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生致信王宣国切磋江西湖坪王氏上源
2012年五月下旬,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中华金寨王氏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王宣国收到江西乐安县湖坪王氏负责人王发生先生的来信。信中介绍了湖坪王氏老谱记载的上源世系,并感到世系传承有较大出入,要求与之探讨与商榷。
王发生先生介绍,湖坪村历史悠久,自公元980年开基,历代文人、官宦较多,历史遗产丰富,现保留明清时期古建筑300多处。本村现有人口1.2万人,共一个祖宗,都属太原王氏,世称“文献世家”。目前,湖坪王氏正准备编修族谱。根据光绪二十八年编修的老谱记载,从太子晋到55世初公的世系传承与全国有关文史资料有较大出入,目前大家的观点不一,影响续修族谱的进程。王发生先生寄来的湖坪王氏老谱上源五十五世世系传承如下:
1晋--2宗敬--3王子成父--4仕蠲--5升--6恙--7顽--8颍--9营--10错--11濆--12渝--13息--14恢--15吉首--16颐--17翦--18贲--19离--20威--21立--22臧--23邑--24揆--25白--26章--27咸--28霸--29泽--30翊--31烈--32瀜--33览--34裁--35导--36承--37述--38邵--39坦之--40混--41恺--42绥--43冏--44神念--45僧修--46仲孝--47诠--48通--49福畤--50仁忠--51玄暕--52景肃--53孟友--54仲舒--55初
针对以上世系传承图,王宣国在对王发生先生的回复中指出:根据湖坪王氏光绪谱记载,湖坪王氏的近祖系唐御史中丞王仲舒的后裔,说明是太原王氏无疑,而且自玄暕以下世系清楚。但不难看出,其上源远祖世系错讹多舛,主要是:一、3世王子成父不是太子晋的支系,他比太子晋早100多年,是东莱王氏祖先,更不是太子晋的孙子;二、既然在20世确立王威是太原王氏宗派,在32--35世又插入琅琊王氏王元的后裔王融、王览、王裁、王导是明显的错误;三、49世福畤没有仁忠这个儿子的记载,因而在王景肃上安插王通、王福畤父子也是错讹。关于王景肃上源世系在全国有关王氏宗谱中有十多种记载方式,其主要原因是有宋以来,历代修谱中存在资料不全、信息不灵、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经济贫乏以及战争、饥荒、瘟疫的影响,互相之间缺乏交流。一些谱师盲目地把他们掌握的王氏名人安插在远祖世系上,造成后代对先祖世系传承的困惑。
当今,全国王氏文化研究活动正迅猛异常地的发展,历史的、客观的、辩证的看待老谱遗留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使湖坪王氏宗谱编修工作早日开展,王宣国向王发生先生提供了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近年来通过多家王氏宗谱研究总结并论证的《关于太原王氏王景肃、王仲舒上源世系行传表》以及江西豫章王氏上源世系传承图作为参考,希望湖坪王氏对景肃公以上的世系传承有一个明晰的考证思路。同时,鼓励王发生先生尽职尽责,为湖坪王氏上源世系研究作出贡献。
王发生的正楷书法作品(局部)
王发生先生还向王宣国寄来自己近期的书法作品,要求对其进行指点,并表示今后进一步丰富晚年的文化生活,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王宣国根据自己的书法艺术实践,诚恳地向王发生提出一些建议,并答应在适当的时候赠寄一件书法作品,以资交流。 (本站编辑部编辑)
附:《太原王氏王景肃、王仲舒上源世系行传表》
第 一 世:晋。一名王乔,字子乔。周灵王长子,生于周灵王六年(公元前566年)。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年十五立为太子,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毂、洛水泛,危及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直谏提出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晋之谏言,灵王怒而不纳,废晋太子位为庶人,谪居并州(今山西太原市)河东城都乡塘阪里。晋体恤民情,深受百姓拥戴,虽没能登上王位,世人仍以帝王视之,尊称为“王子晋”,称其家族为“王家”,遂以王姓,世称尊太子晋为王氏系姓始祖。唐武则天登封改元,封禅嵩岳时封太子晋为升仙太子,别为立庙。今山西太原的晋祠内建有“子乔祠”。晋生二子,长宗敬,次龟。
