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吴宏富|南宋理学家朱熹笔下的王十朋(一)

2022-12-15 15:30:16来源: 吴宏富 文史拾贝

打印 字号: T|T

吴宏富编著《王十朋资料汇编》连载十七:
南宋理学家朱熹笔下的王十朋(一)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谥号“文”。祖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定居建阳(今属福建)。任秘阁修撰等职。和吕祖谦、张拭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主张抗金,并强调准备。师事李侗,为二程(颢、颐)四传弟子。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理气一元论思想体系,世称“程朱学派”。从事教育五十余年,强调启发式。其理学思想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其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朱子学”曾在韩国、日本颇流行。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南宋大贤王十朋与南宋理学家朱熹同朝为官,皆属抗金阵营,均为理学人士,双方互有好感,以书信往来共论国事,在学术思想上相互影响,为理学的创立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两人联袂在文坛上留下诸多交往事迹:曾联手书题弋阳“碧落洞天”,为桐江书院亲书的墨宝“鼎山堂”“东南道学世家”至今犹存。王十朋长于朱熹18岁,其声名早著,朱熹认可其品行与文章,称赏其治政能力,认为理学“讲明体察、求仁格物”是王十朋对他的赐教,故在乾道三年(1167),曾投书王十朋,愿为门客,并向刘珙举荐王十朋。王十朋卒后,朱熹于淳熙五年(1178)为王十朋墓碑篆额;绍熙三年(1192)秋代刘珙作《王梅溪文集序》,给后人留下多则成语,见证两人友谊。(按:《王十朋与朱熹交往事迹考略》将另行撰文推送)

