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福安座谈会记要

2013-01-24 15:35:23来源:中华王氏研究中心

打印 字号: T|T

      ——暨《开闽王氏大总谱》编辑启动会议
 

    《开闽王氏大总谱》是《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大系总谱,涉及到约三、四百万开闽王氏族人的世系传承汇总,也是联系海外王氏族人的一个重要窗口。为此,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与筹备,终于在6月25日至27日在福建省福安市隆重召开了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座谈会(暨开闽王氏大总谱编辑启动会议)。会议由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福安长溪王氏文化委员会承办。主要目的是较广泛地宣传发动《开闽王氏大总谱》编撰启动工作,建立《开闽王氏大总谱》编辑班子,召开《开闽王氏大总谱》编辑组第一次工作会议。
     25日为会议代表报到,参加会议的人员有: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王听兰,研究中心理事、琅琊王氏大总谱副主编王扬世,研究中心会员王自姐等;福州市代表王祖麟、王幼松、王知德、王学智等7人;晋江市王自力等5人;三明市王本增等3人;福鼎市王亦明等5人;寿宁县王奕福;柘荣县王进开等2人;福安长溪王氏文化委员会会长王柏树、常务副会长王柳容、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干增等23人。总计49名代表,超过了预期规模。
     26日上午座谈会在福安韩城王氏宗祠隆重举行。首先,受福安长溪王氏文化委员会会长王柏树的委托,常务副会长王柳容女士致欢迎词。她说,唐武德六年(623)起福安属长溪县,宋嘉定十年(1217),乡人郑子化上书请析县,宋淳佑五年(1245)宋理宗御批“敷赐五福,以安一县”,赐名福安。福安是一座具有776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福安市作为闽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城市,又是闽国开国功臣之一——王审知从兄、时任福州守城都督的王文光(彦复)的后裔主要集居地,王氏文化研究活动开展活跃并富有成效。前不久福建省首届入闽王氏谱牒研讨会在我市穆云乡桂林村隆重召开,今天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编辑座谈会在我市韩城隆重召开,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必将推动我省开闽王氏总谱编辑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着积极指导意义!王柳容常务副会长代表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长溪王氏文化委员会热烈欢迎全体到会代表,并衷心祝贺会议圆满成功。
     会议接着由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王听兰理事长作“全面启动编撰《开闽王氏大总谱》文化工程”的主题发言。他在发言中首先从族谱文化是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讲到姓氏文化主要包括三项活动:编修家谱、修建宗祠(祠堂)、修整先祖坟茔。也可归纳为修谱和祭祀二项活动。而修谱已逐渐成为姓氏文化活动中的首选项目,成为全面开展姓氏文化活动的启动工程。中华大地正在形成方兴未艾的修谱热潮。在当今时代,修谱是广大族众多层次的心理需求中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尤其是留名和扬名的心理需求,体现了特有的核心价值,推动着各姓氏家谱的编修。可见,中华大地的修谱热正是炎黄子孙特有的文化需求得以满足的表证,是族谱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充分体现了家谱所具有的核心价值——它能满足中华儿女的文化生活的需求。
     而且先进技术——数字化方法的应用给修谱工程带来了无限光明的前景,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不要说是我们中华王氏大族谱,就是包括百家姓在内的中华大族谱的编撰都是可能的。数字化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娄文明进步的阶梯,它以传播迅捷、技术规范、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逐步取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与其它文化形态一样,谱牒也终将步入数字化行列。我们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决心采用数字化技术来编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并要求下面各支谱也采用数字化技术编修。
     因此,中国的家谱虽然原本不是商品,但由于有最广泛的消费者,有极高的核心价值,又具有了先进的方法,我们所从事编撰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乃至中华民族的大族谱,不仅是非常必要,而且完全是有可能的。这叫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已具备。
