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大宝

2013-01-23 23:03:44来源:山东省情网

打印 字号: T|T

       王大宝(1094—1170年)字元龟,生于潮州府登赢都汤头(今潮州市归湖镇)。南宋大臣,系东晋名相王导第二十五世孙,闽王王审知第九世孙。自其五世祖王坦由泉州迁居潮州后,琅邪王氏的这支族人遂在潮汕地区繁衍。宋政和年间(1111—1115年) ,王大宝被荐入辟雍(外学),研读经儒。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王大宝参加科考,获廷试第二名(榜眼),授南雄州教授,后因禄不足以养家而上书称病去职。历数年,朝廷又起用王大宝差监登闻鼓院、主管台州崇道观,任职数载。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宋金议和时,因争地界,宰相赵鼎与秦桧意见不一,遂被罢为奉国军节度使,旋谪居潮州五年。其间,王大宝终日从赵鼎讲《论语》,态度甚恭。赵鼎感叹道:“我因谪居此,往日被我举荐的那些官员无一人来此看望我,而君却不趋炎附势,独肯伴我,其品德过人远矣! ”后来,王大宝又知连州(在今广东省西北部,邻接湖南)。此时,曾任枢密使、宰相的张浚亦遭贬谪居此,王大宝不时向其请教。张浚遭贬后奉不时得,境况拮据,王大宝得知后“以经制钱给之”,张浚对此十分感激。
       离任回朝后,王大宝上奏朝廷:连、英、循、惠、新、恩六州,地辟人稀,不是商贸繁荣之地,建议蠲减上述地方的商贸税额及各行负担(时称免行钱),以惠于民。宋高宗赵构对王大宝这一坦言民情之举大加称许,乃命广西诸司具减数闻。
       知袁州时,进《诗》、《书》、《易解》,皇帝称嘉其“留意经术,其书甚可采”,遂升任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后直敷文阁、知温州、提点福建刑狱。临漳有一座峻岭名蔡冈,丛薄蔽翳,山石荦确,一些盗贼便利用这一险要地势在此剽劫。王大宝到任后,便以囊金三十万,招募当地民众,将长达十余里的窄险地段加以拓宽,既便利了往来行人,又减少了盗患。不久,王大宝奉命提点广东刑狱。
       宋孝宗即位后,王大宝升任礼部侍郎。他心系国是,向新帝谏言道:“古致治之君,先明国是,而行之以果断。自军兴以来,曰征曰和,浮议靡定。太上传丕基于陛下,四方日待恢复,国论未定,众志未孚。愿陛下果断,则无不济。”后又擢大宝为右谏议大夫,大宝到任后,首论朱倬、沈该之罪,皆行其言。汪澈督师荆、襄,因其不能节制而坐视方城之败,亦被王大宝弹劾,汪遂落职谪台州。
       孝宗即位后,主张抗金的张浚被起用。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张浚主持对金兵的北伐,但因将领不和,北伐失利,宋军败于符离,一时群言汹汹。在此情形下,王大宝敢于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为张浚说话。此次北伐失败后,原被罢职的汤思退恢复相位后,便议罢督府,力请与金人讲和,并以国家财力匮乏为由,要求裁军员、减月给。王大宝对汤思退的行为十分气愤,遂上奏指出:“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在此情况下,汤宰相却提出要裁兵额、减月给,实为边境之忧,必将患起萧墙! ”奏章三上,王大宝被委为兵部侍郎。不久,又改任敷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因与宰相汤思退政见不一,王大宝请求致仕。由于汤思退等主和派占了上风,南宋朝廷罢去督府,撤除战备,许割海、泗、唐、邓四州,以换和平。不期,金兵于翌年又渡淮胁和,孝宗诏汤思退督军马,汤竟辞不行。孝宗遂将汤思退撤职。此时,朝廷内外皆“以大宝前言不用为恨”。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朝廷又召王大宝为礼部尚书,入对,王大宝“言理财之道,当务本抑末”。后因乞复免行钱而致仕。不久,王大宝病逝,享年77岁。
       王大宝在家乡声望极高,被列为潮州“唐宋八贤”之一,且致庙奉祀。在潮州市太平路南门义井附近,曾建有一座表旌王大宝的“榜眼亭”(亦称为“红亭”)。此亭在解放初被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