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儒王氏宗谱--记载4500年家族代代相传的历史画卷
在长兴县煤山镇与宜兴市的交界处有一个山村叫尚儒村,是笔者的出生地,少年时期听说伯父家藏有一套家谱,由于长期在外求学或工作未能借读。今年,获准从堂兄处借来复印一套,认真研读,收获颇丰。这套《尚儒王氏宗谱》(以下简称《家谱》)共有8卷,内容极其丰富,在谱中竟然可清晰地查得,从王姓起源的后稷开始,到笔者自己共有132代,经历约4500年的历史,而且有苏轼、岳飞、蔡元定、徐衡等名人作序、跋或题文,所记载的一代代祖先相传,家族兴衰更替的发展史,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同步,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佐证。
三槐堂--望族之谱
据史料记载,我国殷商时代就有家谱刻辞,周朝就有管家谱的史官,汉晋以下谱系之学更加兴盛。但早期仅是王公贵族才有谱,后世才普及民间。
《家谱》是“三槐堂”本,所谓“三槐堂”是在北宋建国初年任过兵部侍郎的王佑,年迈时在自家庭院种植三棵槐树,期望后代能出个“三公”式的人才(亦是古代宰相位)。后来他的儿子王旦不负重望,在宋真宗期间当了十二年宰相,临终前向真宗荐举与自己有异议的寇准为相位接班人,后来寇准成为宋朝一代明相。
王旦的祖先是王澈,为后唐进士左拾遗:曾祖父王言,在唐朝末年任黎阳县令。家谱传到王旦就定名为“三槐堂”本,王旦还亲自在谱中作“启厚录”。他在“启厚录”中写到:世族贵在“祖宗德业之盛、子孙之聚众”但是“盛而勿传尤勿盛矣,众而勿亲尤勿众矣”。他规定自己的子孙对家谱“要六十年一修,百二十年再修”。
王姓作为我国第二大姓,在全国各地王姓家谱甚多,但“三槐堂”王姓家谱,从绕代之前的后稷开始,代代相记,至今已有约4500年,一百四十多代的家族更替相传的记载,实为难得,成为望族之谱,被许多知名人士称为“世宝”,在蔡东藩所著的《宋史演义》中对“三槐堂”及王佑,王旦的业绩有详尽记述。
名人称颂
从王旦的孙子王巩起,家谱开始录入异姓社会名人题文,作序或跋。王巩本人因文才知名,任过宗正寺丞,是苏轼的好朋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宋神宗时任礼部尚书,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知府,后贬黄州等。在《家谱》中有苏轼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辩举王巩?子”,是向皇上举荐王巩的奏折:另一篇是“三槐堂铭”这篇长文中,阐述了做人“要贤、仁为本,有益于子孙”的思想。记录了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之为相,当他年迈时手植三槐于庭,期待子孙会有“三公”式的人才。后来,其子魏国公王旦、其孙懿敏公王素、其曾孙太常公王巩都是宋朝的栋梁之才。王巩是他的好友、经常在一起出游、吟诗、作词。为此,撰写“三槐堂铭”专文,编入《三槐堂王姓家谱》,并称颂“魏公之业,与槐俱荫。归视其家,槐荫满庭,郁郁三槐”。
历史推进到王巩之子王皋时代,已是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宋高宗南渡、南宋建立的时代。王皋世袭殿帅府太尉,为不做金的俘虏,举家与宋高宗一起南渡,并把《家谱》木刻版谍装车一起携带。岳飞(1103-1142),宋代民族英雄、杰出将领,也任过殿帅府太尉,与王皋有交情。王皋之子手捧父亲手书与家谱到岳飞临安家府中,请岳飞为家谱作跋。岳飞喜出望外,认真细读,称赞王氏故人有贤有仁,在当时许多高门贵族的家谱,开始“连帷压架”之多,但没传几代就虫咬腐烂,再传几代变成灰烬而废。而王氏家谱“禀然复帙,阅历异代而光远有耀”是极少见的,以“王氏世宝”四字作为跋的结尾。
《家谱》中还有蔡元定、许衡的题文和跋。蔡元定(1135-1198),南宋著名的理学家、音乐家,与理学家朱喜共同讲学四十年,他为《家谱》题文,文之开头为“家之有谱,尤国之有史”,称颂“王氏家谱、灿然可传,历千百年守而勿失”。元代大学者许衡(1290-?),是元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他在为《家谱》所作的跋中写道“予(我)阅王氏家谱,自后稷以至周灵王子晋、乔之后,以迄于今,统宗衍派一览、百世绳绳、继而无穷”。为“嘉其后昆之贤、偕以为跋”。
普及民间
