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王氏谱系源流刍议
三槐王氏兴于唐末五代之世,王言,唐朝黎阳令,山东省莘县人,他是三槐王氏的开基之祖。关于三槐王氏的上源,各谱记载不一,主要有三种,一种说法认为三槐王氏为琅琊分支。所据如清修《三槐王氏宗谱》所录王国栋《修谱辨异》及《世系源流》说:“三槐王氏,系出琅琊”琅琊王氏数传至晋丞相王导,此说主要流传在南方及海外王姓宗族中,也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列。
其次一说,也认为三槐王氏为琅琊王氏的分支,但认为是王羲之的后裔。如四川巴县南龙乡《王氏族谱》所载《王氏小引》及新加坡王秀南等所撰《王氏百世开族立姓谱》等文献也有明王守仁自认是王羲之的后代。
三是:认为三槐王氏系出太原王氏。为隋文中子王通和王仲舒之后。此一说多流传于北方区,以山西太原、河南密县等地王姓族人为主,此说的代表,也有南方某些地区王姓认同此说。但是,现依据《中华姓氏通史·王姓》(王大良著),王先生是当代研究王氏和各姓氏的大学问家,他引经据典,并依据《王仲舒神道碑》:王仲舒,太原祁人,穆宗时任江西观察使,其先出自王子成父。而三槐王氏历来是奉王子晋为开族立姓始祖的,这是任何一个三槐王氏后裔都不可更改的基柱。而在安徽、江西婺州、湖北等地的王氏后裔都有老谱所载是敬奉王仲舒为开族始祖的,但谱序中并没有涉及《三槐堂》,也就是说,王仲舒的王氏与三槐王氏无涉。
三说互相矛盾,因而关于三槐王氏的族源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我曾在今年中华王氏研讨会湖州会议(五月)上作过一个简单的发言和论述,但讨论源流不是本次会议的主题,于是,便提供一些资料,以此抛砖引玉,以使同宗中有人能提出更有力的证据能说明“三槐王氏系出琅琊支派”。
一、现将《新安文献志》和王璧传记提供诸位同宗参考:王璧,字大献,唐乾符(874-879年)中与女婿郑传集众堵击黄巢军,以功历补军职。乾宁(894-898)中随族兄王搏征讨董昌叛军,任浙东节度判官,后曾从李神福西讨杜洪,从王茂章南击安全义。杨行密卒,其子 继位。璧被谪为祁门(今安徽省祁门县)县令。遂请老定居祁门,王璧为新安王氏祖。其世居渭南。所以,无独有偶,王言的祖上也是有史记载:“世居渭南”。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王搏和王璧分别是及和×的孙辈。
王搏,唐末代宰相。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他是王褒、王綝的后裔。他们世居渭南,即今陕西咸阳一带。王搏,明达有谋。任相时遇昭宗立太子,当时天下大乱,久未有赦。他进谏昭宗:太子新立,是国家大事,历代有赦(大赦),今也该赦。昭宗为动,遂大赦天下,唐自中期以来,中宫权重,外朝百官,形同虚设,昭宗时,欲革此弊,用王搏及崔胤等人为相,政事皆听搏。中宫失去权柄,不甘受制于人,便与方镇结合,欲内外夹击,要挟昭宗。王搏看到灾难即将临头,劝昭宗暂缓其事,认为朝廷多难之时,宦官不可卒除,不如从长计议,昭宗纳言,当时崔胤与王搏同居相位,忌惮其才能超己,不得专权,遂捏造事实,诬告他与宦官勾结。昭宗不为所动,罢崔胤相。未几,崔胤复与方镇联合,逼迫昭宗,又告王搏谋反。昭宗只得复崔胤相位,贬王搏为崔州司户参军,王搏忍辱赴任。当行至蓝田驿(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被追诏赐死。此时,是昭宗光化三年(900)六月已巳日。
王搏之子,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子三人:倜、倓、伦。而清王庸敬编《王氏通谱》称,王言为王搏四子。世居渭南,因父遭“蓝田之祸”,为避祸迁居魏州莘亭县(即今山东省莘县)。因为莘县有王氏的同宗族人王练早在100年前已在莘县任莘县尉,他们都同出于琅琊支派,即王离之长子王元和琅琊四世祖王吉的后裔。接纳王言是理所当然的。
另有一些学者和研究专家提及王言与王乾的关系。笔者于198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查到王鸣盛家族的西庄《王氏世谱》,其中是这样记载的,王乾的上代是:珪—海—迈—智——乾。智,亦名知鲁,上几代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都有其大名。所以王乾,王练都是系出琅琊支派。由此结论:王言的上源无论是王搏或者王乾都是系出琅琊。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