福清王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瑶峰王氏宗亲会荣誉会长、瑶峰村乡亲王平和世界福清社团联合会副主席、瑶峰村旅居印尼乡亲王湧接着在会上讲话;长乐市青山下宗亲王恰弟、晋江市太原学术研究会会长王自力、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秘书长王国英先后在会上致贺辞。
福清王审知研究会、福清王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王基端受王良平会长的委托,代表福清市王审知研究会和福清市王氏宗亲联谊会对瑶峰王氏宗祠重建落成表示热烈祝贺。
他说,大家知道,修建宗祠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无论建造“总祠”还是“分祠”,其目的都是为了弘扬祖德,敦睦祖谊,激励后人,延续荣光。有人甚至将宗祠与社稷相提并论,这充分说明它在广大民众心目的崇高地位。
我们高兴地看到,瑶峰王氏宗亲理事会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理清了世系源流,并与长乐青山下、城头峰前村举行会亲联谊活动;组织力量重修族谱,近期即将付梓刊印。与此同时,他们把重建瑶峰王氏宗祠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得到海内外王氏宗亲的热烈响应,形成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和衷共济,共襄其成的喜人局面。值得一提的是,筹建宗祠理事会的各位宗亲,不负重托,秉持少花钱,多办事,办大事的宗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经过三年艰苦不懈的努力,重建王氏宗祠终于大功告成。
瑶峰村把重修王氏宗祠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气势恢宏的王氏宗祠集传统教育、健身休闲于一体,充分发挥“一堂多用”的功能。它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
我们还深深感到,瑶峰王氏宗亲举行这样隆重的庆典活动,其重要意义远远超过重建宗祠本身,它将进一步凝聚人心,形成一股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激励子孙后代更中好地继承、发扬祖先贤德和先辈的优良传统,为建设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家园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会上,瑶峰王氏族长王向榆向瑶峰王氏宗亲会荣誉会长王平颁发重建瑶峰王氏宗祠倡导者奖;会议还向王平、王汶等重建瑶峰王氏宗祠十大功臣颁奖。
最后,重建瑶峰王氏宗祠十大功臣和瑶峰王氏族长、宗亲会会长以及应邀出席庆典大会的来宾代表分两批为瑶峰王氏宗祠重建成剪彩;瑶峰王氏宗亲会荣誉会长王平和世界福清社团联合会副主席、瑶峰村旅居印尼乡亲王湧共同为瑶峰王氏宗祠揭幕。
■联谊交流■
我会领导出席仓山区王审知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
7月30日下午4点,福州市仓山区王审知文化研究会在福建师大附中小礼堂隆重召开成立大会。全体会员代表和来宾代表共130多人参加会议。福建省交通厅副厅长兼福建省交通运输管理局局长王朝武、原福建省外事办王恒余主任、福建省文史馆终生馆员、昙石山博物馆原馆长欧潭生教授,闽江学院林友华教授;建省王审知研究会秘书长王良修、办公室主任王幼松、仓山区统战部民政局领导、福建师大附中有关领导及深圳市、长沙市宗亲等应邀出席会议。福清王审知研究会常务会长王朝淦、常务副秘书长王训钊、副秘书长王华民及晋江太原学术研究会、泉州三王祠、福鼎闽王审知文化研究会、晋安区闽台王审知研究会的领导代表相关组织到会表示热烈祝贺。
王建宁当选仓山区王审知文化研究会会长。
■附 录■
瑶峰王氏源流碑
王姓源自帝王之后,乃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玄孙后稷(名弃,姬姓之王始祖)之苗裔。传承至东周灵王,立晋为太子,因直谏治水之策,意见相左而触怒父王,被废黜太子名分,贬为庶民。晋独子宗敬官拜司寇,其子孙世居太原、晋阳一带,因系王室之后,世人称王子王孙之家为“王家”,遂以王为姓。
秦末汉初,太子晋第二十代传人、秦将王离兵败钜鹿自殉,其长子王元率一支族人东迁山东琅琊,其次子王威仍留居太原,后以郡望不同而分“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实则同源也。至今,海内外多数王姓子孙,尽管支派不同皆以太原为根,故有“天下王姓出太原”之称。
王姓发迹于秦汉,腾达于六朝,鼎盛于隋唐。晚唐五代更有王审知兄弟率琅琊分脉,自河南固始南下,崛起于东南,拓疆开闽,嗣封为闽王,开创八闽历史辉煌。后朝宋太祖仰其大德,颁诏隆祀并赐匾称其为“八闽人祖”。
吾乡瑶峰,立族于南宋后期,距今约七百七十年。始祖讳守愚公,乃闽王讳审知公第十四代嫡孙。据《长乐王氏族谱》载:公元九百三十九年闽国宫廷内乱,部将连重遇、朱文进合谋兵变,康宗帝王昶率家小仓皇外避,被叛兵追杀,全家缢于村舍。唯其次子王虞(字惟全,又名再甦)遁匿得免,潜渡马江而下长乐,投奔以银青光禄大夫摄令新宁(长乐)的王想(审知公之从弟),得收而育之。后卜居该县古槐青山下村,此为青峰王氏开基祖,吾族开闽王氏之四世祖也。传至十三世祖永祐公,迁福清海口一带营生,育三子:长子曰守愚,次子曰守鲁,三子曰守约(宋淳祐元年特奏名)。宋末战患频仍,元兵挥师南下,为避战乱,遂令三兄弟分迁本邑之瑶峰、玉峰、鳌峰三地发科,各安其业。
瑶峰王氏,自守愚公以降,已蕃衍三十代,可谓枝繁叶茂、瓜绵椒衍。历代以耕读为本,重忠贞孝悌,故海内海外百业并臻、俊彦相继、英才辈出,蔚为吾邑福清一名乡也:际此宗祠重建告竣之时,特勒石略叙其源流,以启来兹,以谢吾列祖列宗翼孙之功焉!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