王皋南渡后,看到南宋朝廷仍然腐败,逐避居苏州的荻川、生三子。长子吾置、袭封太尉,后辈迁居昆山,称东沙支派;次子吾伍,继居荻川,称中沙支派;幼子吾曾,迁居无锡白沙山,称西沙支派。因此,王皋作为南渡王氏始祖,后有三沙支派,繁衍到江南各地。各派陆续相继修谱。至此,“三槐堂王姓谱”开始普及民间。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尚儒王氏会同东沙王姓代表,在汇集先辈原谱的基础上,将尚儒与东少支王姓的发展进行调查实录,编撰成《尚儒王氏宗谱》,因此现在的家谱不仅是反映尚儒王氏,还包括东沙支王氏。西沙支王氏已难于查考无法编入。
从谱中可见,王皋南渡前各代大多为王公贵族,内容简略。如:第2、3、5、6代的均为东周的司徒、司空、司马:第15、16代为秦朝大将军王翦、王贲父子;第20、21、22代的王吉、王骏、王崇祖孙为汉宣帝、元帝、成帝时的大夫与司空;第33、24、35代王承、王述、王坦为晋朝三世中书令,第41代王国宝为晋谢按的女婿;第54代王桂为唐工部员外郎。南渡后各代记载详细,普及到民间百姓,虽然也有王公贵族,但大多数已经是平民百姓,按入谱要求平等记载。据说,过去“三槐堂”子孙家中贴有“两晋家声、三槐世泽”对联。
王姓源流
通观《家谱》,并查阅有关史料,王姓源头有数个:(一)出自姬姓,主要有两支,一支是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因是王族而以王;另一支是东周州周灵王眨太子晋去太原唐坂里,世人称“王家”而被称为王姓。(二)出自?为姓,舜的后裔?为满,到齐国改姓田,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为姓。(三)出自子姓,商王子比干被杀,其子孙为纪念他,改姓王。(四)其它,,如北方有的少数民族改为王姓,也有被赐为王姓,甚至冒为王姓等等。
从以上源头可以发现,王姓大多因出自王族而改为王姓,称为王姓,或赐为王姓的。
“三槐堂”子孙,属于出自姬姓的第二支,即周灵王太子晋被称为王姓的。“三槐堂”谱从姬姓始祖开始,记载得详细尽完整。据《家谱》载,姬始祖稷作为第一代,(稷的母亲姜源,父亲已说不清,姜源自己说的是神兽(苍神),实际上已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了)。姬姓至第37代的晋、称为王始祖,成为王姓第一代。王姓第62代王言,即为“三槐堂”始祖,称为三槐堂王姓第一代。王姓第69代(三槐堂第88代)王皋为南渡王姓始祖,称为南渡王姓第一代。王姓第79代(南渡第11代)王奇瑞迁居尚儒,成为尚儒王姓始祖。
笔者虽然因晚出世一年而未能入谱,但从谱中可清楚的查得,自已属于姬姓源头的第132代,王姓的第96代,三槐王姓的第35代,南渡王姓的第28代,尚儒王姓的第18代。
王听兰
主要参考资料:
(1) 梁满仑的《中华姓氏谱、王姓卷》现代出版社、华圣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2)《中华名人大词典(历史人物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3)蔡东藩著《宋史演义》上海文化出版社、1981年12月第一版
(4)因特网、新浪网站搜索、Http://www.sina.com.cn
补充日期: 2002-11-25 03:56:03
《尚儒王氏宗谱》世宝今尤在
本报讯 在长兴县煤山镇尚儒村王家,完好地保存着一套《尚儒王氏宗谱》。此谱共8卷,有苏轼、岳飞、蔡元定、许衡等名人作序、跋或题文,所记载的一代代祖先相传,家族兴衰更替发展史,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同步,是我过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佐证,也是研究中国望族家谱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
不久前,记者在尚儒村见到此谱及其现在的主人王其大,据他的堂弟王听兰介绍,此谱内容极其丰富,是“三槐堂”本。王姓是我国大姓,各地王姓家谱甚多,但“三槐堂”王姓家谱,从尧代之前的后稷开始,代代相记,至今已有约4500年,一百四十多代的家族更替相传的记载,实为难的,被许多知名人士称为“世宝”。
尤其有价值的是,这套家谱中有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两篇文章,一篇为《辩举王巩札子》,另一篇为《三槐堂铭》。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在此谱作跋,以“王氏世宝”四字作为跋的结尾。此外,谱中还有南宋著名理学家、音乐家蔡元定和元代大学者许衡的题文和跋
长兴报
王姓家谱记了4500年杭州电 前天下午,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尚儒村的王家老宅,王姓“德”字辈后人王其大小心翼翼地捧出珍藏了64年的八大卷《尚儒王氏宗谱》。
8卷宗谱包着蓝黑封皮。经老人指点,记者找到了苏轼、岳飞、蔡元定、许衡等名人所作的序、跋或题文。署名为苏轼的有两篇文章《辩举王巩札子》和《三槐堂铭》。岳飞的跋以“王氏世宝”作为结尾。