第 二 世:宗敬。晋长子,仕周为上大夫,迁司空中郎将。其时诸侯争霸,王室日衰,宗敬知国事已不可为,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晋阳。世人进号曰王家,因以为王氏,系为太原王氏之始祖。卒年六十三,葬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称“司徒冢”。娶吕氏,配姜氏,子一:凤。王庸敬纂《王氏通谱卷首之二》
第 三 世:凤。宗敬子,卒葬山西省晋阳唐里屯,娶郭氏子二:覃、石。
第 四 世:覃。凤长子,抱道躬耕,晋侯屡辟不就。娶□氏,子一:渠。
第 五 世:渠。覃之子,仕周王室为司徒。娶□氏,子二:荘、丰。
第 六 世:丰。渠次子,初仕范中行氏,后为智伯家臣,晋为六卿,吞智伯,灭中行,遂入东都为封人,卒于巩县,葬北邙山(在河南府城北)。聚□氏子—:芝。
第 七 世:芝。丰子,仕周东都城守长。娶□氏,子一:亿。
第 八 世:亿。芝子,隐居不仕,以子为将,魏王尝以百金为寿,亿却之,曰:子贵若显亲,吾更愧于子职矣,终不寿。生一子:错。
第 九 世:错。亿子。仕魏大夫,上将军,官至上军大夫,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奔韩,娶□氏,子二:愤、愦。
第 十 世:愤。错长子,又名坟或迹。仕魏中大夫,拜侍中。娶范氏,子一:渝。一说娶陆氏,生三子:谕、谋、谅。
第十一世:渝。坟之子,仕魏上将军,其威德安海镇山。娶上官氏,子一:息。
第十二世:息。谕子,仕魏为司寇、上将军,追赠忠烈侯,娶钱氏,子二:恢、昱。
第十三世:恢。息长子,仕阳城令,封伊阳君。娶姜氏,子一:亢。
第十四世:亢。恢子,拜大夫将军,秦以中大夫召不就,遂隐居频阳(属陕西富平),娶胡氏,子三:颐、敛、蠋。
第十五世:颐。亢长子,有文武之才,秦以中大夫召不就,卒葬频阳, 配孔氏文信君斌之女,子一:翦;继周氏,女一,适左监门汪永。
第十六世:翦。颐子。频阳(今陕西富平县)东乡人,生于公元前304年。少习兵法,事秦为大将军,在攻赵,平燕,破楚等多项战役中立下大功。是秦始皇战七雄、平天下的主要战将,在统一秦王朝大业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公元前221年因病乞退,不几即卒,享年八十四岁,葬陕西富平县东四十四,娶桓氏,生六子:贲、戊、勇、刚、毅、乙,一女适中郎将汪陈。
第十七世:贲。翦长子,字典武,事秦为大将军,与父翦为秦始皇平定天下,建立秦朝立有大功,封通武侯。父子《史记》中皆载有其名。卒葬父茔之次。娶吕氏司马任城德教女,子一:离,女一适武安侯马兴。
第十八世:离。贲子,字明,事秦为大将军,西汉时封武城侯。秦二世时,离领军击赵国赵王和张耳,在攻击鉅鹿城时被项羽所虏,因不愿作叛自焚于禁室,《史记》中有其名,《中华全史演义》中亦其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有世系所载。娶秦将军孙胜之女,卒葬鉅鹿。子二:元、威。长子元官中议大夫,为避秦乱迁琅琊,史称为琅琊王氏之始祖。
第 十九 世:威。字武,离次子,事秦为左长史,秦末留守晋阳,仕汉为扬州刺史,后归山西太原广武,史称为太原王氏之始祖。娶上大夫刘淳之女,子一:志。
第 二十 世:志。威子,字仲,汉□帝征为扬州刺史,卒葬太原鹿台山,配程氏,子三:珣、玕、琪。
第二十一世:珣。志长子,字东石,汉扬州刺史,秦末隐居不仕。
第二十二世:言。珣子,躬耕不仕。
第二十三世:山寿。言子,汉元康中为代郡太守。
第二十四世:嵚。山寿子。
第二十五世:彝。嵚子。
第二十六世:彛。彝子。
第二十七世:朂。彛子。
第二十八世:励。朂子。
第二十九世:霸。励子,字儒仲,太原广武人。居晋阳。《二十五史》载:霸少有清节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建武中(一说汉平帝时应召入京,仕司徒侯,有盛名)征到尚书,拜成名不称臣。有司问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及(礼记曰: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司徒侯,故梁令阎阳毁之曰:太原俗党儒仲颇有其风,遂止,以病归,隐居守志茅屋蓬户,连征不就,以寿终。娶妻贾氏,生二子:殷、咸。