一、《晦庵集》4则
 
(一)王梅溪文集序﹝1﹞
 
        知人之难,尧、舜以为病,而孔子亦有听言观行之戒。然以予观之,此特为小人设耳。若皆君子,则何难知之有哉?盖天地之间有自然之理,凡阳必刚,刚必明,明则易知;凡阴必柔,柔必暗,暗则难测。故圣人作《易》,遂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其所以通幽明之故,类万物之情者,虽百世不能易也。予尝窃推《易》说以观天下之人,凡其光明正大,疏畅洞达,如青天白日,如高山大川,如雷霆之为威而雨露之为泽,如龙虎之为猛而麟凤之为祥,磊磊落落,无纤芥可疑者,必君子也;而其依阿淟涊,回互隐伏,纠结如蛇蚓,琐细如虮虱,如鬼蜮狐蛊,如盗贼诅祝,闪倏狡狯,不可方物者,必小人也。君子小人之极既定于内,则其形于外者,虽言谈举止之微,无不发见,而况于事业文章之际,尤所谓粲然者,彼小人者虽曰难知,而亦岂得而逃哉?于是又尝求之古人,以验其说,则于汉得丞相诸葛忠武侯,于唐得工部杜先生、尚书颜文忠公、侍郎韩文公,于本朝得故参知政事范文正公,此五君子者,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所谓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其见于功业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亦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求之今人,则如太子詹事王公龟龄,其亦庶几乎此者矣。
        公始以诸生对策廷中,一日数万言,被遇太上皇帝,亲擢以冠多士,遂取其言施行之。及佐诸侯、入册府,事今上皇帝于初潜,又皆以忠言直节有所裨补。上亦雅敬信之,登极之初,即召以为侍御史,纳用其说。公知上意以必复土疆、必雪雠耻为己任,其所言者,莫非修德行政、任贤讨军之实,而于分别邪正之际,尤致意焉。寻以边兵失律,廷议不咸,上疏自劾。除吏部侍郎,不拜去,为数郡,布上恩,恤民隐,早夜孜孜,如饥渴嗜欲之切于己。去之日,民思之如父母。其处闺门居乡党,则又亲亲敬故,隆信义,务淳朴,虽家人孺子,亦皆蔼然有忠厚廉逊之风。平居无所嗜好,顾喜为诗,浑厚质直,恳恻条畅,如其为人。不为浮靡之文,论事取极己意。然其规模宏阔,骨骼开张,出入变化,俊伟神速,世之尽力于文字者往往反不能及。其他片言半简,虽或出于脱口肄笔之余,亦无不以仁义忠孝为归,而皆出于肺腑之诚。然非有所勉强慕效而为之也,盖其所禀于天者,纯乎阳德刚明之气,是以其心光明正大,疏畅洞达,无有隐蔽,而见于事业文章者一皆如此。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心,无不敛衽心服。至于小人,虽以一时趋向之殊,或敢巧为谤诋,然其极口,不过以为迂阔近名,不切时务。至其大节之伟然者,则不能有以毫发点污也。然则公于五君子者,迹虽未必皆同,而心实似之。故自其布衣时,尝和韩诗数十百篇。守番及夔,则又适在葛、杜、颜、范之遗墟,皆尝新其祠宇,以致歆慕之意,盖亦每自比焉。呜呼!公之必为君子,盖不待孔、孟、尧、舜而知之矣。
予昔官中秘,直西省,皆得与公为僚,辱公知顾甚厚。及来守建康,则公殁几十年。而其子闻诗适官府下,相与道旧,感慨嘘欷。一日,出公遗文三十二卷,属予序之。予盖三复焉,而拊卷太息也。公之行事,今秘阁修撰莫侯子齐既状之,而故端明殿学士汪公圣锡取以志其墓矣。故余因不复著,独论其心如此,列于篇端,以告天下之士,使有以识其所谓光明正大、疏畅洞达者,言言凛凛,初未尝随死而亡也。以是胜私起懦而相与师慕其万一。在朝廷则以犯颜极谏为忠,仕州县则以勤事爱民为职,内外交修,不遗余力,使君德日跻于上,民生日遂于下,国步安强,隐然真有恢复之势,则公虽云亡,而其精爽之可畏者为无所憾于九原矣。呜呼,其亦可悲也夫!闻诗亦好学有立,能守其家云。
年月日,建安刘珙序。
 【出处】
       (宋)朱熹撰,郭齐、尹波点校:《朱熹集》卷七十五《序》,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958—3960页。
【校笺】
     ﹝1﹞题下原注:“代刘共父作。”刘共父,即刘珙(1122—1178),南宋大臣。字共父。崇安(今属福建)人。登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乙科。后迁礼部郎官。因惹怒秦桧,被逐。孝宗朝,拜参知政事。尝手书诀张栻、朱熹,以未能为国雪耻为恨。他为官精明果断,所至令行禁止,为民所爱。2012年版《王十朋全集》第1089—1091页附录一有收录,题作《宋梅溪王忠文公文集序》。
(二)戊申封事
 
至于辅翼太子之说,则臣前日所谓数世之仁者,盖已微发其端,未敢索言之也。夫太子天下之本,其辅翼之不可不谨,见于《保傅传》者详矣。陛下圣学高明,洞贯今古,宜不待臣言而喻然。臣尝窃怪陛下所以调护东宫者,何其疏略之甚也。由前所论而观之,岂非所以自治者。犹未免于疏略。因是亦以是为当然而不之虑耶。夫自王十朋、陈傅良之后,宫寮之选,貌为得人,而称其职者盖已鲜矣。
【出处】
宋·朱熹《晦庵集》卷一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校笺】
乾道七年(1171)三月,王十朋除太子詹事,专授太子治学之道。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对王十朋此任给予赞赏。
(按:未完待续)
 
(作者吴宏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当代化工》杂志社副社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梅溪文化学者、温州王十朋研究会副会长,温州市社科联学术委员会文教专委委员,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和宋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著作:编著《南宋大贤王十朋剡中诗文集》《宋人吟唱王十朋》《吟剡词萃》;总编校《林世堂文集》,汇编林世堂著《剡溪诗话》《新昌诗话》等。具体登陆今日头条·百科、抖音,搜索“吴宏富”,有词条详细介绍。)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