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黄溍《闽国王公祠堂碑》02丨霞浦赤岸史料裒辑丨王积翁

2023-08-22 15:55:56来源: 王纯鸿 福宁府赤岸文化研究

打印 字号: T|T

前言
 
       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苏州王积翁祠堂落成三年后,应王都中之请,黄溍为之撰写祠堂碑。黄溍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与虞集、揭傒斯、柳贯并称元代“儒林四杰”。王积翁苏州祠堂碑,全名为《故参知政事行中书省事国信使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追封闽国公谥忠愍王公祠堂碑》,简称《忠愍王公祠堂碑》(亦简称《闽国王公祠堂碑》),现收录于黄溍文集《金华黄先生文集》中。
 
  笔者整理原文,逐节翻译并根据文献资料适当补充,其中错讹与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王纯鸿2023年暑假于福州
 
前一篇:黄溍《闽国王公祠堂碑》第一节 
 
正文(第二节)
 
    十六年(1279年)夏五月,举家入朝①。明年正旦,上眷礼有加,擢户部尚书②。数奏事称旨③。尝命之坐,而辍御膳以赐。以廷辩薄百官俸非便,忤权臣意,丐外④。
 
    十九年(1282年)春二月,拜正奉大夫、参知政事行中书省事,将之官江西,即政事堂条陈二十四事,丞相齐鲁国文忠公⑤大喜,恨得公晚,留公毋行⑥。
 
【注释】
 
①王积翁奉旨进京,改授兵部尚书,因而举家搬迁大都(今北京),幼子当此时出生,应景取名“王都中”。不久王积翁卸任福建宣慰使等职位,由其弟王刚中(号中斋)接任。(参考《王都中传009~叔父中斋官至宣慰》《王都中传010~方回赠诗叔侄二人》)
 
②元世祖为政不专断,常举行“廷辩”进行讨论。他欲重用南人王积翁以平衡朝堂,擢升中书省要职,遭反对改授户部尚书。时北方既得利益集团(南宋抵抗蒙元接近五十年才灭亡,故朝堂基本由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把持)担心南方汉人集团做大,有意压制南人。王积翁在朝堂上处于被架空的境遇。
 
③王积翁曾奏请求将南宋宫廷音乐从杭州搬到上都八作司等,均得到元世祖赞许。在王积翁极力推荐下,元世祖多次招降文天祥。狱中生活,文天祥也多得王积翁照拂。
 
④王积翁提议削减百官俸禄,得罪了权臣。另据元明善《闽国公王忠愍祠堂记》记载,王积翁廷辩时还当面斥责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罢给官吏,积廪非法”。会后,“知必祸己,以疾辞去”。黄溍文章迟于元明善,丐外(申请外放)更合理。
 
另外,至元十八年(1281年)春,元世祖在使者两度被杀后发动第二次攻日战争,也是对王积翁招徕建议的否定。
 
⑤元世祖曾同时设置五个丞相,有安童、耶律铸等。耶律铸,女真族,谥文忠。安童,蒙古族,谥号不详。另有赵世延(达察儿),雍古族,1342年追赠鲁国公、谥文忠。这里应指和礼霍孙,文中“齐鲁国忠文公”。《新元史》考作安童,不妥。 
 
⑥北方利益集团最终未能阻止王积翁进入行政中枢(元代行中书省班子领导共计五人,包括平章政事、左右丞相、两位参知政事。),改而采用捧杀策略,将王积翁留困京中,使他依然无法施展才华。至元二十年(1283年),王积翁曾到山东考察,提议拓宽胶莱运河,元世祖“用王积翁议,命阿八赤等广开新河”。同年,王积翁又提议从江南运粮北上时,“于阿八赤新开神山河及海道两道运之”,扩大运河的利用率,又被采纳。不过,阿八赤扰民,且所拓河道不久又淤积,王积翁因此又遭抨击。
 
【译文】
 
       至元十六年(1279年)夏五月,王积翁举家迁居大都(北京)。第二年春(元世祖从上都归来),对王积翁特别看重,礼遇有加,擢升其为户部尚书。王积翁数次建言奏事,均得到元世祖嘉许。元世祖曾经命王积翁入座,赐食御膳。一次廷辩中,王积翁建议降低百官过高的俸禄,没有通过,因此得罪了权臣阿合马等人,于是自请外放(但迟迟未能如愿)。
 
       至元十九年(1282年)春二月,元世祖力排众议,拜王积翁为正奉大夫(从二品)、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王积翁即将赴任江西,在政事堂陈述为政二十四事,丞相和礼霍孙大喜过望,相识恨晚,极力挽留王积翁留在京城(最终王积翁未能成行)。
 
 后文待续……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