第三十世: 咸,霸次子,随父居晋阳,子一:甲。
第三十一世:甲,咸子,字子初,后汉元和中屡徵不就隐居石室山。配任氏子二:甫、申。
第三十二世:甫,甲长子,字伯仲,抱道不仕。子二:阱、矍。
第三十三世:阱,甫长子,字子农,后汉郡吏。配周氏,子一:恬。
第三十四世:恬,阱子,后汉?帝安邑椽。子四:锟、烈、柔、泽。
第三十五世:泽,恬四予,字季道,少时并为郭林宗所知,代郡太守。配金氏,子一:昶。
第三十六世:昶,泽予,字文舒,晋阳人。魏初历兖州剌史,明帝时赐爵关内候。当陈治略五事,著治论二十余篇,兵书十余篇。正始中官征南将军都督荆豫诸军,表徙治新野习水军,广农垦,殖仓谷盈积。嘉平三年击败吴将施绩,振旅而遣进封京陵候,后迁司空,持节都督。甘露四年已卯薨,谥日穆候,有集五卷。见三国志魏书殁隋书经藉志。配傅氏,子四:浑、深、沦、湛。
第三十七世:湛,昶四子,字处冲。少有识量,沉默寡言,宗族以为痴,独子济诣之,见床头周易,湛因剖析玄徵,济叹日“家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矣。晋汝南内史,称王汝南。魏嘉平二年庚午生,元康五年乙卯卒,年四十七。配郝氏,子一:承。
第三十八世:承,湛子,字安期。永宁初为骠骑参军,后天下将乱,乃避难南下,迁司空从事中郎,豫迎大驾,赐蓝田县候,迁尚书郎不就。东汉王越为记室参军,雅相,为渡江名臣第一,年四十六卒,朝野痛惜。子二:述、延。
第三十九世:述,承长子,字怀祖,晋泰安二年癸亥生,少孤事母,以孝闻,安贫守约,少袭父爵,年三十尚未知名,王导辟为中兵,迁骠骑将军,宛陵令,太尉司空又除尚书吏部郎,,出补临海太守,会稽内史,扬州剌史。太和三年戊辰卒,时年六十六,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溢日穆,改日简。配吕氏,子三:坦之、神之、口之。
第四十世:坦之,述长子,字文度(公元330-375年),东晋太原晋阳人。少与郗超齐名,时称“江东独步”。官左卫将军,领本州大中正。简文帝病危,诏桓温摄政,他?诏另作。孝武帝即位,为中书令。出为徐、兖二州刺史。加封兰田献侯,与谢安同辅朝政,临终还惟忧国事。信佛教,尚刑名之学。曾著《度庄论》,以为庄子之学,害多利少。宁康三年乙
亥五月丙午卒,时年四十六,满朝野与万民痛惜之,追赠安北将军谥日献。配范氏散骑常
侍,汪女豫章太守宁妹日盖赠高平郡夫人,子三:恺、愉、忱。侧室?氏,子一:国宝。
第四十一世:愉,坦之次子,字茂和,初为缥骑司马,迁江州刺史、都督。豫州四郡辅国将军。晋尚书仆射,配桓氏,子六:绥、纳、缉、约、殷、绶。
第四十二世:缉,愉三子,晋散骑常侍,配?氏,子一:慧龙。
第四十三世:慧龙,缉子(公元?-440年),南北朝时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南)人,东晋尚仆射王愉孙。出身高门,公自幼聪慧,深受祖父的宠爱。官居晋宁南将军,在全家被刘裕所杀后,他奔后秦,秦归北魏。明元帝使镇洛阳。崔浩嫁以蛭女,叹为“贵种”任长社穆侯。大武帝时,大破宋将王元谟于滑石(今河南滑县东南),太武授龙骧将军赐爵长社侯衍荥阳太守,卒后赠安阳将军、荆州刺史,谥日穆侯吏人,配崔氏赠博陵郡夫人,子一:宝兴。
第四十四世:宝兴,慧龙公子,公少孤事,对母至孝,袭父爵,后拜长社侯,龙骧将军。配庐氏尚书遐女赠范阳郡夫人,子一:琼。
第四十五世:琼,宝兴公子,字世珍讳贡玉,魏孝文赐名,初官典寺令,魏孝文纳长女为嫔。太和十一年,官拜前卫将军。并州大中正。孝明弟孝昌三年又官拜镇东将军,盒紫光禄大夫中书令。卒后赠封征北将军,中书监,兖州刺史。配李氏,子四: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称“四房王氏”,女二:长适魏孝文纳为嫔,次适范阳庐道亮。
第四十六世:遵业,琼公长子,风仪诸秀,涉历经史位著作佐郎迁右军将军兼散骑常侍转司徒左长史,与陈郡琅琊王诵并领黄门郎,号日三哲。卒后赠封并州刺史。有生年间著有《三晋记>十卷行于世。配?氏,子二:长明、松年。历史上称为四房王,公为大房王也。
第四十七世:松年,遵业公次子,北朝魏、齐太原晋阳人。官给事黄门侍郎、侍中、御史中丞,封高邑侯。散骑常侍、食高县干参定律令兼御史中丞发晋阴之邺疾卒,赠吏部尚书并州刺史,谥日平见。配?氏,子四:?、劭、规、柬。
第四十八世:劭,松年公次子,一说邵,字君懋,隋太原晋阳人。少沉默好读书,北齐尚书仆射,累迁太子舍人。入隋后,初任著作佐郎,御职在家私撰齐书,被人告发,文帝览其书而怩之,起为员外散骑侍郎修其居注,迁著作郎,屡上表言符命。在文帝、炀帝时,官至秘书少监,任史官近二十年,撰有齐志、齐书、隋书等,己失传。配?氏,子二:孝京(来)、孝柔。
