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闽王后裔聚居地——福清音西瑶兜乡

2013-02-06 22:26:56来源:福清王审知研究会王潮淦

打印 字号: T|T

       一、青山太保,福清名乡
       我们的家乡瑶兜乡,现隶属福建省福清市音西街道瑶峰村管辖,瑶峰村管辖瑶兜、黄厝、高厝、李厝、埔中、山埔、前埔、洋珠、洋门坑等九个乡,瑶兜乡为最大乡村。瑶兜乡地理位置优势,座落在福清城市规划区内,距离福清市中心城区仅3公里,吾乡东与本村山埔、前埔乡接壤,西与本村李厝乡紧挨,并与西楼村敏营村相邻,南连接本村埔中乡、北与本村高厝乡为界。现在海陆空交通十分便捷,从吾乡出行南边行车50分钟到达福州新港江阴国际码头,北边距市规划建设的清繁大道(福厦高速道路福清出口至市区城北)仅30米,往东车程45分钟即到达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距福清火车站15分钟车程。瑶兜乡独特风水宝地,北边太保山为南宋景炎帝封号,太保山麓有吾乡开基始祖一世祖王守愚凌墓(宋墓)和瓦窑山下宋窑遗址,在宋窑遗址周边,还能看到当年烧制的整块红砖和碎块,瑶兜原来应是瓦窑旁边之意,故取其名——瑶兜乡。乡里有一棵宋代大榕树,青翠绿茵叶茂挺拔,一座保存完好的宋厝和几口宋井,在向世人诉说着瑶兜乡年代悠久的沧桑。
       二、源远流长,闽王谪裔
       瑶兜乡历史源远流长,立族于南宋后期,距今有七百七十年历史,可惜原有十分珍贵的全四册族谱毁于1968年“文革”动乱年代。据考证,我们先祖系长乐市青山下开闽王王审知13世祖永祐公,瑶兜王氏是开闽王审知的嫡系苗裔。永祐公生有三子,长曰守愚、次曰守鲁、三曰守约。守约公在淳佑元年,因祖上之功,而获特奏名(特别拔攫为进士)。南宋晚期,原已占据中原大部分土地的元朝,大举南侵,而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不图进取,因此全国风雨飘摇,人心惶惶,不少人迁居以图避难。家有朝廷命官的王家,在即将改朝换代的动乱中,不得不虑及家族之命运,为此,永祐公毅然决定让三个儿子分迁不同地方:长子守愚公领眷迁居修仁里瑶峰(现音西街道管辖)。次子守鲁公领眷迁居玉峰(现龙山街道管辖),三子守约公领眷留居永宾里峰前(即鳌峰现城头镇管辖)。此守愚公即我瑶峰王氏的开基始祖。传至今日,瑶峰王氏已传承三十代。随着子孙不断繁衍,瑶峰王氏一系已分发为四个主要支系:①七房头支系;②埕里、外厝支系;③北头支系;④马山,音埔支系。印尼宗亲大都属于七房头支系。七房头支系的一世祖君恩(字雨村)公,生有七子,按长幼次序各成一房。
       三、枝繁叶茂,家族兴旺
       瑶兜乡始祖讳守愚公(一世),至今已繁衍三十代,现在人丁兴旺,在世十代同堂(二十一世—三十世)现列出世系表如下:  

