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祜·王言与王亿之辨
对于“三槐王氏”世系归属这个问题,我认为靠骂娘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加大两者的分歧,形成对立。唯一的办法只有不轻下断言,放弃先入为主的成见,尽可能地收集史料(不论是符合自已观点或反对自已观点的正反两方面资料),冷静地进行研究分析,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求同存异,才能获得问题的解决。
关于两种意见,我分别以[琅琊说]和[太原说]来概称。
[琅琊说]关于“三槐王氏”的源头世系是:
王褒→王鼒→王弘直→王綝→王曒→王宠→王仲连→王绍→王玙→王及→王鐬→王搏→王言→王彻→王祜
[太原说]关于“三槐王氏”的源头世系是:
王元则→王焕→王虬→王彦→王杰→王世隆→王通→王福祚→王勉→王怡→王潜→王质→王庆存→王乾→王言→王彻→王祜
由此可见,关键在于:王言究竟是王搏还是王乾的儿子?
由于我们是琅玡王氏的编委,只能验证“三槐王氏”的祖先王言,是不是属于我们琅玡系?至于他是不是属于太原系,则请听太原王氏和三槐王氏编委们的意见。
根据《新唐书》上的记载,自王褒至王綝(方庆)再至王玙,再至王搏,这一段史料是清楚而且连续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王搏有没有一个儿子叫王言。
王搏有几个儿子,在《新唐书·王搏传》中没有记载,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记载“皦生宠,宠生仲连,生绍,生玙,生及,生鐬,生搏,生倜,倓、伦”并王言。为什么把“王言”和“倜,倓、伦”三人分开来写?而用“并”字连起来。这就说明了:作者对“言”是不是“搏”的四子没有把握。
王搏在晚唐出将入相,是个声名显赫的人物,光化三年,即公元901年,因受诬遭贬,后赐死兰田驿。王言出生于公元869年,是年31岁。王言在公元894年已是都指挥使牛存节部下的一名都将,在进攻山东郓城的战斗中立功,其后军旅无名,从其文职。这在《旧五代史》中有记载,但没有说他是王搏的儿子。如果王言是王搏的儿子,怎么在《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五部正史都不加以说明呢?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搏公确有四子,那么四子的名字一定也是“人”字旁的。但是,到哪里去找这个人呢?
那些强调“国史为鉴”的人对于这一点却是讳莫如深的,他们拿不出一条正史的记载证明王言的父亲就是王搏,也只好从近代的家谱中去找依据了。这又怎么能说服人呢?所以有一些[琅琊说]的人就另辟蹊径,有人说王言是王练的后裔;有人说王言是王搏的从孙辈;有人说王言是王羲之后代王冕的儿子;…反正是越说越离谱,越讲越胡涂。反而证明王言是王搏之子的说法没有翔实的根据。
关于王言究竟是否属于“太原系”?这不是本文所论述的范围,请阅读其他方面的文献。
我们在收集琅玡王氏资料的时候,贵州有一支邕江王氏找到我们这里,在他们拿出来的家谱上,十分明确的表明了:搏公确生四子,他们的名字分别为:“倜、倓、伦、亿”。我们一看到这本家谱,心里就十分高兴。因为我们长久以来正在寻找的人被我们找到了。他就是取代“言”的“亿”。
“亿”和“言”的江南地区发音是谐音,易于搞错,应改纠正。
“亿”公是贵州邕江王氏的始祖。
可见,“言公”不属于我们琅玡王氏。至于它是不是属于太原王氏,则请三槐王氏和太原王氏的编委们来论述。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