第四十九世:孝京,劭长子,隋扬州参军,配?氏,子二:子奇、子贞。
第五十世:子奇,孝京长子,唐青州司户参军,子五:庆贤、庆祚、庆符、庆洗、庆元。
第五十一世:庆元,子奇五子,子一:光复。
第五十二世:光复,庆元子,子一:邕。
第五十三世:邕,光复子,唐天宝十年进士,曾任永州刺史,金部郎中。著有勤政楼、花竿赋,内人踢球赋扩后浯溪铭。子一:篆。
第五十四世:篆,邕子,唐进士,及著作均见《全唐文》。子一:审。
第五十五世:审,篆子,任过丞相。子四:智、义、贞、常。
第五十六世:贞,审三子,字孝逸,善《毛诗》、《礼记》、《左氏传》、《周易》,长于文词,曾任河南推官。因上谨江都赋>贬,后因病回乡里,卒。子四:仁一、仁二、仁三、仁四。
第五十七世:仁四,贞四子,任过县令。子一:元暕。
第五十八世:元暕,仁四子,历任宋御史,属三院尚书,比部员外郎。子一:景肃。
第五十九世:景肃,字纬仪,元暕子。唐高宗乾丰二年(公元六六七年)生,开元时,任丹阳太守。[注: 经与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联系,该办吴小铁先生2009年12月31日复函:“经查《江南通志》职官志,唐代润州刺史,确有王景肃之名”】。唐时的丹阳即是现今江苏省的镇江市,镇江在隋朝统一后改置“润州”,唐天宝二年( 742)改润州为丹阳郡为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开元初(大约公元713或公元714年)景肃公任刺史时,当时镇江叫“润州”。后人在修撰家谱时,时值“润州”已改为“丹阳郡”,因此将景肃历官“润州太守”改“丹阳郡太守”。祖自陕西京兆府万年县业里迁出,景肃公徙豫章后居东湖之滨,以子贵,封豫章伯。配房氏,继配朱氏。子三:孟友(政)、仲友(致)、季友(徵)。
第六十世:▲孟友、讳政,景肃长子,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生,仕唐官至襄、邓等州防御使、鄂州采访使,赠礼部尚书。复徙居河南,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殁,葬河南洪山申坑。配李氏、封夫人,赠渤海太君;继配宋氏;又配付氏。子一:仲舒。
▲仲友、讳致,景肃次子,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与弟季友(徵)同居丰城云岭东山,举乡荐任宣城令,擢江陵太守。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殁。配郭氏,继配房氏,子二:运俊、武俊。
▲季友、讳徵,景肃三子。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生,与兄仲友(致)同由豫章东湖徙居丰城云岭里。公少有大志,博极群书,于开元二十四年登进士第一名状元,授洪州司仪。因君国重务九章等忤帝旨,遂挂冠归家,与生徒讲学于龙洪坑智度寺,著有四书要说六经通义。后帝寻复用之,累升至河西郡守、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殁,享年八十一岁。赠豫章伯,宋塑像于儒学,立达尊祠祀之。配田氏,继配柳氏,又配龙氏。生子一:承显。
第六十一世:▲仲舒、政(孟友)子,字宏中。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生,肃宗宝应元年(762年)举贤良方正,官至御史中丞,唐穆宗长庆三年( 823)殁赠左骑散常侍,后迁河南洛阳祖墓,葬孟友公墓侧。配李氏,子七:初、哲、贞、宏、泰、复、洄。女二。
▲运俊,致(仲友)长子,名宪,字惟衍,一作胤俊。唐天宝二七年(743年)生。配徐氏,予一:仕博。
▲武俊,致(仲友)次子,名轫,字杰衍。天宝二九年(745年)生,授号卫将军。配黄氏,子二:仕元、仕则。
▲承显,徵(季友)子,字元隆,号安甫;一字元荣。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生,
与兄仲舒公同应贤良方正,授江陵太守(一作太伊)。居丰城正信乡云岭里,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殁。配杜氏,一作本里徐氏。子三:缉辉、缉荣。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