 1  审知公,闽王,谥“忠懿”(开闽始祖) 2  延钧公,又名王鏻,闽国惠皇帝 3  继鹏公,又名王昶,闽国康宗帝 4  王虞公,又名再甦,字惟全(青峰开基祖) 5  世德公(字天成) 6  崇义公(字守宜) 7  翔龙公(字孔化) 8  王勳公(字孟箎) 9  以助公(字从周) 10  王宇公(字世宙) 11  王宣公(字彦化) 12  可得公(字景时) 13  永祐公(字善保) 14 1 守愚公(瑶峰分迁祖) 15 2 宗合公(宋嘉熙二年特奏名第一人)宗武公、宗周公 16 3 仕荣公、仕达公 17 4 王良公 18 5 □□□ 19 6 □□□ 20 7 王暾公(明洪武十八年进士) 21 8 王远公(明宣德十年举人) 22 9 王佐公(明景泰三年岁贡生,官至兖州同知) 23 10 王镇公(明天顺七年岁贡生,官至龙川知县) 24 11 □□□ 25 12 南轩公,北轩公,纬轩公 26 13 □□□ 27 14 一言公(明嘉靖十四年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 28 15 学夔公(明万历十年举人),学乐公 29 16 国梃公(明崇祯三年举人,官鸿胪序班) 30 17 □□□ 31 18 瑞澜公(清雍正十三年武举人) 32 19 □□□、维思 33 20 君恩公  君观公(象) 34 21 懋(向) 35 22 建(曾) 36 23 时(贤) 37 24 卿(登) 38 25 士(朝) 39 26 明(赓) 40 27 开(贻) 41 28 宗(孙) 42 29 义(诗) 43 30 本(祖)