     开闽王氏是琅琊王氏中唐末五代十国期间,以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以及王从光(王彦复)等,在福建八闽土地建立了闽国(当时十国之一)的王氏大族。王氏开闽伟业始于王潮,成于王审知,后世称王审知为“开闽第一人”,奉为开闽王氏大始祖。五代十国期间,中原大地群雄刈据,战乱不息。但闽王王审知治国期间,采取政治上“睦邻保境,遵奉中央,轻徭薄赋,与民生息。”他力排众议,拒不称帝。坚持“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经济上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修筑道路。因而深得民心。开闽王氏后裔有许多迁徙到台湾和东南亚国家,成为东南亚很有影响的王氏大族。
     开闽王氏在修建三王(王潮、王审邽、王审知)遗迹,如陵园,坟墓、祠堂,纪念堂等方面重视较早,并早已活跃地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主要的文化遗产得到修复和保护,开展较好。基层的支谱编修活动也很活跃,当务之急是要抓紧编好开闽王氏大总谱。
     编撰开闽王氏大总谱方面,前人已经做出重要贡献并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按照总谱局的规划,《开闽王氏大总谱》内容结构是:①开端始祖——以王潮、王审邽、王审知等三王和王文光(彦复)等一起建立闽国的王氏先祖为一始祖,向上可追溯到王晔、王导等。②终端迁祖——大陆以明清时期的某支迁祖,至今已繁衍成几百人以上的大族的定为终端迁祖。此终端迁祖即为该支族人的始迁祖,应编修本支族谱。此终端迁祖即为大总谱和支族谱的连接点,简称“节点”。③海外,以迁到海外某国家或某地区的第一迁祖为终端,终端以下由该国或该地区的族人编修该支族谱,并以此迁祖为“节点”连接大总谱。
     目前编撰开闽王氏大总谱存在的主要困难有:①工程巨大,工作量繁重。②世系存在许多世系错乱现象。在闽国内乱及灭亡后时期,因杀戮、逃亡、迁徙等,有的支族灭亡,有的甚至改姓,有的在新环境里繁衍成大族,这需要进行一些考证,才能编下去。但是还应该看到当前编撰开闽王氏大总谱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如:①大总谱的终端仅编到终端迁祖,不编到现代人,这就简化了编辑工作。②当今交通、信息发达便利,基层修谱活动和学术研究活跃,加上政府机构与民间开展两岸交流活动频繁,为联系宗族,收集资料,以及考证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之机。③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方法,将大大提高修谱的效率和速度。我们与武汉的中根源数字化推广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已经有定型的模式和成熟的工作班子,可以承担编辑组的许多工作量。
    总谱局通过近年来编撰太原、琅琊、三槐等三大总谱的实践,已经初步摸索出一套方法、计划、编委选拔、经费筹措的路子,我们满怀信心能有效开展好《开闽王氏大总谱》的编撰工作。
    会场上悬挂布置了总谱局带来的总谱局编制的《开闽王氏大总谱世系总图(草)》;《中华王氏源流示意图》;新加坡开闽王氏宗亲总会王秀南教授编修的《王氏立姓开族百世谱》中的全套世系图;福建民间修谱志士王忠芳历经十多年编著的《太原郡王氏宗谱》中的十三张世系大图。
    会议期间,与会宗亲在宗祠祖厅拍了合影。晋江太原学术研究会理事长王自力向福安王氏会长王柏树赠送了三王锦旗,副会长王景坤向福安宗亲赠送印有晋江王氏标志的金色文化衫,常务理事王昆山向福安宗亲赠送晋江学术研究会的有关资料。福鼎王氏总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乃发、西园分会副会长王中界代表总会向福安韩城王氏宗祠和穆云镇桂林王氏宗祠赠送复制的海外太原王氏后援会送给第十届世界王氏恳亲大会的礼物---太原晋祠镇祠之宝始祖子乔像。
    在26日全天座谈讨论中,代表们围绕着如何启动编撰《开闽王氏大总谱》展开热烈讨论,纷纷献计献策。相继有福州市的王祖麟、王知德、王学智、晋江市的王逸民、王云传,三明市代表王本增,寿宁县王奕福,福鼎市的王忠芳等共18名代表发言。他们汇报了本地区、本宗祠、本社团开展活动情况,一致认为编撰《开闽王氏大总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表示大力支持和努力实践,并提出了许多诚挚的建议。
    座谈会上推举产生了开闽王氏大总谱编委成员,编委成员将由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正式任命公布。当日晚上,在福安市宾馆212房间召开了《开闽王氏大总谱》第一次编辑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王祖麟,王知德,王学智,王干增,王奕福以及总谱局的王扬世先生。会议由王听兰先生主持。会议宣布《开闽王氏大总谱》编辑组正式成立,就编委分工、任务,联系及工作方法进行具体商议,并作出有关决定。
    27日上午在韩城王氏宗祠继续举行小型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是:总谱局的王听兰、王自姐,长溪王氏文化委员会的王柏树、王柳容、王干增、王增金、林电玉、王典,王德逢,王长其等。王听兰通报了第一次编辑工作会议情况,提出了在福安建立福建省联络站的设想,介绍了联络站的主要任务是为总谱局编辑部收集资料,开展推广支谱数字化修谱工作等。经过酝酿与商议,就有关事宜达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座谈会经过双方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的宣传、发动目的,成功召开了第一次开闽王氏大总谱的编辑工作会议,取得丰硕成果而圆满结束。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    201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