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福建晋江王氏

2013-01-25 09:40:24来源:互联网

打印 字号: T|T

    王思义兄弟十人于九二七年卜居于晋江青阳的杏厝王,八世四郎移居罗山镇杏田村。十一世有礼从杏田迁居金井镇洲村。杏厝王的十七世王崎山迁至青阳莲屿的沿塘,明末清初沿塘的王佰荣迁居青阳的高岑(高霞),后有族人相继迁入高霞。明洪武二年(1369年)潮州路总管王翰调任福建行省参知政事,返闽经晋江寓居罗山沙塘为其始祖。王审邽派下二十世王质文于元朝至正年间开基安海大山后村,十八世王国和开基车厝。二十世的王安明居大山后。青阳杏厝王四世王德顺于清代咸丰年间,迁居台湾的台南,已传至十三至十四世,其成村落。
     据《罗山沙塘族谱》记载:王毅轩于明咸化(1471年)移居龙岩;王厨当等于民国期间到美国、墨西哥谋发展。目前沙塘已有万余人口,移居香港、九龙有近千人,居住于澳门的有约一百人。清代沙塘王姓不少人到新加坡。

     村由王氏建居,且因村中遍植杏树,故以其姓及杏树的自然特征而得名“杏厝王”。—来源于《地名普查资料》
 
     王潮少子延广(一名延义>因延望遭害,俱受株连,遂改名“思义”,率妻及子继仁、继孝、继德等,避难永邑(今永春)山中。后晋开运二年(945年)闽国为南唐所灭,时原“三王”部属留从效据泉为清源军节度使,厚待“三王”族人,延广分兄弟支十人复来泉,被任命为军正。尝止舍于晋江青阳,因见其地依山面海,十里湖光,堪称安居之地。后,延广遂弃官定居青阳,成为青阳杏厝王开基始祖。其子孙继承三王重教兴学传统,创办“东庵”学塾,课督子弟,因而科举连登,九世孙子荣宋嘉泰元年(1201年)首中举人。
     十世孙节嘉泰四年(1204年)中举人,嘉定七年(1214年)举进士,泉郡太守章公颖立“凌云”牌坊奖掖,故有“凌云王氏”之称。
     其弟袭龙受兄熏陶,亦励志笃学,开禧三年(1207年)、嘉定六年(1213年)、嘉定十二年(1219年)凡三预乡贡举(县、府、省三试连捷),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进士出身,被誉为“东南一佳士”。
     后来王氏子孙又以青阳杏厝为“秧借地”,移植于府城、近郊、邻县及外省,裔孙数以万计。
     公元927年开闽三王之子王思义兄弟10人卜居于晋江青阳的杏厝王,是为晋江王氏开始基始祖,以王思义兄弟10人杏厝王一世祖,于八世四郎罗山镇杏田村。十一世有礼从杏田迁居金井镇洲村。杏厝王的十七世王崎山迁至青阳莲屿的沿塘,明末清初沿塘的王佰荣迁居青阳的高岑(高霞)。上述村居不断有族人向外地播迁:青阳杏厝王四世王德顺于清代咸丰年间,迁居台湾的台南,如今已传至十三至十四世,已是枝荣叶茂,自成村落。民国十七年(1928年)青阳镇杏厝王的王维汾曾往台南探亲。
     晋江王姓开基祖地青阳杏厝王字辈为:祖宗种德世泽长,继期孙子振官裳,时占龙云峰上望,阳山苍翠霭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