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八闽的行踪

2013-01-23 22:38:34来源:文 / afuge021

打印 字号: T|T

     “闽”,原意据说是大虫出没的蛮荒之地,有“蜀道难,闽道更比蜀道难”的说法。自五代王审知开发闽地以后,就此日益走向了繁荣、富饶和文明。
     正是蝉鸣蛙叫的翠绿色夏季,我独自打起行装云游在八闽大地之上,所到之处既有县、县级市、地级市,也有经济特区和省会。
     那里的崇山峻岭,那里的碧海兰天,那里的风土习俗,那里的名士佳人,那里的父老乡亲,那里的美味佳肴令我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这就是我眼中的福建——一个开门见山,山海闻名,名果飘香的美丽家园。
     是为入闽小记也。

     福鼎位于闽浙交界处分水关下的美丽小城,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县级市)。其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岛屿星罗、民风淳朴。建县于清乾隆年间(1739年),因其境内有二十都福鼎山而得名,县治二百多年以来一直设在桐城镇(又称桐山镇)。
     位于城东北15公里处的分水关,向为闽浙两省的天然分界线。关隘始建于五代“开闽王”王审知时期,清乾隆福宁郡守李拔为此题称“分水雄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市西南有以海上仙都闻名于世的太姥山,融山、海、川为一体,向以险峰、奇石、幽涧和云雾四绝称雄于世间。
     其地民间流行的中秋夜“偷柚子”和“偷南瓜”的习俗,一直被当地的人们认为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讨吉利活动”,还被传到了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
     柘荣地处福建东北部的太姥山西麓的一个山区小县,系联系富庶的浙南地区与闽东南开发带的中继地。县城浓荫处处,商贸繁华,有“小县城大城关”的美称。其县境历史上几经变迁。境内山峦起伏、盆谷错杂、溪涧密布、林木茂盛。该地盛产的紫砂,品质可与江苏宜兴媲美,有“北有宜兴,南有柘荣”之说。
     距城仅五华里的气势雄伟的东狮山为太姥山的主峰,远远望去一团白云缭绕一片绿意盎然,好一个神仙居住的天上。
     其地的“马仙文化”源远流长,每年乡民都要举行隆重的迎马仙活动。传说是纪念历史上为抗击海盗和倭寇而献身的马氏三姐妹和马姓元帅。
     福安位于闽东中心的县级市,历史上曾作为府治所在地,现恰处在104国道温州至福州的中点上。南宋淳佑五年(1245年)建县,宋理宗赐名为福安至今。
     作为福建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交溪,在此一路奔腾不息,流贯辖境,直到注入浩荡的大海。早在唐末,“开闽王”王审知就在此地开发了黄崎港,后被唐昭宗赐号为黄棠港。
     这里是全国畲族最为集中的聚集地,畲族以狗为图腾,其节日多为怀念、拜祖和神灵而设。其中有两个节日颇为独特,一是三月初三的“乌饭节”,一是五月二十四日的“封龙节”。
     宁德现为闽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地形以丘陵山地兼沿海小平原相结合为特点,市府所在地为蕉城镇。其地南连福州,北接浙江,西邻南平,东望台湾。辖下有宁德、福鼎、福安、霞浦、柘荣、寿宁、古田、周宁、屏南九县市。其4.46平方公里的海域上散布有大小岛屿344座。
     其辖地历史上几经变更,晋朝始设温麻县,盛唐时改为长溪县,元代升格为福安洲,清代为福宁府,解放后设福安专区。其辖境内名胜古迹甚多,最为有名的是被明永乐帝赐为“天下第一山”的支堤山,此外天然良港三都澳更以其秀美的山海风光吸引着海内外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城区内还散布有保存完好的“齐天大圣宫”、“五显宫”“城隍庙”和“陈家祠堂”等各式各样的古代建筑,浓郁厚重的闽东风情在此可见一斑。
     其地的风俗也极富地方特色,据宁德旧志载:“士人结伴郊游,乡间以竹木叶捣汁染饭,俗称食此可长年。”“六月六日,上各嚗书,人洗猫犬。”