据村民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王其大就会隆重地把这套宗谱拿出来晒太阳,所以到现在纸质还保存的非常完好。“文革”时期,王其大把宗谱藏在屋顶的夹层里,才躲过一劫。据王其大的堂弟王听兰介绍,此谱是64年前从修的,内容极其丰富,是“三槐堂”本,王姓是我国大姓,各地王姓家谱甚多,但“三槐堂”王姓家谱,从尧代之前的后稷开始,代代相记,至今已有约4500年,共140多代。 杨子晚报
王姓家谱延续4500年
在长兴县煤山镇尚儒村一户王姓人家,至今仍保存着一套《尚儒王氏宗谱》。谱共8卷,有苏轼、岳飞、蔡元定、许衡等名人作序、跋或题文。不久前,记者在尚儒村见到此谱及其现在的主人王其大,据他的堂弟王听兰介绍,此谱内容极其丰富,是“三槐堂”本。王姓是我国大姓,各地王姓家谱甚多,但“三槐堂”王姓家谱,从尧代之前的后稷开始,代代相记,至今已有约4500年,一百四十多代的家族更替相传的记载,实为难的。尤其有价值的是,一篇为《辩举王巩札子》,另一篇为《三槐堂铭》。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此谱作跋,以“王氏世宝”四字作为跋的结尾。此外,谱中还有南宋著名理学家、音乐家蔡元定和元代大学者许衡的题文和跋。
湖州晚报
补充日期: 2002-11-25 03:56:32
尚儒王氏宗谱》将入编浙江省家谱提要
本报讯 记载了4500年家族相传历史的《尚儒王氏宗谱》的新闻在今年4月6《长兴报》发表后,《湖州晚报》、《今日早报》、《杨子晚报》等至少8家报纸进行了转载和报道。尚儒王家引起了市、县的文化、档案、图书馆等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日前,湖州市图书馆热情地请尚儒王家填写申请,同意将《尚儒王氏宗谱》入编明年出版的浙江省家谱提要。
国家文化部办公厅于去年2月7日通知指出,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明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丰富的资料,对开展学习研究、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明族凝聚力有着首要的意义。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曾于1984年11月发出关于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经十余年努力,1997年9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但当时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限制,尚有大量的家谱未能收入。2000年6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持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由上海图书馆支持编撰《中国家谱总目》,这是《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继续与发展。因此,文化部发出通知要积极协助做好家谱总目的编撰工作,它对推动谱碟学的研究、完善认识中华民族历史、并进一步加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具有深远意义。
从1997年出版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可知,入编王姓家谱目录有734条,其中堂号有87个,冠于堂号的家谱目录有210条,三槐堂是全国王姓堂号之最,有谱录81条,占王姓谱目录总数的百分之十一,占有堂号家谱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九。上海图书馆收藏家谱数为全国之最。2001年5月编撰出版了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馆藏王姓家谱有549套,堂号82个,冠以堂号的王姓家谱283套,其中三槐堂王姓普110套。大多数馆藏家谱有内容提要,从提要悉,像《尚儒王氏宗谱》那样渊源之久、名人作序跋题文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及为少见的。因此,本家谱的入编,在“三槐堂”谱中占重要地位,对丰富和充实我国王姓家谱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