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霞浦凤城记

2013-01-23 22:38:38来源:[清] 王廷珏①

打印 字号: T|T

        凤城属霞浦县治,旧称衙底,乃七都之一大村落也。古为濒海荒区,自明洪武间吾祖雄增二公肇迁于此,冒霜露,斩荆棘,垦殖开辟,传子及孙。累叶几费经营,于是海滨荒野遂有庐舍田园。而生齿日盛焉。② 
        洎(jì)嘉靖间倭寇内犯,扰及沿海,吾四世祖洗公独诣福州请建土堡借以防卫,乃更名牙城。至若凿井、筑塘、设闸、建祠庙诸伟绩,利赖于前人,固无庸赘述矣。其地则当霞鼎之交,坐艮向坤,背山而面海。左曰上洋,右曰下洋。胥平坦无垠,山之横而蹙出有如齿牙者三,故以牙名。而翩若翔凤状,因别以凤称,亦曰凤城。
       城之东右最高之山,曰第一层;陡入海如鹞状曰鹞山;如鲤状曰鲤山。④凹凸而成沙头澳,渔舟泊焉,七都港横流其前。港之南耸然而横过者曰过山,其麓有如鳌柱飞跃而朝天者,鳌峰也,⑤巨石簇起曰石鼓曰石船曰石镜,港之中有岛屹立如卧虎者,虎屿也;有以小岛形若惠文冠者,鲎屿也,皆以形命名。⑥潮落弥望海港一带,皆斥卤地,繁产介类,贫民借以为生,多属吾祖施舍者。是处可望嵛山各岛,南出即大海也。 
        群山由太姥蜿蜒而来,绕其四围,高低不一,形态亦奇,而磅礴盘郁,多有可观。其西则有狮峰鼎峙,厥状惟肖,为形家所重也。群山之麓有东岭有西岭有马家洋有溪中夏下埕山等,皆错落如星,难指数。⑦
        南行五里许抵七都港,岸有乌岐村,设义渡,古营泛在焉。
        语云世界沧桑,今之凤城如是,又乌知后之凤城不有大于今者乎。援笔记之,俾(bì)后人所知,所以有凤城者。
道光癸卯二十三年孟冬上浣
十一世孙  廷珏敬撰

       ①王廷珏(1798-1859),字肇聘,号双璧,牙城人,清秀才。自幼父母双亡,由伯母吴氏养大。吴氏年轻守寡,秉性坚贞,重视对子侄的教育,“耕读相承,一门自为风气”,“持家课训子侄如严父师焉。”因此,王廷珏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王廷珏乐吟咏,书法学习董其昌,尤为出色,“下笔有龙蛇飞走之势,人咸踵门求之。”娶妻吴氏,育八子一女,其中王树人(1843-1908)为清末著名画家。1843年(道光23年),王廷珏主持立牙城王氏五甲支谱,本文即此时所作。
        ②赤岸王氏肇迁牙城缘由:  
        “元末天下大乱,地方各起团社,互相吞并。”柘荣人袁天禄组建的"泰安社",赤岸、松山同盟组成“安宁社”,也归袁天禄指挥。因抗击红巾军有功,相继担任福宁州主簿、同知、州尹,元朝廷为了拉拢他,又封他为中奉大夫、福建行省参政,在地方势力强盛。后又审时度势,密遣古田县尹林文广,携福宁州图,向朱元璋归降,成为明朝开国功臣之一。       
        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袁天禄率泰安社攻击赤岸,“安宁社”被灭,赤岸遭焚掠。据牙城王氏家谱记载,起因是赤岸人林天成在袁天禄手下当参谋,林天成“有女色美,天禄欲纳之,不从,遂屠其家。”赤岸王、林二姓,世代姻亲,安宁社战败后,“各族恐波累,携家眷纷窜,故有赤岸桥头分九族之事。”“是皆载诸府县志也”。牙城始祖王雄、王增兄弟“东奔,结庐于县东七十里麦盘。既而越四里许,拓海滨荒野之地,曰衙底,曰芦江。”
        1368年(明洪武元年)左右,雄增二公返回赤岸,拾先人遗骸归葬牙城。而刘、马、施、薛、陈、林等姓也相继迁居牙城。袁天禄降明有功,操权势,横行乡里,二人恐遭报复,一开始就“不敢认为赤岸人,乃假词金陵迁入,世遂相沿为口实”。
        1657年(顺治十四年)正月,郑成功攻打牙城,“通城屋宇被焚,男女奔逃,掳掠剿洗,尽为赤区。”谱牒资料也付之一炬。接着清朝廷实施“迁界”,居民背井离乡,迁播频仍,遂以讹传讹,牙城王氏几百年一直以为迁自南京。到民国初年,牙城王氏后人携明嘉靖家谱认祖归宗,才得知是由赤岸肇迁牙城。
        ③为防御倭患,以王族倡首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兴建城堡,至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竣工,历时38年。当时初建城墙长度规划四华里,东起今东门处、西至西门佛塔岗,设东、西、南、北四城门(其中西门初定设在今牙城中学边大榕树一带)。城墙动工后,因衙底首姓王与芦江望族刘家在经费与民工安排上产生分歧,以致反目,王族便将城墙缩短至二华里半(西门改设在今西门兜),把刘家拒之城外,王、刘两姓因此断绝通婚,“王、刘不成亲”相延数百年。城堡建成后,一因城区旧名衙底,取谐音;二因城外周山“如齿牙者三”,即牙城集镇周边有尖峰山(凤山)至第一层山、尖峰山(凤山)至西岭狮头山、过山皇帝头至凤楼山等三座凹弧形犹如人的下牙圈一样的山岗;三因王族在建城堡的同时修建宗祠(今中街王氏宗祠),“凤岗一脉突出如牙者,辟为祠址,今祖殿下巨石犹存。”祠堂大殿基“有石象牙”为吉祥之兆;四是“古时主帅之营称牙城”,期望城堡安固,于是为首者王洗、王泌等人将城堡取名为“牙城”。又因城之背山如飞凤朝阳,而别称“凤城”。当时福州府管北路海防同知署州事谢日升还褒奖牙城人民之义举,赞誉城堡为“义重干城”,至今此碑尚竖立在东门城墙边。(参考五行先生《牙城古堡及牙城名称来历》) 
        ④鲤山,今草坯埕;鹞山,今柯头山,牙城高速互通分叉口。
        ⑤过山,三沙北部。鳌峰,位于虎屿对面,传说虎精作恶,天神乘鳌前来收服,虎精化成岛于海中,天神怕虎精再次作恶,留下鳌与其对峙。据传,一个风水先生到了这里,适逢下大雪,先生发现山上有一处没有积雪,认定是墓正穴所在,于是随手拔了一个竹蒿倒插于此为记。待其携父母遗骸寻到此处,却发现山上遍生竹子,均是倒生,只好失望而归。据说高速在此建桥也遇到麻烦,桥桩一直灌不好。后来请了资深风水大师,才得以解决。从科学角度看,七都溪水蜿蜒入海,至虎鳌间水道突然变窄,所以水底暗流涌动,泥少沙多。
     ⑥鲎屿可能是现在的龙祥大道南的层屿吧。
     ⑦马家洋,今高速路蔡家山隧道口附近;溪中夏,今东沃水库东南;下埕山,即草坯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