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友明:盛唐名将王忠嗣

2023-05-31 20:02:43来源:海河文学编辑部 海河文学9272

打印 字号: T|T
《太原王氏族谱》世系表       
 
       翻开2015年10月出版的《太原王氏族谱》上卷第96页,王忠嗣的名字赫然入目。谱中这样记载:“精通韬略,官居河东、河西、朔方、陇右节度使,挂四将印,每立功于朔方,自朔方至云中太原以西,皆统之边垂,数千里要害之地。后因奸相李林甫诬陷,贬汉阳太守,含恨而卒,年四十五岁。玄宗赞其忠勇,题词曰:‘汉族干城,镇靖边彊。赐尔忠嗣,为王氏光。’”读着上述文字,我为有这样的先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唐朝,从公元618年李渊建唐,到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共有289年历史,历21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名将井喷,武功赫赫的朝代。由于那个朝代名将太多,那些应该彪炳青史的人物,却被史书一笔带过,其英雄事迹几乎无人知晓。盛唐名将王忠嗣,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忠嗣的一生,是为李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一生,被誉为“大唐霍去病”,为大唐迈入辉煌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死后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大唐也由此转入衰落,辉煌不再。有人说,若他不死绝无安史之乱。这句话,既是对他的深切怀念,也是对他的由衷赞美!
 
 
王忠嗣画像       
 
       王忠嗣,初名训、文嗣,唐玄宗李隆基赐名“忠嗣”,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是我们馆陶支一世祖王福畤(王勃之父)的玄孙,族谱辈分排行第5世。生于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卒于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享年45岁。
 
       王忠嗣是忠烈之后,他父亲王仲辉,字海宾,生年不详,亦为唐朝将领,任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太谷男,以骁勇闻名陇上。开元二年(公元714年)7月,吐蕃犯边,诏陇右防御使薛讷率杜宾客、郭知运、王晙、安思顺等讨之,以其为先锋。与敌战于渭州西界武阶驿,追北至壕口,进战长城堡,苦战胜之,杀获甚众。诸将嫉其功,按兵不救,终以寡不敌众,殁于阵,唐玄宗追封其为左金吾大将军。出于对王海宾的同情,唐玄宗邀请9岁的王训进宫,担任尚辇奉御之职,成为天子的近臣。进入宫殿后,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悲伤得不能自已,伏在地上痛哭。唐玄宗好言相劝,并欣慰地说:“这相当于霍去病的遗孤啊,等到年壮而拜为将。”遂赐名“忠嗣”,收为假子,抚养在宫中。
 
       王忠嗣长大后,为人勇猛刚毅,寡言少语,富于用兵谋略。唐玄宗与他谈论兵法,他对答如流,因此受到器重。唐玄宗说:“你今后必然成为良将。”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他被安排到吐蕃前线,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勇猛,经常率领精锐小部队,击破数倍于己的敌军。在河西新城,他单人匹马冲入敌阵,斩杀数百人,打乱了吐蕃军的阵脚。唐军趁势从侧翼掩杀,击溃吐蕃大军,取得大胜。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他被提升为河东节度使,这是他担任的第一个节度使职务。第二年,他又兼任朔方节度使。在这段时间里,他多次击败突厥、回纥、葛逻禄等部落,使塞外安定,边患平息。作为中低级军官时,他总是身先士卒,勇猛杀敌;当镇守一方时,他却不愿意让部下白白送死。他爱兵如子,把手下的士兵当成自家人对待,士兵也甘愿为其效死命,赴汤蹈火。所以,他指挥的军队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他严格坚守一条,每次出兵前均要权衡利弊,准备充分后再采取行动,从来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在边军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为做到每战必胜,他尤其重视侦察敌情,派出大量骑哨,摸清敌军动向,再布置伏兵,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这样做,每次战斗总是伤亡小,战果大,朝廷封赏不断。他本人,也慢慢成为西北边陲的核心人物。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手握四镇兵权,最强的大唐边军都归于他的掌握之中。当时,他比安禄山更有利的是,所领四镇距离长安很近,且没有潼关这样的天险阻隔。他如果真要造反的话,唐玄宗可能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然而,他是一名良将,忠心耿耿地守卫着大唐。为免除权柄过重,招来非议,他坚持让出朔方和河东节度使的职务,这是何等人品!何等智慧啊!!
 
