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太姥山下“见山楼”史话

2024-06-16 08:15:55来源:王世昌

打印 字号: T|T

    见山楼,俗称仓楼,是秦屿城王姓一座私塾,它座落在秦屿古城北路十六号,占地七百二十多平方米,整个书院坐北朝南,围墙正门楣上镶有“见山楼”石刻和“莲川世泽长”“书楼家声远”的楹联,院内中央建有一幢七榴面高七米、深十米的双层木质结构主楼。主楼中间是书院大厅,也叫学堂,是学子上课场所。大厅两侧底层是谷仓,存放王氏宗祠的公粮,至今仓内墙壁地板上还能依稀看到当年涂有防虫蛀的白石灰痕迹。楼上左侧是先生休息处,中间大堂是文人墨客登高望远、饮酒作诗休闲处,当年秦屿“八君子”曾在此开赛诗会。因见山楼前面是一片开阔地,上楼打开窗门,前面的远山近水一览无遗,尽收眼底,可谓是开门见山。楼上大堂右侧是藏书楼,主要大量收集当地名儒及家族名人的著作,其中著名的王孙恭《太姥山续集》、《寄草庐无聊集》、《榕荫书屋集》、《熊山学吼星溪集》,王锡龄《春秋三家经文同异考》、《周易十家集解》、《水源木本录》、《虚谷诗文集》,王绍言的《先儒言行录》,王守锐《迟云诗抄》等等及一些书画计上千册(幅)。主楼后面是后花园,园中西面建有一座三榴面单层砖木结构朱子祠,内供有朱熹画像,朱子祠建筑风格精致,青砖灰瓦,两旁勾翘檐角,祠前左右各有一棵榕树,右旁还有一口鱼池(当年是防火备用),左旁假山种有奇花异草。整个书院布局古朴典雅,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见山楼是秦屿清代举人王孙恭、王锡龄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倡建的,历近二年建成,王家是秦屿望族,历代儿孙谨遵诗书、孝悌传家祖训,书院建成后,先后聘全闽名师,如林则徐老师、“鳌峰书院山长”游光绎及台湾府教授郑兼才、名儒陈寿琪、谢金銮等来秦授课讲学,一时文风盛行,人才辈出。从乾隆二十五年至光绪年间,王室家人考中举人贡生二十一人、国学生秀才八十八人,曾一度出现父子公孙六举人,叔侄兄弟五拔贡,传为佳话。其中乾隆庚寅科举人王孙恭,曾任福州政和、诏安等府县教授、教谕、训导等职,主讲鳌峰书院、星溪云根书院,培养许多优秀人才,被福建省学政誉为“海邦师范”。丙午科举人王锡龄,一生以授徒讲学为生,由于知识渊博,被刘墉聘为乾隆皇子教师,因为人清廉教育有果,被乾隆皇帝授于“钦赐乡贤”。道光年间拔贡王守锐、王守愿兄弟俩连任桐山书院山长,近代有贡元王景澄、王良裘、王敏生等在教育界都深有影响。“一代儒风扬海宇,千秋文运见山楼”,后来名人为“见山楼”的经历做了评说。

    由于历史战乱,加上文革期间浩劫、目前见山楼面目全非、只剩下三榴残破木屋,大部分被拆解改建其他宫殿庙宇。大量珍贵书籍、文物被毁,当时见山楼楹联、牌匾、名人题词,“贡元”“举人”“钦赐乡贤”等等大多在文革时期破“四旧”中烧毁,真是痛惜之极,余下一部分大多珍藏在王室后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