      瑶兜乡地灵人杰,历代名人荟萃,素称书香门第,望族之材。古有王一言,1535年进士是明朝户部员外郎。各支系祖厅悬挂数拾面“文魁”“武魁”“选魁”“贡生”之类的大牌匾,在七房头支系(六房)二进祖厅的顶梁上悬挂着“诰封箱”,箱子里有皇帝颁赐的黄绫圣旨,其意是说这个家庭不论触犯何律,必须对其身家生命加以保护,足以说明瑶兜王氏家族地位之显赫。王氏宗亲乡内外(含海外)有近500户人家,人口约2300人,居住在瑶兜乡有318户,人口1280人。王氏家族枝繁叶茂,家族兴旺,人材辈出。有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家重点名牌大学生等;有留学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大学生等。出了王文生、王冰、王贻发(四房支系)博士,王文杰、王祉教授、王玉芝副教授,王泽生教授级高工、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文杰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熟悉掌握英、日、法、德、俄五门外语,1949年著《叶向高传》是为叶向高正名的第一人;王大明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学士,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电脑科学硕士,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留学英国取得计算机科学硕士第一人;王灼赓曾是福建省人大常委、莆田市外侨办主任(副厅级);孙中山先生的挚友郑忾辰其外甥王凌曾任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副巡视员,特级研究员、主任记者;王文生1997至2006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其博士论文发表于国际会议 ,2003年组队参加微软公司亚太区高校软件开发大赛,获一等奖。比尔盖茨亲自颁奖,2006年起加入谷歌公司,现任高级工程师;王大伟毕业于同济大学、留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机械专业硕士,原全德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主席,现为英国吉凯集团传动系统德国分公司工程经理。还有中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美国全科医师等,有的名列国家人事部高级技术名人大辞典。还有福清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旅居海外的瑶兜亲人也是好样的,有的为商界翘楚,有的为社团领袖,有的是科技精英,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引领风骚。他们的辉煌业绩,让故乡的亲人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侨居印尼王湧当选为第六届世界福清社团联谊会副主席、王涵当选为印尼中华总商会副总主席,这都是我们瑶兜人的骄傲。乡亲虽身居海外而情牵桑梓,关心着家乡社会事业的发展。由福清市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撰的《福清华侨志》,如实地记载了他们的功绩,有:香港宗亲王惠赓捐款103万元;印尼宗亲王朝祥捐款35万元;印尼宗亲王汶、王涌、王涵、王潜贤昆仲捐款25万元;香港宗亲王登镶捐款6万元,总计169万元用于家乡道路建设、教育、卫生保健和老年福利事业,这是功德无量的民心工程。去年以来,王德珍、王汶、王湧、王涵、王潜又捐出98万元,其中70万元用于祠堂建设,28万元用于登甲楼(瑶峰村卫生所)修缮,印尼宗亲王隆赓也捐出8万元,王登镶率朝印、朝龙、朝海三个儿子共捐出6.1万元,香港宗亲王丽珠捐港币1万元。
       四、修谱建祠,弘扬祖德
       当今,中国是近代历史中发展最好的时期,国家处于太平盛世,各地各姓修纂族谱,修建宗祠已蔚然成风。瑶兜王氏族人热议此事,已逾20余年,都心存重振瑶峰雄风,维系宗脉,重塑祖宗形象,策励子孙精进的宏愿,但因经济力有所不及,不敢贸然行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王灼赓因公来印尼访问,受族中长辈之托,曾向王朝笏、王朝祥宗亲面禀族人之议。甚得二位宗亲赞许,王朝祥宗亲亦慨允支持以玉成盛举。但哲人其萎,二位宗长相继驾鹤而去,族人为之悲戚之余,也为修谱、建祠之举难以实现留下了深深遗憾。此事一搁多年,2008年春季,远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福建省商会会长)王平(五房支系)回乡祭祖、探亲,有感于瑶兜王氏族谱,王氏宗祠重修、建之急迫,召集全乡各支系代表重议此事,并率先捐资30万元为启动资金,随即召开会乡大会,选举成立由各支系代表组成修谱建祠理事会监事会机构,由福清市卫生局原副局长(正科级)王朝淦出任会长,订立了执行和监督规章,使修谱和建祠工作有序进行。祠堂按原址起建,现主座建筑已重建落成,谨择于公元2011年8月26日 举行峻工庆典仪式。祠堂总占地近20亩,祠堂总建筑面积1410平方米,其中:1、祠堂主建筑940平方米(长47米、宽20米),祠堂高度9米。2、祠堂东西两侧长廊长47米,两侧宽10米,合470平方米(未建设),祠堂由前厅、中厅、后厅三落相连构造。其中前厅为迎宾场所,实用面积为116平方米(长5.8米、宽20米);中厅310平方米,(二边厢房、中间天井,长15.5米,宽20米);后厅514平方米(长25.7米,宽20米),后厅设历代宗祖牌位,供后人瞻仰。祠堂一次规划设计到位,视经济情况分期实施建设。
       五、齐心协力,建设家园
       在修谱建祠两大工程开始至今三年时间里,全体理事认真负责,团结奋斗,齐心协力,建设家园,已收到269人和5家公司捐款人民币共1,903,850元,港币1万元。尤为感人的是:修谱建祠的发起人王平宗长率先捐资30万元、其叔朝检宗长女儿王丽琴虽已出嫁外乡,仍热情捐资5万元;企业家王爱平、王鹏赓各5万元;一向好善乐施的王国赓宗长领全体家眷积极捐资10万元;96岁王爱仕老人在临终前捐出600元人民币;靠政府发放生活保障金的王朝针也掏出自己的生活费100元。诸如此类的事迹不胜枚举,极致地体现了瑶峰族人热爱故乡的血脉情缘和瑶峰族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充分体现了我理事会倡导的瑶兜王氏男女,理皆有责,捐款不计较多少,心里应有尊祖敬宗之念,应该晓得我是瑶兜人。
       理事会有关人员还前往印尼,国内各地乡亲聚焦地,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召开座谈会,积极筹措资金。理事会还到福州、莆田等地参加各项活动,走访前辈老人等,为修谱建祠顺利进行尽心尽力尽责,我们还邀请了新闻媒体到吾乡采访报导渲染历史文化渊源,先后有福州日报、福清侨乡报记者深入我村寻根问底,采编瑶兜乡历史文化,其中有《寻古探幽瑶兜村》、《瑶兜村文物古迹藏乡间》、《瑶峰村将建文化公园》等发表在《福州日报》、《福清侨乡报》,媒体记者在寻古探幽吾先祖的七房支系四幢祖厝,祖厝的建设规模使记者叹为观止,他们讲:从百余年祖厝的建筑结构足以印证瑶兜王氏祖上的富有,以及当年瑶兜乡的繁华景象。
       我们的心愿:要让子子孙孙千秋万代在瑶峰王氏宗祠庇佑下,带来的和气、福气、运气和财气,为光耀瑶峰王氏宗先,造福子孙千秋万代做出更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