     福州别称“榕城”,雅称“三山”。其地的重点寺院为全国城市之首,又有“佛国”一说。
     建城已有二千二百多年了,从汉至今一直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良港,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下辖闽侯、闽清、长乐、罗源、平潭、永泰、连江、福清八县市。
     其地青山如玉,千山、乌山、屏山挺拔鼎立,碧水如带,九龙江、闽江迂回穿插,人称“江南胜地”。
     城中心六一路华林路口有“开闽王”王审知骑马挎刀的威武塑像,令人肃然而起敬意,一代创业者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闽地百姓的心中。闽江南岸的白湖亭广场有民族英雄林则徐的高大塑像,其旁的大路被命名为“则徐大道”,可见人们对一代英豪的崇敬和爱戴。
     漫步在风景如画的闽江两岸,那高大榕树下掩映着的古老教堂,那喧闹街市上耸立起的现代高楼,那涛涛闽江里戏水游的榕城百姓,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和谐和甜美,如同香蕉那么的香浇在心如同龙眼那么的抢眼在目。
     入夜的台江路上,五彩闪烁,喷泉鼓涌,三五知己,结伴畅游。街中心设有造型别致的钓鱼池,人们争先恐后地在其中抛杆引钓,不时引来围观者的串串欢声和笑语。更有那临近的美食街上传来的阵阵诱人的香味,谁不闻之谗蜒欲滴呢,疑是“佛跳墙”和着“锅边糊”端上桌来了。
     厦门辖境包括厦门岛、鼓浪屿和九龙江北岸的沿海地带。这里距台湾当局管辖的金门岛仅二千来米,距高雄市165海里,离大担岛和二担岛只有一箭之遥。
     厦门地形图酷似一只飞翔的鹭鸟,海水环绕,沙滩开阔,山林秀美,风和日丽,每年都有大量的鹭鸟从远方飞来栖息,有“鹭岛”“鹭屿”“鹭洲”“鹭门”“鹭城”“鹭江”之系列美称。
     厦门本岛呈五边形。岛北有高集海堤和厦门大桥把厦门岛和集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岛西的海沧大桥是亚洲第一座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直通杏林。岛南的厦门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已故数学大家陈景润就是从这里走出去解开“哥德巴赫猜想”的。近旁的胡里山炮台还保存有上个世纪德国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克虏伯大炮,那庞大的炮身冲天的炮口让人领教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威力。紧靠火车站旁的金榜山麓有近代民族英雄陈化成的墓园,每每让人们想起鸦片战争时硝烟弥漫中吴淞炮台上陈化成那身先士卒的背影。
     鼓浪屿岛呈椭圆形,面积仅1.78平方公里,宋元时称“圆沙洲”,因岛西南有一岩洞,经浪涛冲击会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明起改现名。92.7米的日光岩位于岛中央的最高峰,从这里远眺,蓝天、碧海、繁花、绿茵、小楼尽收眼底。岛上的菽庄花园为台商林尔嘉1913年所建,分为“补山”和“藏海”两部分,其以园饰海,以海拓园的独特布局让人叹为观止,其中的主要建筑“四十四桥”就建在碧波万倾的大海上,而园内的“钢琴博物馆”更为世界之最。位于岛东南那拔地而起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巨大塑像,面对着波涛滚滚的大海,背靠着欣欣向荣的鹭城,似有所思,似有所想,似有所议,似有所发,我想“两岸统一”一定是郑氏毕生未竟的宿愿。
     这里无车马之喧闹,有的是琴弦之悠扬,不时从半空中传来《鼓浪屿之波》的美妙歌声,好一个人间仙境之所在的鼓浪屿。
     九龙江北岸有集美、杏林和海沧三个美丽的小半岛。集美村更是由于出了个华侨领袖陈嘉庚而名扬四海,其地的鳌园是他最后的归宿地。
     厦门真的好美!有如那可口的“花生汤”让人回味无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