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黄溍《闽国王公祠堂碑》正文14(第四部分·第一节)王积翁

2023-08-28 10:09:02来源:

打印 字号: T|T

前 言
 
      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苏州王积翁祠堂落成三年后,应王都中之请,黄溍为之撰写祠堂碑。黄溍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与虞集、揭傒斯、柳贯并称元代“儒林四杰”。王积翁苏州祠堂碑,全名为《故参知政事行中书省事国信使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追封闽国公谥忠愍王公祠堂碑》,简称《忠愍王公祠堂碑》(亦称《闽国王公祠堂碑》),现收录于黄溍文集《金华黄先生文集》中。
 
      笔者整理原文,逐节翻译并根据文献资料适当补充,其中错讹与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王纯鸿2023年暑假于福州
 
正文14(第四部分·第一节)
 
    于是德佑内附,三宫已北上①,而景炎新造未久,又航海去②。乃抵福州行省,以八郡图籍上之,行省承制以公知建宁府③。
 
 图片
 
【注释】
 
①德佑二年(1276年)二月,元军兵临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谢道清求和不成,只好抱着5岁的宋恭帝,带着南宋皇族出城跪迎,向元军统帅伯颜投降。不久,元军将南宋君臣以及三宫六院等数千人押往大都。众人凄凄惨惨向北而行,途中宋度宗嫔妃王惠清所作《满江红》引发巨大共鸣: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於我肯从容,同圆缺。
 
 ②指德佑二年(1276年)十一月,蒙元兵锋直指福州。建都福州不久的景炎政权无法抵挡,张世杰带着宋端宗弃城而逃海上。张世杰的计划是移都泉州,当地设有南外宗正司,生活着赵宋宗室三千人。世居泉州的蒲寿庚是阿拉伯人后裔,封闽广招抚使,拥有强大船队,为东南海上霸主。张世杰欲强征蒲寿庚船只,蒲寿庚闭城拒命,并将城内宗室及淮兵约五千人屠杀殆尽。张世杰攻打泉州失败,退至潮州。
 
③王积翁临危受命,面上看,宋皇室确实委以重任。奈何,张世杰带走福州城“军十七万、民兵三十万、淮兵万人”,几乎搬空了福州的兵力。以嗜杀闻名的唆都统帅元兵奔袭而至,此时的福州城缺兵无援,一座空城而已,城内百姓自是人心惶惶。战则生灵涂炭,降则背负骂名,逃则保全自身,如何选择?王积翁内心无比彷徨,倍感无力,写下:
 
葵藿有心终向日
杏桃无力谩随风
 
    葵藿,指向日葵,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对上赤心趋向。杏桃,这里指杏花和桃花,美则美矣,强风一吹则四处飞散,意指身不由己。
 
      这句诗的意思是:
 
      我有心学向日葵,忠诚于大宋矢志不渝,但我现在的处境就像杏花桃花遭遇强风,漫天飞舞,身不由己,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徘徊许久,王积翁单骑赴唆都军营,约以元兵进城不扰民和献八郡图籍为交换条件后,即与知府王刚中同降。这个过程在元明善《闽国公王忠愍祠堂记》有详细描述:
 
      至元十三年(1276年),天兵压闽境,公时为制置使,单骑见大师军中,撼之曰:“将军入闽若血一刃,将军之众宁保万全乎!将军固闽王者之师者矣?”乃约束诸军如制置言,违者以军法论。明日,军中咸凛然自持,市不易肆。闽人呼制置为再生父母。
 
      这里或许有溢美之词,但王积翁并未贪生怕死独自逃走,而是前往元兵大营谈判,为福州百姓争取生机,是个有担当的人。事后,王积翁离开福州,仅仅担任建宁府(今建瓯)知府,官位远低于仕宋时的“福建制置使、兵部尚书”等职位,或许就有自责而不愿高升之意。
 
      基于王积翁多次保全福州城行为,福州名宦祠将王积翁与唐常衮、宋蔡襄等共21人并祀。在明弘治年间的福州城,福州文庙重建时,关于名宦祠里是否要继续祭祀王积翁,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学子们抨击王积翁投降行为,搬出南宋遗民熊禾的旧文,讥讽王积翁“葵藿有心终向日,杏桃无力漫随风”的语句是故作姿态。
 
      查看熊禾原文,就开门降元这事,熊禾只是认为此举“为清议不容”。他更纠结的是,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兵北撤张世杰密信招降,王积翁承诺兵至则降之举(张世杰未至福州,就被刘深击败逃走),断定王积翁是“反覆变诈”之人,不合儒家忠义精神。实际上王积翁此举出发点还是保全百姓、避免兵祸。事后军帅刘深弹劾王积翁与张世杰勾结,王积翁很淡定地辩解道:“兵力单弱,若不暂从,恐为合郡生灵之患。”元世祖宽宏大度,不予治罪。在这事件中,王积翁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但为百姓计,他貌似不在乎这些名节。
 
      随着时代变迁,尤其是明中期皇帝被瓦剌俘虏,南方倭寇作乱,这种异族带来的屈辱严重刺痛了人们的神经。作为南宋降臣之中知名度最高的王积翁,开城投降的缘由和细节逐渐被无视,他投降异族的行为被聚焦,并人为上升到道德高度进行批判,言辞趋向激烈。成书于弘治年间的《八闽通志》贬损王积翁,在《宋史》“……南剑州王积翁皆弃城去”基础上添加“遣人纳款于元”(易曲解为宋端宗未撤退,城已献),将“大军至福安州,知州王刚中以城降”改为“元军寇福州,积翁为内应”等:
 
    (王积翁)弃城去,走行都,遣人纳款于元。十一月,元军寇福州,积翁为内应。
 
      从此王积翁形象被丑化,明万历年间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清代《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后编》、民国《新元史》等书记载与《八闽通志》基本大同小异:
 
        积翁弃南剑,走行都,遣人纳款于元。至是元军侵福安,积翁为内应,遂与王刚中同降。
 
    其实笔者在未深入研究王积翁之前,大脑中也只有“叛臣”这么一个印象,甚至都不愿深入探究其生平。随着搜集的资料日渐丰富,慢慢改观,深刻体会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与时代局限性,站在宋末元初的历史平台上看这件事,王积翁一辈子以人为本,渴望和平,为官清廉,能力出众,仅以开城降元否定其一切是不恰当的,是非功过值得商榷,留待更后人评定。
 
【译文】
 
      德佑二年(1276年)赵宋皇室投降蒙元,君臣嫔妃被押解北上大都(今北京)。而景炎政权新立未久,又弃福州城逃往海上。蒙元大军抵达福州境内,王积翁献上八郡图籍,开城投降。元朝廷以王积翁知建宁府。     
 
 后文待续……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