 
唐玄宗题词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挫折,王忠嗣就有着从权力顶峰跌落下来的厄运。原因有二:一是石堡城战斗,二是卷入太子案。前者让唐玄宗觉得他不听话,后者让唐玄宗担心他串通太子。石堡城,是大唐与吐蕃之间的一座关隘,是吐蕃防守的重点,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唐军需要奔袭很长的距离,才能到达城下,吐蕃军却随时可以派兵增援。作为将军的他,反对进攻石堡城,认为得不偿失,白白牺牲将士生命,而无法得到相应的战果。为了将士的生命,他竟然违抗圣命,不肯发兵与董延光一起攻打石堡城。他这种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举动,难能可贵!奸相李林甫觉察到玄宗对他的不满,趁机派人进谄言,诬告他准备拥立太子。唐玄宗是靠政变上台的,最害怕儿子们学自己的样子,一怒之下把他召入朝廷问罪。当时的朝廷,已经被李林甫控制,想要陷害他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幸亏他原来的部将、继任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瀚,拼命为他求情,愿意用官职替他担保,这才使他免于牢狱之灾。天宝七年(公元748年)11月,他被贬为汉阳太守。接到被贬的诏命,他很快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京城,前往汉阳就职。同僚好友均为他惋惜,可他却觉得十分轻松,好不容易从京城的政治斗争中捡回一条命。不久之后,他又转任汉东郡太守。尽管被贬,他依然有着九死而未悔的爱国之心,时常感于大唐帝国的危亡,却没有任何以己之力践行报国之志的机会,最终于天宝九年(公元750年),抑郁而死,终年只有45岁,真是天妒英才啊!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从来不是抽象的、表面的,而是具体的、深刻的。对于他这位保家卫国的名将来说,家国情怀是深入骨髓的,为国解难、为国分忧、为国尽责,是他的精神支撑。事实表明,人活着,需要有一个支撑下去的信念,一旦支撑下去的信念没有了,活着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故此,他抑郁而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掐指算来,王忠嗣从担任第一个节度使职务,到遭到贬黜,仅有8年的时间。就是这8年的时间,他为大唐王朝的稳固立下赫赫战功。从他的功劳来看,说他是盛唐第一名将,一点儿都不为过。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代宗李豫追赠他为兵部尚书、太子太师。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他位列其中;《全唐文》收录有他的一篇《平定诸蕃奏》;《新唐书》载有他向唐玄宗进献的《平戎十八策》。
 
       王忠嗣功绩卓著,影响甚远,后世对他的评价非常高。中唐名将李光弼说:“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后唐翰林学士刘昫说:“王忠嗣,立功边域,为世虎臣也。”北宋文学家宋祁说:“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南宋签书枢密院事傅伯寿说:“在唐则王忠嗣之抚众守边,张巡之百战死敌,忠义谋略,卓然冠于一时而垂于后代。”南宋抚州推官罗大经说:“汉惟一赵充国,唐惟一王忠嗣,本朝惟一曹彬,有三代将帅气象。”如此之高的评价,足可看出人们对他的推崇。历史证明,公道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王忠嗣生子一,彦舒。子承父志,接武兵术,亦有功于边疆,官拜御史大夫。我想,如果他泉下有知,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王友明精心阅读《河南文学》杂志
 
作者简介:王友明,河北临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理事、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汾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临汾市党史方志研究专家、临西县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西散南国文学》特约学术顾问、《新锐散文》《冀南文学》顾问、《河南文学》《东方散文》杂志签约作家。出版专著11部,作品载入102种选本(典籍、志书),曾荣获中国具有最高荣誉大奖之一的“中国当代散文奖”,荣登中国散文年会2009年度(下半年)中国散文排行榜第16名(共30名)、《南国文学》2021年、2022年优秀作家排行榜,被中华魂网誉为“红色散文家”,被中共临汾市委老干部局授予“平阳火炬手”荣誉称号,6次荣获临汾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散文《一把小木椅》,入选2015年北京新东方教育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散文《醉读铜钹山》,入选河南2017年“壮壮简笔画”儿童百科•课外读物;散文《一副木柺》,入选教育部统编版和人教版五至九年级语文试卷,收入2019年9月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师说同步阅读》语文九年级(中考版);散文《雪天捉麻雀》,入选教育部统编版和人教版一至九年级语文试卷,收入2022年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深度阅读训练册》6年级B版;散文《育英的高度》,刊发中小学生优秀学习辅导读物2022年3月《当代作文》。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